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5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ish1007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两栖爬虫][品种] 棘刺尾蜥
转载自http://www.helzone.com/re...le.php/344

棘刺尾蜥
http://www.helzone.com/rept...php?iid=763

学   名:Uromastyx acanthinurus

英   名:Bell's Mastigure、Dad Lizard、Spiny lizard

别   名:摩洛哥王者蜥、孙鲽蜥、多刺蜥

科   名:鬣蜥科(Iguanidae)

分   布:非洲的北部,栖居在沙漠山腰处的灌丛中。

生态习性:卵生,每次产约10~23枚卵,卵在31~32℃之间约在70~80天内即会孵化。这种主要为草食性的蜥蜴,其尾巴可用来堵住洞穴入口以躲避掠食者,尾巴也可以用来充当防御武器。棘刺尾蜥的正常体温在摄氏39~41℃,而且可以承受高达48℃的温度,所以饲养时需要相当大的照明强度,而本种生活的环境是平坦且干燥的沙漠区,通常很少有植物或岩堆的掩蔽,湿度通常在30%以下,年雨量不到50公厘,因此棘刺尾蜥多半栖息在自己挖出的地洞中。在旱季或冬季时它们都会进入夏眠或冬眠状态长达2~5个月之久,依此原则,饲养缸底材可以爬虫沙为主,堆置石块和粗塑胶管供它们栖息,湿度约保持在20-40%,湿度太高会导致棘刺尾蜥表皮出现水泡,进而引起细菌感染,所以水盆可以省略。本种在刺尾蜥属(Uromastyx)中算是攻击性较高的一种,雄性之间的打斗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雄性个体最好分开单独饲养,而某些雌性个体也具有攻击性,约一个月以上的幼蜥也最好单独饲养,一方面避免互相攻击受伤致死,一方面可以增加成长速度,所以在群养时必须时常注意彼此之间的争斗状况,必要时加以隔离。棘刺尾蜥在野外的纪录其寿命可长达25年。

型态特征:体长约30~40公分,这种蜥蜴清晨刚钻出洞穴时的体色是灰色,但晒过一阵子太阳之后,体色会变成鲜艳的橙色、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多种色彩,并缀有黑色的斑点与网状纹。其多刺的尾巴相当短,像盔甲般具有防御作用的棘状突起最多不超过20圈;此外,尾巴上部正面的每一列大棘状鳞都会对应到反面的两列小鳞片。

※附注:棘刺尾蜥虽为非洲地区性普遍的爬虫类,但目前已遭人类大量滥捕,或做为食材或当成钓鲨鱼的活饵,需要进一步的保护。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06-03 00:2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83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