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3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rufh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9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语录] 美国的生存教育
美国的生存教育       文/黄全愈博士

让孩子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题目颇大,许多家长感觉无从着手。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

在美国,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天才老爹)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在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

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

全场观众哗然。

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

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

比尔:「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

女孩不屑地:「当然肯定!」

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

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

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

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

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

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

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举手,不投的放下手。」

比尔这一招厉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放下来,确实不太容易。这样一来,虽然仍有人放手下来,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许多。

比尔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

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

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

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这是典型的美式独立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一年,朋友古瑞克的两个孩子和我们一家去了一趟中国。那天一大早,古瑞克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把我们送去辛辛那提国际机场。

妻子一看到这两兄妹都穿着短袖和短裤,就大呼小叫起来:「我们乘坐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要在高空飞行至少13个小时。飞机上很冷,穿短袖和短裤怎么行?」

古瑞克耸耸肩,说是他们母亲已经说过了,但他们没有听劝告……。

在候机厅里,妻子叫这两个小家伙准备好飞机上穿的长衣长裤,他们没有「反抗」,只说长裤在箱子底,拿不出来。飞机升到高空以后,妻子问他俩冷不冷,一个点点头,一个没吭声。妻子请空姐给他们每人多加了一条毯子。

后来回美国的时候,在去飞机场前,我发现兄妹俩都穿上了长衣长裤。

我说:「怎么样,这回不穿短衣短裤啦?」

杰西卡眨眨那双美丽的蓝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笑。泽克狡黠地笑笑:「盖两条毯子,还不如穿条裤子。」

说起来也很简单: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凉热都要父母来「决定」,这个人的生存能力一定很弱。

这也令人想起狐狸妈妈的生存教育。一部日本电影纪录片,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被深深地刺痛了。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

我也当过一回「狐狸妈妈」--第一次「陪」着儿子开车上辛辛那提环城高速公路绕圈,正好碰上狂风暴雨,雷鸣电闪,那可是每一秒钟都处在危险之中,但我知道孩子的安全感必须如此一秒一秒地积累……等到终于下了高速公路,我让儿子把车停到一个加油站,父子俩瘫在车上好一会儿。但我想,这还是值得的。父母的庇护越多,孩子的独立性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狐狸妈妈早就想通了这一层。人类的理智有时尚不及狐狸。

有关「钱」的教育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

比如,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元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一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一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一美元也赚得不容易。

有一次,我故意神秘兮兮地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

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哪儿也告诉了我。

我问阿莱西欧博士:「为什么不让他存到银行里?」

她说:「我们也为科迪开了户头,主要是一些大钱,为他将来读书储备的。这些小钱就由他收藏,如存到银行里,孩子没有数位概念,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拿着,一元一元地往上加,看得见,摸得着,时不时摸出来数一数,干起活来干劲大……」。

阿莱西欧博士有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她都拿出1,000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

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他们的四个孩子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就在证券股票公司拥有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户头,为自己购买教育基金股票,这类股票享有免税优惠。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如今,阿莱西欧博士的两个大孩子,一个13岁,一个11岁。他们对自己的银行户头、证券户头都了解得很清楚。有兴趣时,会对证券公司每月寄来的股票报告从头到尾研究一遍。当然,说起股票的涨落也很有兴趣。

阿莱西欧博士的大儿子暑假当足球裁判,赚了「一大笔」钱。一半被父母「强迫」存到银行,其余由他自己全权处理。

第一次当上了「小财主」,他得意忘形,胡乱买了不少东西。后来,他带自己的朋友来玩时,不小心损坏了家里的沙发,这必须用自己的钱修复。在付出了一大笔修理费后,他开始懂得应该多存点钱,钱要用在「刀口」上--如果今后又犯了什么事,没有经济支持怎么过关?

