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2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esh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三國 蓋世英雄的悲劇結局 敗走麥城 賞析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關羽的崇敬之情僅次於諸葛亮而居於武將形象系列之首。這種崇敬之情,不僅貫串於眾多的描寫關羽功業品格的篇章中,而且還集中體現在描寫其結局的「關羽走麥城」這一情節單元裏。

  對於歷史上的關羽的敗亡,《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呂蒙傳>都有記載。羅貫中大膽突破史料的束縛,充分發揮藝術想像,把「關羽走麥城」寫得悲壯動人,為塑造這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添上了最後一筆。

  《演義》第76回,寫孫權趁關羽集中兵力攻打樊城之機,命呂蒙率領三萬大軍快速奔襲,巧取烽火台,招降公安守將傅士仁(按:應為「士仁」)和南郡守將麋芳,一舉奪得荊州。奉命救援樊城的曹軍大將徐晃抓住戰機,向關羽軍發動進攻,連敗關平、廖化。關羽親自迎戰徐晃,但因荊州失守的消息傳來,軍心動搖,又被徐晃、曹仁兩面夾攻,因而遭到慘敗,只好匆匆撤退。在歸途上,荊州失守得到證實,「關公聞言,怒氣衝塞,瘡口迸裂,昏絕於地。」甦醒後,他一面命馬良、伊籍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準備奪回荊州。這樣,情節一開始,關羽就處於進退失據的境地,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接著,作品在濃重的悲劇氛圍中,分五個層次描寫了關羽敗走麥城,終至被俘身亡的過程 。

  第一層,寫關羽奪回荊州之舉失敗,不得不困守麥城。為了奪回荊州,他採取先禮後兵的辦法,先遣使去見呂蒙,責其背盟失信。精明的呂蒙早已「傳下號令:凡荊州諸郡,有隨關公出征將士之家,不許吳兵攪擾,按月給與糧米;有患病者,遣醫治療。」這一安撫政策大見成效,「將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動。」關羽使者到後,呂蒙巧言應付,設宴款待,於是關羽部下的家屬們紛紛請使者傳書帶信,無形中成了呂蒙攻心的代言人。關羽見文的一手不行,又企圖用武力硬奪荊州,不料軍心早已渙散,「軍行之次,將士多有逃回荊州者」;呂蒙又進一步展開攻心戰,讓歸降的士卒和家屬在四周山上「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喊聲不住」,於是「軍心盡變,皆應聲而去」,真是兵敗如山倒!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哪裏還談得上奪回荊州!只好懷著滿腔憤懣,帶領數百殘兵,退到麥城待援。

  第二層,寫關羽遣廖化向劉封、孟達求援,被二人託詞拒絕,從而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當關羽困守麥城之時,蜀軍方面只有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相距最近,如果二人奮力救援,關羽尚有生還的希望。然而,孟達害怕曹、孫兩家的強兵,又挑起劉封對關羽不贊成立己為劉備之嗣的不滿情緒,於是二人以「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為藉口,拒不發兵。這樣一來,關羽孤陷彈丸之地,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英雄末路,竟至於此,實在令人喟嘆!

  第三層,寫關羽斷然拒絕諸葛瑾的勸降,誓死效忠劉蜀集團。在關羽糧盡援絕的困苦條件下,孫權命諸葛瑾入城勸降,提出的條件是誘人的:歸順後,不僅可以保全性命,而且可以復鎮荊州,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然而,關羽卻心如鐵石,毫不動搖。對於孫權的利誘,他慨然表示:「吾乃解良(按:應為「解縣」)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對於死亡的威脅,他毫不畏懼:「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真是語語鏗鏘,擲地作金石之聲!

  第四層,寫關羽乘夜突圍,不幸被俘。拒降之後,關羽處境之艱危是顯而易見的:「計點馬步軍兵,只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此時的他,已經無法維繫軍心;在吳軍的呼喚下,「越城而去者甚多」。顯然,繼續堅守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惟一的選擇便是拚死突圍。這天夜裏,他留下王甫、周倉守城,自己率領二百殘兵,衝出北門。可是,吳軍早已作了周密的部署。突破了幾道封鎖線之後,趙累戰死,他身邊只剩下十餘人,而他本人也已筋疲力盡– –要知道,此時的關羽已不是斬顏良時的壯年漢子,而是年近六旬的老將了。在飢腸轆轆、 兩眼昏花之際,他突然被長鉤套索絆翻戰馬,倒地被俘;關平也力盡被擒。

  第五層,寫關羽怒斥孫權,慷慨就戮。當關羽父子被押進孫權大帳時,孫權以戰勝者自居,得意洋洋地調侃道:「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為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將軍今日還服孫權否?」關羽不為所屈,厲聲斥罵孫權為「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正氣凜然地宣稱:「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於是,父子二人同時被殺,一代名將就此殞亡!

