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47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viviali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头衔:路人甲路人甲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3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转贴]学习和儿子分离
学习和儿子分离

文/彭怀真(东海大学社工系主任、中广新闻网5L俱乐部主持人)

今年暑假,我学习一个重要的末牷A就是「学着与人分离」。原来每一年盛夏来临之际,
我就要向无数的学生说再见,在担任系主任之后更要在每一位硕博士班毕业生的论文上签
字后与他们分离。但是,和学生离别比较容易,和儿子分离,比较难。   

儿子在大三时考上了交换学生,有机会到美国做交换学生,他为此犹豫,因为要延毕一年
,又要离开熟悉的一切。但我非常鼓励,我希望他能积极迎向世界,迎接挑战和面对未知
的考验。终于一切都办妥了,我和内人送他去机场,和他分离,此后会有好一阵子见不到
他。   

亲子关系原本就是各种人际关系连带中,最强烈又总是带着「必须分离」的色彩。孩子从
母体而出,是第一次的分离﹔孩子去上学,是第二次的分离﹔孩子离家远行,为了学业事
业必须和父母第三次的分离。一旦结婚,他和别人结合,与父母第四次的彻底分离。至于
人人无法避免的死亡,更是残忍地切割,使亲子间「天人永隔」。其他各种连带,即使是
如胶似漆的夫妻情,都不一定有这么特别的分离。   

在中国社会,子女常被视为父母「拥有的」。父母给孩子姓氏,成长的环境,学习的机会
和钗h时间、精神、金钱,更加深了「拥有」的感觉。父母既然「有」,就不愿失去,不
想失去,不肯放下,难免对孩子就抓得很紧,舍不得和子女分离。一旦遇到了必须分离的
情境,往往无法理性而适切地处理,让双方甚至周遭的人都为之痛苦。

但是,没有分离,就没有独立、成长、自主,也就难以建立明确的自我。中国人的「我」
,大多数是「社会所界定的我」、「父母所期望的我」。多数人到了成年,依旧欠缺清楚
的自我,因为仍然是依照父母、家族的安排,往往未和爹娘家人做完整的分离。父母也非
常辛苦,必须对孩子有更多的照顾、负更大的责任,因为孩子未完全独立。   

当然,孩子在什么年龄,基于什么状况,透过那些历程,考虑那些指标.....,可以和孩
子分离?这些都是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思索,一起面对的。好像主管对部署的授权,最好是
渐进的,经过训练的,逐渐扩大范围的。钗h研究也讨论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儿子的独立
性较佳,适应情况较好,女儿的群居性较重,应注意安全问题。   

自从确知儿子有一年时间在美国后,我们全家就不断讨论、研究,分享和分析,并请教有
经验的亲友。把这件大事当作喜事来办,处处以未来的美好做为鼓舞大家的动能。我希望
学好这门末牷A使这次分离的经验是美好的,尤其我们处理得不错,全家人包括远行的儿
子,和留在家中的成员,都可以有所长进。毕竟,天下父母心,总是挂念子女的未来是否
愈来愈光明,而不是紧黏着父母走不出家门。



幸福是一种感觉。
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当我看见你,甜美的微笑自然涌上眉间,
那就是一种幸福。
来自于你给的,幸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4-26 22:4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9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