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甫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散热] 「看得见的凉快,数据化散热新时代!」MONTECH HyperFlow Digital 360 一体式水冷开箱评测


【前言】


散热器的演进,从单纯的铝鳍片到闪烁着 RGB 灯光的艺术品,我们见证了它开始从「功能」走向「美学」的历程,然而,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下一个阶段已然来临,就是「智慧视觉化」!

「现在 CPU 几度?」,可说是每位电脑玩家在进行高负载游戏、渲染或转档时,内心最深处的疑问,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切换到后台的监控软体,只为了确认一下,安抚自己焦虑的关键数字

传统的散热器,就像一位默默工作的无名英雄,你感受得到它的付出,却看不见它努力的具体样貌,MONTECH HyperFlow Digital 360 的出现,正是为了定义这个新标竿,在水冷头上嵌入了一块数位显示器,这不仅是一个酷炫的装饰,更是一场散热体验的革命,它让抽象的「凉快」体感,能有具体的数据掌握,让「监控」这个枯燥的动作,变成了一种直觉的视线交流~

它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执行冷却任务,而是主动地与使用者沟通,将核心资讯一手掌握,接下来的开箱评测,我们将深入探究它的设计工艺、萤幕显示功能,以及最重要的!在如此吸睛的外表下,它的散热性能是否同样可靠!


▲在开始进行实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 HyperFlow Digital 360 的开箱与外观设计细节,如果你还记得之前曾开箱过的 ARGB 与 Silent 版本,相信对这样的包装肯定很有印象~


▲在侧面可以看到详细的规格参数,简单与之前的版本对比之下,其实参数都差不多,硬要说的话就是冷头高度降了一点点为 52.3mm,其他都是一样的,不过在风扇上的搭配就不一样了,采用的是 E28 ARGB 风扇,但是在转速上比起零售版还要再略高一点点!


▲盒子底部依然是产品的六大特色:顶级风扇、高性能水泵、超强散热鳍片、核心温度动态显示、美观的设计、六年的长保固,虽然加入了数显萤幕,但价格部分同样不超过三千!


▲不仅外箱包装一样,内部设计也是延续着 HyperFlow 的传统,打开后就会看到说明书,同样提供黑白双色与 240、360 的规格选择


▲内部采用环保纸浆盒包装,可以看得出来风扇已经预先安装在冷排上了,对于可以直接顶置安装水冷的机壳来说相当方便,不过要是遇上冷排与风扇之间需要夹着支架安装的类型就又得多一个步骤了!


▲配件部分不出意外的是一样的,有水冷管扣、散热膏等一应俱全,理论上也能够兼容先前的 ARGB 与 Silent 版本~


▲水冷管长度是标准的 40 公分,对于一些中小型机壳友好,但对于比较高大的机壳来说就可能有点紧绷了~


▲从水冷头上延伸出来三条线材,一条是水泵的 PWM 供电线、一条是 5V 3-Pin ARGB 还带子母串接口、一条是 9-Pin 的 USB 2.0,都有做好白化设计相当不错~


▲冷头上有特别贴膜包裹住,上面还有一些说明,主要就是讲驱动软体会自动下载,如果没有就自己下载;由于不影响安装,我打算留到全部安装好通电之后再拆掉包装来跟大家分享!


▲冷头上先预装了 Intel 平台的扣具,底部也是已经预先涂抹好散热膏了,超级喜欢这个设计,就不用担心会有忘记撕膜的问题了!


▲非常大面积的铜底,无论是 Intel 与 AMD 平台都能完全覆盖到,上面的散热膏也是给不手软,量还挺多的~


▲冷排上已经预先安装好了风扇,虽然是 E28 ARGB 风扇,但比起零售版的转速要再略高上 200 RPM,感觉能够叫它 E28 PLUS


▲因为已经预先安装好了风扇,所以在方向性上就固定了下来,预设要让冷排水冷管出入口在右侧,也就是靠近机壳前面版的位置,这样从正面看才不会裸露出线材!


▲如果你是想把冷排水冷管出入口放在左侧的话,那么从正面就会看到裸露的线材,就得把风扇拆下来换个方向再重新安装风扇了!


▲风扇上的线材走的是特规的短接线材连接方式,面对特别紧凑,只能安装 360 水冷的机壳,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宽度的部分,很有可能会因为接口的略微凸起而影响安装!


▲特规的 7-Pin 接口最后延伸出 5V 3-Pin ARGB 与 PWM,实现简易的一线通,比起一个风扇要接两条线的安装体验要好非常非常多~


▲风扇之所以叫做 E28,就是因为它的厚度是 28mm,与 HyperFlow ARGB 上所用的 Metal Pro 12 ARGB 一样是特规的 28mm 厚度,但 E28 的表现更好!至于噪音表现的话等等来测试一下~


▲冷排是标准的 27mm,加上风扇的话总厚度是 55mm,对于机壳的相容性还算可以,不过如果是紧凑偏移而不是有挑高类型的机壳,可能就要多注意一下了~


依照国际惯例,简单列出本次测试平台与设定参数:
测试环境:室温 28 度,湿度 50% 左右
开箱主角:MONTECH HyperFlow Digital 360
处理器:AMD Ryzen 9 9900X(12C 24T)
主机板:ASROCK X870E Nova WiFi
散热膏:Cooler Master MASTERGEL MAKER
记忆体:KLEVV CRAS V RGB DDR5-7600 C36
显示卡:内显
电源供应器:MONTECH 君主 Century II 创世纪II 850W



▲废话不多说,赶紧架设好开放式平台先进行测试,冷头的部分采用水冷管出入口朝向记忆体的方向安装,这样数显萤幕上的字体才会是正向展示!


