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甫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机壳&电源] 「看腻了海景,不妨试试天景~」Thermaltake 曜越 View 390 Air 机壳开箱



【前言】

近几年,电脑机壳界无疑是「海景房」的天下!左右分舱、双面玻璃的设计,让心爱的零组件与水路规划一览无遗,满足了所有 DIY 玩家展示心血结晶的渴望,然而,当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海景房时,你是否也曾感到一丝审美疲劳?

亲爱的电脑玩家们,是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了:你对你现在机壳的视野,还满意吗?是的!海景房很美,但看久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不是偶尔会担心前面板的进气量?或是觉得玻璃侧板的角度还不够「霸道」?

如果说「海景房」机壳是为你的电脑打造了一面观景窗,那么 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所做的,就是为它盖了一座「玻璃星顶」,你不再只是从侧面欣赏硬体,而是能从一个更宏观、更无死角的视角,俯瞰整张主机板、显示卡与散热器的壮阔风景~

与其平行眺望海景,不如抬头仰望整片天空!View 390 Air,它用一片巨大的全景玻璃,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天景」视觉,不仅如此,它更将「Air」流动的空气融入设计核心,承诺在绝美外观之下,不牺牲任何一丝散热性能!

这款机壳究竟是昙花一现的设计,还是真正能兼顾美感与实用的优质选择?就让我们透过这次的开箱,一起来体验这场从「海景」到「天景」的视觉与散热革新~



▲从外箱上可以看得出来,维持着曜越科技自家的特色,仍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颜色款式提供选择,除了基本的黑白双色之外,还有 Future Dusk 暮光紫以及 Butter Caramel 奶油焦糖


▲从内部包材采用 EPE 珍珠棉的选择来看,该机壳属于高阶定位,本次开箱的款式是最大众的黑色款~


▲机壳的块头可还真不小!从架构上来看是左右双舱架构的海景房,只不过从前面与侧面的玻璃改成了从上面到侧面的一体式曲面玻璃~


▲在前方的部分设计了大面积的造型网孔,可以支援两个 20 公分的超大风扇,或是常规的两个 14 或是 三个 12 公分风扇


▲一体式的曲面玻璃,厚度是标准的 4mm,在黑色款做了熏黑的处理,让整体看起来更有质感~


▲在后方用了三个手转螺丝来进行固定,在玻璃内侧的周边都有铁条加固以及泡棉防护,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其实这手转螺丝是有做防脱落设计的,只不过为了呈现细节所以我把它拆下来,可以看到内侧有加入了一层透明的垫片,保护铁件的漆面不会刮伤,这点还挺细心的~


▲在后方预先安装了两个 CT 120 PWM 无光风扇进行排风,电源安装位正落于主板背面,下方的 PCIe 是模块化设计,可以拆下来旋转九十度,自备 PCIe 延长线就可以实现显示卡直立安装的呈现~


▲在 PCIe 模块的部分区分成两块,主要旋转的部分是左边这一大块,右边主要是作为遮挡,防止有不妙的小动物或昆虫趁虚而入,但这样需要拆装的螺丝有点多,感觉这部分未来还有一些改善的空间


▲在右侧背板的部分,采用球型卡扣固定,开设了两区对称的网孔,造型跟前面板一致,主要用来让主板侧边的风扇位以及电源做散热


▲网孔的内侧额外附了一层致密的尼龙防尘滤网,采用磁吸方式固定着,方便日后的清洁维护~


▲打开侧板后,中间这块是硬碟架,身兼遮线档板,上下可装 3.5 吋硬碟,中间则是 2.5 吋硬碟,只不过对于电源本体的长度有些小限制,超过 20 公分的话就没办法装


▲在上下各有一颗小螺丝固定着,将螺丝卸下之后就可以像门一样打开,硬碟是安装在内侧


▲配件的部分是预先跟线材固定在一起,虽然走线的方式看似都集中在左侧,不过因为左右双舱的架构设计,整个深度是非常足够的,不一定要都往左边塞


▲配件的螺丝数量与应用可以参照说明书,除了提供一次性束带之外,还有带 TT 字样的魔鬼毡一捆,长度就依需求来自行裁切~


▲在主机板侧边的风扇位只支援 12 公分的大小,可以安装三个 12 公分风扇或是 360 冷排


▲在风扇位的上下一角各有一个螺丝来固定着前面板


▲在前面板的部分同样也有附上致密的尼龙防尘滤网,只不过在拆装上稍嫌不便,对于日后的清洁维护所需要的步骤也较为繁琐


▲机壳的 I/O 位置有点巧妙,设置在主板的上方,整体的位置较为靠后,标准 2A1C 的配置,有独立的耳机与麦克风孔以及开机与重启键,全都整合在一起的 F_PANEL