  讀著「關羽走麥城」這一篇章,人們的心情是壓抑的。如果說,取襄陽,圍樊城,水淹七軍,擒殺龐德,威震華夏,是關羽一生功業的頂峰的話,那麼,走麥城則使他跌入死亡的深淵,其敗亡之快之慘,簡直令人震驚!透過書頁,人們似乎可以看到這位蓋世英雄走投無路時的悲憤神情,聽到赤兔馬淒厲的嘶鳴。讀到篇末,人們似乎看到這位老將高高昂起不屈的頭顱,任花白的頭髮在寒風中飄動,大踏步地走向刑場。……於是,壓抑的心情也隨之一振。

  關羽之死,完成了一個悲劇英雄的性格悲劇。綜觀關羽的一生,堪稱典型的「忠義」英雄 ,而其區別於其他英雄的性格特點則是「剛強」和「驕矜」。剛強使他在長達三十五年的征戰生涯中戰勝重重艱險,建立纍纍功勳,成為天下聞名的勇將。驕矜則使他傲慢自大,目中無人;功勞越大,聲望越高,驕矜越甚。正是由於驕矜,他忘記了諸葛亮諄諄囑咐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根本方針,任性而行,使自己陷於兩面受敵的危險境地;正是由於驕矜,他輕信了陸遜假意奉承之辭,低估了東吳的力量,輕率地調走了荊州大部分守軍,給呂蒙 、陸遜以可乘之機;也正是由於驕矜,他聽不得一點不同意見,一再拒絕王甫等人的正確建議,直到突圍時還不顧王甫「小路有埋伏」的警告,說什麼:「雖有埋伏,吾何懼哉!」終致被俘身亡。因此,所謂「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應該是「驕傲失荊 州」。儘管他對劉蜀集團忠心耿耿,念念不忘「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言,卻被自己那驕矜的性格一步步地推向悲劇的結局,成為一個失敗的英雄。當然,失敗的英雄仍然是英雄,關羽以自己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堅毅言行,為自己的英雄交響曲譜寫了最後一個悲壯的樂章,仍然具有響遏行雲的力量。關羽之死,同時也是命運的悲劇。客觀地說,關羽的敗亡並非全是他個人的責任。當關羽進攻樊城之時,劉備、諸葛亮並未出兵配合;即使東吳不襲取荊州,關羽孤軍深入,也不可能成就大功。而當關羽敗走麥城之際,劉備、諸葛亮又未能及時救援,致使關羽孤窮無助,力盡而亡。

  在「關羽走麥城」這一情節單元裏,作者為了突出關羽的形象,費盡了神思,藝術匠心獨運。

  首先,對史實作了必要的改造。<吳主傳>中本有「羽偽降」的記載,雖然只是「偽降」,羅貫中卻認為有損於關羽的英雄形象,予以堅決摒棄,在《演義》中寫成關羽斷然拒絕諸葛瑾的勸降,這樣,就較好地維護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其次,以孫權必欲關羽歸順自己來反襯關羽英雄蓋世的氣概。儘管關羽曾一再折辱孫權,後來又成了階下囚,孫權卻仍然表示:「雲長世之豪傑,孤深愛之。今欲以禮相待,勸使歸降。」這種一心期望能為我用的態度,顯示出關羽的高風亮節,使對手也不能不傾慕。

  再次,以赤兔馬、王甫、周倉的結局來陪襯關羽的「忠義」。作品寫關羽父子慷慨就戮之後,意猶未盡,又加上這樣的尾聲:孫權將赤兔馬賜給馬忠,赤兔馬卻「數日不食草料而死」;王甫、周倉得知關羽身亡,「王甫大叫一聲,墮城而死;周倉自刎而亡。」這樣的描寫,不僅使整個情節單元的悲劇氣氛更加濃鬱,而且有力地襯托出關羽「忠義」之氣的感召力量。

  總之,「關羽走麥城」堪稱《三國演義》中描寫英雄人物結局的精彩之筆,在全書的同類情節中,它僅次於描寫諸葛亮之死的「遺恨五丈原」。在今人看來,關羽的某些言行並不值得讚美;儘管如此,這一篇章在藝術上仍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 此文章被SWAT3901在2005-03-05 11:33重新編輯 ]



四個臭皮匠,還是臭皮匠,照樣贏不了諸葛亮
(我爸告訴我的,意思是事情還是要交給懂的人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3 12: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950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