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715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penting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大 陆][转贴] 云南之旅-天下第一长联
天下第一长联
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长联,首推昆明大观楼长联。此联为清代干隆年间道士孙髯(1701-1775)所作,共180字。从字数看,清人钟云舫所作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有212字,四川灌县青城山长联有394字,张之洞所撰屈原汀妃祠长联有1400字,都比昆明大观楼联长,更有钟云舫所题的江津临江楼长联达1612字,大概是真正在字数上的天下第一长联了。但这些长联在思想内容、意景交融、格对技巧、音韵顿挫上皆不及昆明大观楼长联自然、精当,故大观楼长联雄据天下第一长联之美称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4)翥︰飞举。(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13)芙蓉︰莲花。(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西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14)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西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1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 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16)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西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17)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18)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干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着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着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19)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因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人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透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
滇池︰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大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但每年缩小1平方公里),骧︰马抬头快跑。翥︰鸟飞。神骏、灵仪、蜿蜓、篙素︰滇池四周山名。
  此联上对写景、下对咏史,上对当属登楼远眺、喜观胜景而得,下对当属举怀之际、感古怀今之作,全联气势磅礴、构思博大,既有景的赞美,也有史的悲叹,据称当年孙道士把酒临风、一气呵成,真可谓泼墨震长空﹗
  联成之后,很快誉满天下,也引出一些故事和仿作,可略提一二如下。
  道光年间,阮元官镇昆明,认为此联有讽清廷之嫌,故擅改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此倚盘龙,南驯定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一苍崖翠壁;更萍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片沧桑。
  人们对此极为不满,相传民谣曰︰"软烟袋(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阮去职后便被改回原貌。
  又有清人江受先,仿此作有一联讽科举,讥点得微妙微肖︰
五百里蓉城,奔来眼底,喜洋洋录出遗才,便车游牛市,南谒羊官,西到满城,北观昭觉,假充豪杰。借此宿柳眠花,便水榭茶亭,商量就拈香换贴;更酒楼烟馆,贪恋着过瘾传杯。莫辜负︰威仪小帽,履秦明鞋,义和虾仁,月兴酢肉。
数千人蒿目,惨上心头。怒轰轰怨着主考,想文揣时风,诗遵官韵,策操纂要,经习短篇,废寤忘食。尚望步蟾折桂,奈邮传报语,叫不应解元老爷;及爱女娇妻,做不成夫人小姐。只剩得︰半幅号帘,二场题纸,两枚残烛,一个提筐。
  此外,清人刘蕴良所作174字的贵阳甲秀楼长联,也与昆明大观楼长联有异曲同工之似。
纵观联海,山水名胜、园林寺庙的楹联联幅较长的为多。按道统的说法,清代孙髯写于云南滇池大观楼、上下联共180字的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其实比该联长的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180字左右的对联只能排在50名左右。大观楼联之所以长期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主要是其出现的较早,也被较早介绍(梁章钜《楹联丛话》,1840年),因而名闻遐迩。如今比它长的对联如︰
  清人钟祖 (字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1614字。今人华武赞长城联,1000字,此联获1985年春节全国征联纪念奖。清人钟祖 60岁自寿联,890字。作于1906年,时在狱中。今人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456字,为1983年天心阁重修而作。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是清末民初人。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原缺16字,后由史树青先生据《对联杂录》补出。清人李善济题四川青城山山门联,394字,作者四川通江人,作于1910年。挽昆明12‧1惨案烈士联,392字,作于1945年,作者不详。清人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50字。

汉习楼船:滇池是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想要打通西南的通道,曾经路过滇池,被这泓一眼看不到边际的碧水惊呆了。他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当时这个还属于「蛮国」的地方,特别强调「其国临大水焉」。汉武帝在出兵征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时,忘不了张骞「其国临大水」那句话,特地在长安仿照滇池凿了「昆明池」,以习水战。他运用了汉时最着名的楼船,想居高临下对付当时还只有独木舟的「夷人」,留下了「汉习楼船」的历史佳话。
唐标铁柱:西元前7世纪至8世纪初,在今天大理洱海及其周遭地区先后形成六诏和西洱河蛮。“诏”为夷语,意思是部落,也有王、酋之意。六诏皆为乌蛮,即今儸儸的先民。其中蒙舍诏居六诏之南,又称南诏。西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康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西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江畔。
宋挥玉斧:蒙氏的南诏国,在统一洱海地区后,在洱海之滨建太和城,设上下两关,上关为龙头关(即现在的大理古城),下关为龙尾关(也称龙尾城,即现在的下关城)。蒙氏帝王传了十三世,共二百五十年,而后被郑氏、赵氏及杨氏篡位。接着南诏的通海(现玉溪地区通海县)节度使段思平,在滇东南三十七蛮部的支持下,讨伐杨氏成功,开创了段氏大理国时代,段氏仍然以大理为国都。据《道光云南志钞》载:大理国传了几代后,宋兴,宋太祖干德三年,王全斌平蜀,欲取滇献之,宋太祖鉴于唐南诏之祸,觉得南蛮不易统治,才有了宋挥玉斧的典故(宋太祖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此,段氏得以久居云南,中国竟以外域视之,不知所谓大理国矣。因而大理国就成了南诏国的延续。
元跨革囊:是云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丽江地区是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虽时代涅远,但仍能找到当年刀光剑影、铁马金戈古战场的历史踪迹。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族铁骑又征服了亚洲和欧洲的广大地区及宋朝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天险成了灭亡南宋的最大障碍。于是蒙古军采取了迂回包抄,南征大理的战略。而渡过金沙江天险便成了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元宪宗三年(1253),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铁骑从四川术里、盐源一入宁菠永宁,驻畔日月和,(光绪《永兆直隶厅志》载:永宁界,有地名日月和,元世祖驻跸处)。元军在当地曾建筑一桥,取名为开基桥,意为开基帝业。永宁现下开基桥,是后人重建的,元代开基桥已不复存,只有遗址。元军在永宁稍事休整后,翻越瓦哈山(大药山)直下金沙江边,到达现宁菠县拉伯乡拉伯行政村(拉卡喜里),面对滔滔江流,蒙古军凭借革囊和羊皮役,神不知鬼不觉地革囊渡江到了对岸的丽江县奉科乡,纳西族土酋率众迎降,元军随即顺利翻过太子关(原名雪山关门),进入今宝山乡果乐村,再翻越鸣音直下到大金沙江畔准备革囊渡江的纳西族水手巨坝,然后挥师进驻丽江坝。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随后也在中甸县境内金沙江边渡江到丽江县巨甸、塔城一带。巨甸原名九贼,元初改为巨津意为大渡口。现下,丽江地区境内尚存众多与元跨革囊事件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元跨革囊,促进了忽必烈平大理国和元代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未以来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是纳西族结束了长期的各部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全民族的统一;二是统一后的纳西族首领得到了中央政权的任命,土司世袭制由此开始。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14 08: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571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