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图 2.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径图睛明〔穴名解释〕"睛",眼睛;"明",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内眦角(即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近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轻度白内障。
攒竹〔穴名解释〕"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毛。穴位在眉头,皱眉时此处好像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取穴方法〕在面部,眉头凹陷中(这里也称眶上切迹)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急性结膜炎、颜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萎缩。
天柱〔穴名解释〕"天",指头部;"柱",柱子,项肌隆起就像柱子一般,好像擎天之柱,穴位在它的上面,所以称为天柱。
〔取穴方法〕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大约在后发际正中旁1.3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后头痛、落枕、咽喉炎、神经衰弱。
风门〔穴名解释〕"风",指风邪;"门",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的门户,所以称为风门。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
肺俞(背俞)〔穴名解释〕"肺",肺脏;"俞"指背俞穴(下同),即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俞。
〔取穴方法〕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炎。
厥阴俞(背俞)〔穴名解释〕"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部分),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
心俞(背俞)〔穴名解释〕"心",心脏,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
膈俞(背俞,血会)〔穴名解释〕"膈",横膈膜,本穴与横膈相对应,所以称为膈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处。
〔主治病症〕呃逆(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咯血。
肝俞(背俞)〔穴名解释〕"肝",肝脏,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眼病、神经衰弱。
胆俞(背俞)〔穴名解释〕"胆",胆腑,本穴为胆的背俞穴,故称胆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胆囊炎、肝炎、胆道蛔虫症。
脾俞(背俞)〔穴名解释〕"脾",脾脏,本穴为脾脏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脾俞。
〔取穴方法〕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在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下垂、子宫脱垂、肢体乏力。
胃俞(背俞)〔穴名解释〕"胃",胃腑,本穴为胃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胃俞。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胃痛、消化性溃疡病、胰腺炎、胃炎。
肾俞(背俞)〔穴名解释〕"肾",肾脏,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俞。
〔取穴方法〕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小儿遗尿、腰部扭伤、腰腿痛。
大肠俞(背俞)〔穴名解释〕"大肠",大肠腑,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俞。
〔取穴方法〕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遗尿、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次髎〔穴名解释〕"次",第二;"髎",孔穴,这里指骶骨后空。因为本穴在第二骶骨后孔中,所以称次髎。
〔取穴方法〕骶部,髂后上棘内下方,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闭经、痛经、尿失禁、下肢瘫痪。
承扶〔穴名解释〕"承",承受;"扶",扶持,指本穴有承受上身扶持下肢的作用,所以命名承扶。
〔取穴方法〕伏卧,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取穴。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名解释〕"殷",有深厚、正中的意思;"门",指经气出入的门户。本穴正当大腿后正中肌肉丰厚处,所以称殷门。
〔取穴方法〕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委中(合穴)〔穴名解释〕"委",弯曲,这里指膝弯部;"中",中央。穴位在膝弯的正中,所以称为委中。
〔取穴方法〕在腘横纹的中点,两筋(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取穴。
〔主治病症〕急性腰扭伤、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肿痛。
膏肓〔穴名解释〕"膏",指膏脂;"肓",指肓膜。古人认为心下部位称"膏",心下膈上称"肓"。该穴是膏脂肓膜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为膏肓。
〔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外处取穴。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久病体虚。
志室〔穴名解释〕"志",意志;"室",处所。根据中医理论,肾藏志,该穴在肾俞的两旁,又为肾气输注之处,所以称为志室。
〔取穴方法〕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肾下垂、腰痛、肾炎、前列腺炎。
秩边〔穴名解释〕"秩",次序;"边",边缘。本穴为膀胱经中背部排列在最下边的穴位,所以称为秩边。
〔取穴方法〕臀部,于第四椎下,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
承山〔穴名解释〕"承",承接;"山",山谷。小腿部腓肠肌下端,形如山谷,穴在它下方凹陷中,所以称为承山。
〔取穴方法〕小腿后面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
昆仑(经穴)〔穴名解释〕"昆仑",原指高山,这里形容外踝高突和山一样,穴位在它的旁边,故名。
〔取穴方法〕足部外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头痛、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甲状腺肿大、胎位不正、坐骨神经痛。
申脉(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穴名解释〕"申",其意思和"伸"相通,可以治疗屈伸困难的疾病;"脉",这里指阳跷脉,该穴通于阳跷脉。所以称为申脉。
〔取穴方法〕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内耳性眩晕、癫痫、踝部扭伤、头痛。
至阴(井穴)〔穴名解释〕"至",到达;"阴",这里指足少阴肾经。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在此穴脉气与足少阴经相接。所以称为至阴。
〔取穴方法〕在足小趾末节的外侧,距离趾甲角0.1寸(指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胎位不正、滞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