▲分贝计距离水冷风扇大约 20 公分,水泵已调整至最低运转限度的 10%:270 RPM


▲环境底噪音测得最低为 35.5 分贝,满速时的噪音约 55.5 分贝,以每 10% 转速递减至最低纪录噪音数据,整理成下列图表


▲整体噪音甜蜜点约落在 60% 转速的 1400 RPM 左右,看起来这款 E28 风扇主打的是一个力大砖飞!在控噪表现上稍差一些,对噪音敏感的话,可以把转速上限控制在 1500 RPM 即可~


▲为了探究 E28 ARGB 的性能表现,我也找来了暴力扇:雅浚 H12PE 的风扇来做对比,直接把数据制成图表便于大家更直观的理解,在风扇满速与静音状态下相比,温度只上升了 3.5 度,即便更换到了暴力扇,温度也仅再下降了 1.6 度而已,看来 E28 风扇的散热表现还真不错!


▲如果说 E28 的控噪表现一般,那与噪音表现优秀的 Silent 版做对比的话呢?在噪音表现同样为 40 分贝时,风扇转速约 1400 RPM 左右


▲在全速状态下,两者散热性能表现非常接近,但在同噪音 40 分贝的静音状态下,即便是更安静的 Silent 版,也还是落后 Digital 版一度,并且在 E28 风扇的表现中也能看得出来更稳定一些~


▲除了 AMD 平台之外,诗人也加码测试了在 Intel 平台下的温度表现,一样直接制成图表来看数据,在风扇满速与静音状态下相比,温度只上升了 1 度而已,即便更换到了暴力扇,温度也仅下降了 2 度,再次验证了其实 E28 风扇的散热表现真的相当不错!


▲在全速状态下,Digital 版本比 Silent 版本表现赢了1度,在同噪音 40 分贝的静音状态下,Digital 版本表现赢了 3 度,由此可知 Digital 的风扇表现比 Silent 版要来得更强一些!


▲裸测平台玩完了,接下来跟最近推出的 MONTECH KING 15 PRO 做个搭配展示!


▲插电,开机!满满的 RGB 元素,适合给无光不欢的玩家欣赏~


▲其实在第一次安装后,冷头上还是黑漆漆一片没有显示!不过等待片刻后,电脑就会自动开启浏览器并下载驱动软体,这有点神奇,在我还在思考去哪里下载驱动的时候就自己跳出来了,但如果你没有跳出自动下载的话,就得要自行到官网下载了~


▲档案不大,下载的速度很快,因为是数位显示萤幕,能够自定义调整的部分并不多,所以难免会觉得介面很阳春,能够做的设定只有开关、摄氏与华氏温度、显卡与处理器的温度


▲在温度显示的部份,虽然有 CPU 与 GPU,但一次只能选择显示一种温度,并不能循环显示!感觉萤幕的空间还有余裕,如果可以斜角或是上下划分出显示卡与处理器各自的温度,感觉能够在实用性上更加分一点呢~


▲在显示萤幕的左边有个小方块量表,会随着温度增加而变高,在第四格之前是橘色,但第五格之后转变成红色,需要开始警戒了!


▲这次装机采用了 5900X 的 AM4 平台,除了刚刚上述的 AM5 与 Intel 之外,最后也简单做个烧机测试给大家参考~


▲使用 AIDA 64 单烤 FPU 20 分钟,透过 HWiNFO64 来撷取后十分钟的平均数据,固定 1.3V 的核心电压与 4.55 GHz 的频率后,功耗 219w,温度 91.7 度,表现仍然相当不错!



「总结」


先说价格!目前 HyperFlow Digital 的售价为 240 规格 $2,290,360 规格 $2,990,跟当初推出首款的 HyperFlow ARGB 一样压在三千内,甚至这次的 240 更加便宜!也同样享有六年的长寿保固服务,并有经典的黑白双色可供选择~

从包装、扣具、样式等细节来看,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师出同门都是沿袭着 HyperFlow 家族的风格,说白了就是代工厂都是找同一家,只是搭配的风扇以及冷头的样式略作调整,所以性能并不会有太过于明显的差距,无论是 ARGB、Silent 还是 Digital,看你喜欢哪种就选哪个~

或许比较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数显萤幕的亮度太低了,也可以说是冷头上外面那层黑色压克力不够透,以至于在机壳内灯光太过显眼的情况下,看得有点吃力!虽然驱动软体很阳春,但是介面浅显易懂,也不占空间与资源,甚至也不用特别注意软体更新~

由于数显萤幕并不像是 LCD 那样可以调整方向,所以水冷管基本上只能朝右边记忆体去走管,不知道能不能改成触点式的可拆冷头,这样萤幕就能自由翻转了~

从整体来看,有预装风扇、预涂散热膏的开箱即用的便利性,再额外给了一管散热膏跟涂抹片相当贴心,也有给到水冷管夹可以做外观上的展示调节,甚至是驱动软体都会自动跳出帮你下载,只要轻松点击安装即可,细节一样是做得非常好,值得好评!


以上就是我对
【「看得见的凉快,数据化散热新时代!」
MONTECH HyperFlow Digital 360】的开箱心得
有问题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报告完毕,感谢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们下次见,掰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11-11 10:1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933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