▲后方的两个风扇线材本身自带子母串接设计,不过因为长度较短所以额外附带了一条 PWM 延长线,而且也带有子母串接设计


▲后方预装的两个 CT 120 PWM 风扇为无光版本,最高转速为 2000 RPM,整体的噪音表现还可以不会觉得吵~


▲支援 ATX 与 M-ATX 的背插式主机板,从空间上来看如果想要装到 E-ATX 也可以,只不过侧边就没办法装水冷了


▲在下方靠左的位置有设计一个固定座,主要是给 PCIe 延长线进行固定,且有多档调节的功能,没有打算直立显卡的话也可以拆下


▲底部的风扇位也附了一个致密的尼龙防尘滤网,并且是从侧边就能取出,在日后清洁上相当便利,到这里也可以看的出来,整体的防尘措施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值得好评!


▲底部同样只能够安装 12 公分的风扇,最多安装三个,没有额外开设独立的安装支架,需要翻倒机壳直接从底部进行锁固


▲在靠近玻璃这一侧还有附了一个显卡支撑架,有泡棉作为支撑垫,并且长度上明显长了不少,为的是让显卡无论直立安装还是一般安装都能够发挥作用~


▲侧面的风扇位建议做进风,做为冷排安装的话较适合排风,不过风扇需要穿过冷排再越过滤网,整体阻抗较高,想要有好的效果可以把滤网移除


▲前方的风扇位支持两个 20 或 14 公分或三个 12 公分风扇,这部分是没有预附的,如果想要一步到位,可以考虑加购曜越自家的 CT 200


▲在这边我是选择拿了手边的 ARCTIC P14 MAX 做为搭配,装的时候也发现了个小问题,前方距离主板稍远,在线材长度上需要注意一下,可以多备一条分接线或延长线


依照国际惯例,简单列出本次测试平台与设定参数:
测试环境:室温 28 度,湿度 50% 左右
开箱主角: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散热器:Thermaltake MAGFloe 360 Ultra ARGB Sync
处理器:AMD Ryzen 9 9900X
主机板:ASRock X870E Nova WiFi
散热膏:Arctic MX-4
记忆体:Acer Predator Vesta2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ounders Edition
电源供应器:NZXT C1000



▲曜越的这组 MAGFloe 360 Ultra 水冷的管线长度是较长的 46 公分,看起来相对充裕一些,但如果是它牌的常规水冷通常都是在 40 公分左右,那就可能会比较紧绷了!


▲即使侧边安装水冷也不会干涉到侧边的穿线孔,在安装时不用担心会有顺序问题~


▲因为扣具设计与使用平台的关系,在 AMD 的部分只能选择冷头的水冷管出入口朝左或朝右,而安装位置只能选择朝右,遮到记忆体是必然的


▲如果是采用 Intel 平台,或许就能够让水冷管出入口朝上或朝下,整体看起来会更有协调性,而这里我也用了水冷管扣来让整体美观度增加一些~


▲这次的装机走的是比较低调的风格,由于整咖机壳的体积较大,加上 I/O 的接口在上方,感觉放在桌下是比较适合的~


▲从上方往下来欣赏机壳的内部硬体也是目前较稀有的设计!


▲因为适合从上方欣赏,所以在主机板上方还有一个区块一直没提到,其实这咖机壳还有个 DLC 的选购配件可以搭配使用!


▲熟悉曜越机壳的老朋友们相信都有点概念了,过往有许多机壳同样有开设一些位置留给小萤幕来增加亮点,不过这一次可以说是大升级,一举跃升到了六吋小萤幕~


▲整体尺寸是 165 x 75 x 14 mm,采用六吋的 TFT-LCD,解析度为 1480 x 720,接口型式也总算摆脱了老旧的 Micro USB 改用当今成熟的 Type-C


▲内容物很简单,就萤幕本体、线材、固定螺丝以及说明书之外就没别的了,整体的包装防护还是相当不错的~


▲安装的位置就在 View 390 Air 上面 I/O 的正下方,需要拆掉四个固定螺丝先将原本的遮挡饰盖给拆下!


