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76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0306894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头衔:
版主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转贴] 云林荷苞山 喝香醇的台湾咖啡
要去云林古坑乡,巧遇一名骑自行车的老人家,请教他前往荷苞山的正确路线,他反问我是不是要去喝咖啡,如果是的话,沿着公路直走,到了地母庙,就可以喝到咖啡。

 老者的话让我讶异,在这山野中,会有咖啡馆?庙里有卖咖啡吗?就在半山腰的公路旁,一块招牌上头写着「台湾咖啡的故乡」,招牌上方正是地母庙的牌楼。这让我们想起了台湾啤酒的广告词:「在地的尚青。」台湾在地的咖啡应该也是「尚青」才是。

 巴登咖啡几乎成了荷苞山的代名词,因为山上有一间超人气的巴登咖啡馆。巴登咖啡的老板张来恩说,早在日据时代,日本人就曾沿着北回归线的地带种咖啡,而荷苞山便是当年最大的栽培区之一,花莲安通林场、嘉义中埔林场等,也是当年台湾咖啡产地,光复后,政府更大力辅导,荷苞山的咖啡园面积曾达到三百多公顷,由于台湾人当年喝咖啡的风气不盛,市场收购量减少,咖啡收成的成本高,因此,台湾咖啡田逐渐式微,如今仅存荷苞山一地有大规模种植。

 张来恩因对童年记忆中的荷苞山咖啡园盛景念念不忘,于是不断尝试种植与烘培,经年累月,加上自己的烘焙技术创新,并在山上开咖啡馆,因为风味特别,引了邻近乡镇爱好咖啡的人士前来,巴登咖啡的盛名不迳而走,如今在台北天母、台中市、彰化、高雄等地都有分店。我在店里点了一杯「巴登咖啡」,它与维也纳咖啡相似,但老板不给汤匙,原来巴登咖啡喝法是举杯啜饮,不加糖,就着鲜奶油,以便喝到咖啡原味。

 巴登咖啡的「台湾咖啡」,和蓝山、摩卡等地的咖啡相较,比较温和顺口,香而不呛,在此喝咖啡,心情和在都会区的咖啡馆也不同,穿拖鞋上咖啡馆,没有人会见怪。荷苞山咖啡迷人,不只因为它是「土产」,咖啡田所在地也很神奇,就在地母庙方圆几公里的山区,咖啡馆在地母庙门口,咖啡与庙的组合,非但不突兀,反而更亲切。

 荷苞山海拔高度只有两百八十多公尺,平时就是古坑及斗六居民散心、森林浴的休闲据点,而山上的地母庙,奉祀大地之母,是荷苞村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咖啡园的守护神,庙前一座地母雕像,地母坐在地球模型上,让人感到十分新奇。

 荷苞山也是柑橘与柚子栽培区,十一月底,柑橘季节开始,游客可以上山采果,而山中林木蓊郁,山峦起伏和缓,山形优美,荷苞山上辟有步道,串起整个荷苞山的观光农园,登山口在半山腰的荷苞厝,终点在地母庙旁。由于山势十分陡峭,虽有栈道,走起来十分累人,不过古木参天,留鸟特多,随时有山花飘香,让人了无倦意,山顶三角点可眺望咖啡园与斗六市的景观。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气氛更美,在平凡无趣的工作结束后,驾驶我们的休旅车,来到这座山上,为无聊的日子平添欢乐。

半山腰有间很不一样的咖啡馆

 从 149线往荷苞山下走,鹅黄的灯火在果园里闪烁,一间红瓦白墙的小木屋站在公路旁,小屋前面停放着各式轿车,屋后的果园,不时传来笑声。

 这是一间庭园式的咖啡馆,名叫「竽芯园」,是继「巴登咖啡」后,荷苞山咖啡文化的另一个「原爆点」,咖啡馆不到两坪大,而咖啡馆后方的咖啡园里,却架设一座座充满欧风的凉亭,游客就在凉亭里品尝荷苞山土产的咖啡。

 老板娘潘美莲,本是古坑人,在台北从事咖啡餐饮多年,去年突生回归田园之心,在从事建筑设计的夫婿张铭仁的怂恿下,回故乡荷苞村开咖啡馆。

 「竽芯园」是因为咖啡馆四周有几棵姑婆芋而命名,而咖啡馆与咖啡座,都是潘美莲夫婿,利用废弃的枕木和板模,一凿一槌打造起来的,咖啡馆所在地是咖啡田、柑橘园和波罗蜜园。在这间咖啡馆喝咖啡,不知不觉间,你会以为你此时是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间咖啡馆,享受难得的闲情。



介绍大家一个透过facebook来玩的网页游戏 : 海盗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04 11: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0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