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2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evinshy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 [转载]奴化教育下,莫怪科技太无情
蒋勋:奴化教育下,莫怪科技太无情      
作者:宋汉崴 整理 摄影:陈应钦 2004.10 /远见杂志第220期      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实证主义哲学兴起,加上工业化促使个人尽早专业分工,虽然是一个正面的考量,但显然到了二十世纪之后,就发现如此的教育、人才培育系统出了很大的问题,缺乏跨领域的了解,遇到瓶颈会走不出去。      
欧洲对此始终有反省的声音,毕竟他们有长久的文艺复兴背景,对人文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所谓人文的要求就是「全人教育」,儒家治学的基础也是一样,即是「至广大而尽精微」的概念。

  回头看台湾战后教育,会让我们忧心分工、分科的专业教育体制,是否缺乏了全面的人文考量?更严重的问题则是,升学主义导向也许才是目前产业困境背后的症结。

  用比较严重的说法,就是「奴化」。

  不仅是科技界缺乏人文素养,我讲一句很重的话,美术系的学生也都缺乏人文素养。他们只知道画画,认为绘画只是技法。

  达文西那时候绘画是因为他关心这个世界,一旦不关心的话,就不知道要画什么。假设一年三十名的美术系学生,往后留在绘画上的却不超过三名,教育资源浪费得很惊人,发生在美术系,一样也会发生在哲学系、物理系……。

  今天科技界开始重视人文素养,是反映了教育体制一向以升学、学历是问的现象。

人是最可贵的知识
  台湾已经不在意「人」,在知识里人是最可贵的,结果我们是分数最可贵、学分最可贵,人根本不可贵。

  七、八年前,毕卡索的作品来台展出,知名电子企业邀请我去演讲,我要求早点到,与员工同在员工餐厅吃饭,希望能藉此了解该企业以及所谓的「科技新贵」。

  进到餐厅的时候我很震惊,每个人的穿着都像是制服,挂着识别证,而且非常年轻,这是大学刚毕业的精英青年,前途无限;然后我开始观察他们的表情、拿餐盘领菜的样子,几乎都是模式化的动作。

  我很难过,因为最好企业的员工应该是活泼、有生命力,而不是一头纳入体系,而消失了自己,如果真是这样,企业的创造力应该是有限。

  演讲前半段,讲台下的人几乎没有表情,之后我把毕卡索生命中叛逆、真实人性的层面带入,他们的表情就慢慢有了变化。然后我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一个作品,比所有毕卡索的作品都更可贵!」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科技人也许从小学就开始竞争,却忽略了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台湾生命力将来是不是在国际的舞台上还有竞争力,就端看能不能跨越过去制式的代工模式,而能够跨越到创造性,这是台湾企业转型非常重要的部分。

  谈创造,何尝容易,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毫无创造道理可言。这又要回归教育体制来看,从幼儿到成人教育都是,当国内儿童学钢琴、美术、小提琴的比例不逊色于世界上一流国家,为什么却出不来一流人才?

  现在学美术、音乐已成了制式,有句话说「学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可是不会变坏,也许也不知道什么是好呢!因为生命是在很复杂的状况下成长;有残酷,所以知道什么叫慈悲,有沈迷和堕落,也因此知道圣洁和善良,一个小孩单纯得像温室花朵,也就没有创造力。

  七○年代我认识了傅聪,他四、五岁开始弹钢琴,同时背诵唐诗宋词,傅聪说他弹贝多芬时揣摩李白的心境,弹莫札特则思忖王维的诗词,傅聪在西洋音乐地位如此重要,有他的道理。

  因此单独说科技上没有人文,其实不公平,我大胆地说连艺术也没有人文;绘画的人不读小说,习乐的人不看画展,文学书写的人不听音乐,怎能互通交流?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伟大的创造,然而在宗教学、对巴哈音乐的了解,爱因斯坦都有惊人的造诣,这即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斤斤计较的教育体制,只是把生命潜能耗费在一个地方,应该要更突破。目的性会让人文无法真正张开,是最大致命伤,长久生命潜能要开发的东西就没有了。

  科技界比较明显,因为科学园区本身设计就十分短视,当初希望借重返国人才为台湾创造经济奇迹,结果七万多个人集中在一起,却没有考虑到他们可能要听音乐、要看书、要看画展……。

  我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设计呢?难道他们是机器吗?机械性的工作,难道不会快速疲乏吗?果然现在发生了这样的问题,而他们显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人要知道爱与恨,要有感觉,我现在与科学园区保持密切的关系,甚至在IC之音主持节目,因为我知道心灵的「硬化」很恐怖,「柔软」才会有智慧、有感觉,才会恢复人的创造力。

  如今科技界开始强化自身艺文素养,这是好事,因为所有事物都有发展的步骤,至少比过去完全不关心进步得多,不过我希望能进步得快一点;也许这些素养被视为训练,是有目的的,但康德说,「美是无目的的快乐」,这是一种大创造,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一天企业就会思考庄子的说法,也会从目的性中释放出来,才可以天马行空地与自己赛跑。(宋汉崴 整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1-26 08: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2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