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95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老烟枪大铁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鲜花 x2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奇迹与运气
作者: 傅佩荣   节录自【EQ!命运?赢家。】 一书. 62-69页

  我于一九八○年暑假出国念书,出国之前,依例要考托福与GRE,我不曾参加补习班,凭着基本程度去考,幸好成绩都符合耶鲁大学的入学要求。然而,入学是一回事,真正靠英文念书则是另一回事。

  入学第一周,我就发现事态严重。选修三门课,指定的阅读材料平均每天一百页。一百页英文要念多久?我翻开书本,遇到生字就查字典,每句话再用中文在脑海中转一遍。结果念完第一页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这样下去,一百页不是要念两百个小时吗?可是我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啊!当时的心情不是﹁沮丧﹂两字所能形容。

  一定有办法化解这个难题。首先要找出关键﹕我花在查字典的时间太多了。能否不查字典而靠猜测?或者,少数几句看不董,并不碍事?接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取代崇拜心,不再把英文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相信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可以掌握的,同时其中也难免充斥着废话,真正的重点并不多。然后,我把阅读材料分为精读与略读两种,并且在作笔记时,予驭统合。事先阅读是预备工作,教授讲课才是精华所在。我上课带着录音机,请求唯许录音,以免稍有遗漏。一个月之后,我的阅读能力突飞猛
进,从最初的两小时念一页,改善为一小时念十页。如此一来,每天念书十二小时就可以应付裕如了。现在想到﹁每天念书十二小时﹂,会觉得不可思议。当时离乡背井,在外留学,却是甘之如饴,并且是避免乡愁侵扰的有效秘方。

  不过,光靠阅读还是不够的。博士班学生上的都是讨论课,而讨论就像汶有规则的辩论比赛,必须抢着发言,既要批评别人的论点,又要建立自己的论点,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这种情形在傅莱教授的班上特别明显。教授就像栽判,细心聆听,面带微笑,很少发言。可怜的我,则是用心倾听,面带苦笑,无法发言。我知道同学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偶尔也有一些灵感闪过脑海。但是每当想妥几个句子预备加入混战时,同学们却转移了话题,继续推展新的理念去了。我在后面穷追不舍,心中焦虑越来越深。如此,一连三个星期,我在傅莱教授的班上竟然役有说过一句话,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我开始发觉﹁沈默是金﹂的危险。傅莱教授的眼神好像在为我担心。我对他的担心十分感谢,但是怎么让他明白我是用功的学生呢?我的机会在哪里?

  我依旧每天念书十二小时,阅读一切指定材料,不敢稍有松懈。第四周上课时,奇迹出现了。

  同学们坐定之后,教授进来了二退次他不作开场的寒暄,劈头就问﹕﹁艾内斯提的书,有谁念过?﹂这是指定
材料中比较特别的一本书,十九世纪译成英文的,早已绝版,我在图书馆好不容易才找到它。我举起手,同时很诧异地发现只有我一人举起手。原来偌大的图书馆只有一本艾内斯提的书,被我借走之后,别人当然看不到了。我事先并不知情,结果阴错阳差,成了全班唯,一读过这本书的人。

  傅茉教授露出欣慰的表情,对我说﹕﹁好,佩荣,你用五分钟的时间为大家介绍这本书的大意。﹂这时没有人抢着发言了,我终于可以表达念书的心得了。我就以缓慢但清楚的英文,把艾内斯提的︵解释之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介绍。从此以后,教授对我刮目相看,同学对我敬畏有加。他们现在知道我上课沈默的原因,并非不用功,也非听不憧,而是汲有办法以那种近乎争吵的远度去使用英文而巳。我松了一口气,从此得到教授的高度肯定。美国人不易想像﹁大智若愚﹂的境界,更无法忍耐不去表现自己。现在他们看到
一位中国学生的不同作风,自然印象较为深刻。其实,我在心中多汰感谢上天对找的特别眷顾,使我的努力都可以开花结果。

  我甚至认为这是一次奇迹。原因如下﹕耶鲁大学有两座主要的图书绾,功能类似台大的总图与研图︵注﹕研究生图书馆︶。总图藏书极丰,约五百寓册。研图则把所有教授正在使用的参考责料全部汇集进来,借期最长两天,最短两小时。像艾内斯提的书,原本应该收在研图,规定两小时或两天就须归还的。谁知它成了漏网之鱼,留在总图,依例可以借一个月。因此我在宿舍好整以暇,认真研读时,同班同学却苦于遍寻不着而无书可读。我算是傻人傻福,但是如果我不从研图找到总图,并且又是第一个借到书的人上逗一切所谓的﹁运气﹂,就无从发生了。我尽好自己的本分,在机会来临时,才能紧紧把握,全力发挥。

          ****

  我愿再说一次﹕奇迹就是﹁在我准备妥当时,所出现的机会﹂。机会是别人提供的,或者是外在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准备与否则操之于己。若是准备未周,机会将似流沙,从指缝间溜走。由此看来,人生的主观条件显然较为重要。认清目标,充实自己,有如弓在弦上,等待顺风来临,可以一发中的,了却平生大愿。

  万一机会迟迟不来,我们所下的功夫也不会白费。﹁功夫﹂二字是我们超越短暂生命的一条坦途。不论我们愿意与否,也不论我们是否得意,时间总像流水一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回首平生,值得记忆的事情实在不多,其中为了一个理想而痛下功夫的点点滴滴,却像镌刻在心版上的图案,不仅让人难以忘怀,更能提醒我们﹕生命虽有苦涩的挑战,却也有着甜美的收成。何不迈开脚步,继续向着高峰前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28 01:4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19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