▲不过饰盖的上方有两个固定螺丝拆不到,必须要先将顶上的 I/O 模块给拆掉才有空间可以继续操作,步骤上是稍微繁琐了点


▲萤幕上的 Type-C 接口位置在内侧有点刁钻,需要配合 90 度的线材接口才行!


▲刚开机时还会跑一小段动画,在操作上同样是用最新的 TT RGB Plus 软体进行调整,内建了六种的预设背景风格,也可以自订上传最多 20 张图像,除此之外,萤幕也能显示时间与天气资讯,增添主机内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与个人化风格~


▲如果说一个萤幕只能显示两个硬体资讯你觉得不太够,那么再加装一个萤幕你觉得怎么样呢~


▲确实也在加装之后呈现出来的感觉有点不一样了!甚至你也可以搞怪玩点迷因,像是女人吼猫之类的,只不过这个选配的小萤幕要价 $2590,超过半个机壳的售价,如果你愿意的话,或许可以尝试看看,我觉得还挺有趣的~


▲老规矩,依照惯例,每次机壳的开箱,诗人都会再次整理出更加详细的相关规格给大家参考,记得点赞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收货」!



「总结」


经过一轮的开箱与实际安装,Thermaltake View 390 Air 可以说是一款在「散热效能」、「扩充能力」与「外观质感」之间取得了绝佳平衡的产品,精准掌握当前 DIY 市场两大趋势:「全景展示」与「高效气流」的中塔式机壳,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片 4mm 曲面强化玻璃侧板,提供了无缝的宽广视野,让内部的精心配置的硬体与 RGB 灯效一览无遗,完美满足了现代玩家的「展机」需求!

整体质感出色,采用上、侧一体式曲面玻璃,与常见的 270 度海景房设计有所不同,能从上方清楚看到内部硬体,带来独特的视觉展示效果,散热部分具备相当高的扩充弹性,前面板支援安装两颗 20 公分风扇是少见配置,不过目前市面上要找到零售的 20 风扇选择并不多,出厂仅预装两颗 12 公分风扇,且无灯效版本,对于重视灯效或风量的使用者可能仍需自行添加!

View 390 Air 并未为了美观而牺牲效能,其「Air」之名体现在大面积的网孔前面板,搭配机壳强大的散热潜力,最多可安装达 11 颗 120mm 风扇,并在前方或主板侧支援 360mm AIO 水冷排,确保了即便是高阶硬体也能获得充足的冷空气~

在空间与相容性方面,View 390 Air 的表现也相当充裕,侧边即使安装一体式水冷仍不会干涉走线区域,下方风扇采下沉式设计,避免与主机板干涉,背部由于支援背插式主机板,因此理线空间相当宽敞,即使使用传统主机板也能轻松整理~

在组装体验上,View 390 Air 展现了对新世代硬体的绝佳相容性,它不仅支援最新的「背插式主机板」,让正面理线达到前所未有的简洁,同时也内建了显卡支架与可旋转的 PCIe 插槽,无论是传统横插还是垂直安装,都能有效防止高阶显卡弯曲!

上方可选购的 6 吋 LCD 模组为产品增添了更多可玩性,装与没装的差异性还是挺明显的,若没安装,该区域就略显空白了点,官方或许可以设计个小型展示架,让玩家可以摆放收藏公仔,也能为整体视觉增添些个人风格~

总体而言,曜越 View 390 Air 是一款功能全面、设计到位的机壳!它尤其适合追求极致简洁视觉,特别是想尝试背插主机板,同时又不想在散热性能上妥协的玩家,虽然原厂仅标配两颗后置 CT120 风扇,意味着玩家需额外配置风扇才能发挥其最大散热潜力,但考量到它所提供的强大扩充性、未来感十足的设计,以及可选配的 6 吋 LCD 萤幕套件所带来的个性化潜力,View 390 Air 绝对是 2025 年打造高效能美型主机的绝佳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
【「看腻了海景,不妨试试天景~」
Thermaltake 曜越 View 390 Air 机壳】的开箱心得
有问题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报告完毕,感谢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们下次见,掰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11-04 11:2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74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