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上「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我儿子的学校里还举办过几次相关的模拟社会活动。

一次是同学们自由组合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同学、老师间做生意,看谁能赚更多的钱。这个活动前后搞了一个月,孩子们的「公司」或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有些五花八门的公司,根本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原型。比如,有个公司的产品是用糖果饼干「组装」成一棵「小树」,每棵叫价五美元。这个公司靠「生产」社会上没有的、新奇的「产品」来取胜。

我儿子成立的是一家卖中国字画的公司;有个印度小孩的公司想做「跳蛇舞」的生意,但由于没有真蛇可「舞」,只能自己傻跳「人蛇舞」,「看热闹」的倒是有,付款的却没有,所以没几天就倒闭了。

另一次活动是学校让几个班的孩子组成一个「工贸」性质的公司。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角色,有当工人的,有当设计人员的,有当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用假钱流通,把个人的工作角色同报酬联系起来。

儿子是个设计师,属于动脑一族,才干了没几天,他就发现公司「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动手的,不如动脑的;动脑的,不如动嘴的(领导)。

还有一次,是举办真正的「拍卖会」,学生以自己的成绩换算成拍卖的资金,拍卖物都是孩子联系各个赞助公司得来的。儿子同一个同学「斗智斗勇」,最后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电子游戏卡。

美国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很注意让孩子们学习社会上的「生存竞争」的技巧,以让孩子看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的一面。这样,有关「钱」的教育也就随之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即把「赚钱」的行为演义得更贴近生活了。

玩具和「性教育」

「性」本来不是洪水猛兽;没有「性教育」,「性」才成为洪水猛兽。

在「性」教育上,美国的学校常常有些惊人的举动,令我这个教育研究者叹为观止。

玲玲是我朋友的独生女,在美国上中学。有一天,玲玲从学校抱回一个头发金黄,眼睛碧蓝,货真价实的「洋娃娃」。而且,假娃娃拥有真娃娃的整套装备:从睡篮到小衣服、小鞋子、尿布、奶瓶,一应俱全。

一开始,朋友觉得很奇怪:玲玲都上初一了,怎么学校还让学生玩娃娃?没过几个小时,我的朋友就发现:这个娃娃可真不是个「好玩」的玩意儿。它的体内装有电脑程式,每过几个小时,娃娃就会放声大哭,原因有两个,一是饿了,二是要换尿布了。要娃娃「停止哭闹」,必须马上行动,先是查原因:如果是饿,就要把奶瓶放进嘴里;如果是尿布「脏」了,就得换上「干净」的尿布。如果当「妈妈」的想偷点懒,娃娃就会哭个不停。即使是半夜,娃娃也还是按照预订的设置三番五次地「哭闹」。

做父亲的自认为对电脑很在行,为了让玲玲能睡个好觉,想改变一下娃娃的程式。谁知,拿着娃娃上上下下地研究了半天,仍不得要领。娃娃到时还是照闹无误,搅得全家「猫」犬不宁(美国人不养鸡)。

做母亲的只得建议把娃娃放到车库或地下室去,即使「闹」也听不到。但玲玲说:「那是虐待『儿童』。娃娃哭闹了多少次,多少次得到了『妥善处理』,多少次被『虐待』,娃娃体内的电脑都有记录。如果被『虐待』多了,娃娃还会『休克』甚至『死亡』!」

那天晚上,玲玲被那个「娃娃」闹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第二天,她上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把「娃娃」还给老师,大有「金盆洗手」,从此「退出江湖」的架势。

玲玲大有体会地说:「自己有个婴儿一点都不好玩,才当一天『妈妈』都累死人,不要说天天这样折腾,还怎么读书……」。

这就是美国中学给初中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很像我们所说的家政教育,那内容就是:怎样照顾婴儿。开设这种课的初衷很明确:一为传授科学知识,二让青少年体验喂养孩子的艰辛。

美国学校对「性」的问题没有采取「回避+糊弄」的办法,而是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早孕实习」。看来,让孩子体验「早孕」的「恐怖」,才是这门课的「醉翁之意」。它向女孩们发出了一个警告:怀孕,当妈妈,可不像童年时「办家家」的游戏那么好玩。被又哭又闹的娃娃吓坏了的「玲玲」们,到了需要面对「要不要怀孩子」的现实问题时,一定会因有过这种「亲身体验」而三思再三思的。


【心得感想】

每个人的教育方式皆不一样,但我蛮喜欢这个教育方式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5 11:21 |
jerrychen888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的确,美国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但是我们在学习美国教育的同时,常常只是制度与方式的移植
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
台湾的教育改革至今,似乎愈改愈乱,让人无所适从
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每天几乎是读书,读书,
忽略了人生当中许多重要的课题
其实我们必须要深刻的反省,什么才是对下一代好
什么才是台湾下一代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11-17 09:0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85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