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心與本尊的修持 -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開示
我們都是佛陀的追隨者,對佛法有信心及興趣,並且願意去修習佛法。
佛陀 曾 教授了包括小乘、大乘、金剛乘在內的八萬四千種法門。
而這一切的根本是為了要訓練、規範我們的心。雖然我們可以修持佛法,
但除非能約束、鍛練自己的心,否 則將只有緩慢的進步,而沒有大利益。
就好像我們任何的內臟,如心、肺或肝得了重病,
那麼僅僅在我們身上擦擦不同的藥就沒多大意義。
一切佛法的根本即是行者必須鍛練自心。那麼用什麼方法來鍛練呢?
僅僅是燕麥穀,要吃起來相當困難。但如果燕麥被壓成麥粉,
便能夠做出許多種不同的食物,這就是戒律的方法。在藏語中「戒律」一詞,
同時含有刻苦磨練的意思。
「心」是個被嫁禍、歸罪的名詞。心所指的對象為何?
它是那有著「我快樂、我不快樂、我……」等,想著種種念頭的東西。
這思想者即是「心」。
當心無法本然地認識它自己時,就有了迷惑的有情眾生。
在未能自本心的基礎上,我們以為,「我是最重要的,我必須要快樂。」
如果我們有了一棟房子,我們會 想「我的房子」。假如我們有親屬,
我們會認為「我的親屬」。認為「這是我的」,我們便有了執著。
設若我們看見其他人正在吃、殺生或偷盜,
我們會認為「他 吃、他殺生、他偷盜。」並且生起嗔恨侵犯之心。
基於執著與嗔忿攻擊之心,我們便徘徊於輪迴的三界中。
心的重點乃在它是空 性的,它沒有任何顏色或形狀。它像是虛空般的空性。
而我們必須去認識這像虛空般的空性。這是最重要的。
心是空性的,而且空性之心具有光明與覺知性。這三者 是合一無別的。
在這三者的基礎上,「我」與「他人」、執著、侵犯、猜忌、傲慢等等概念生起。
心是空性的。念頭和心理的苦惱自心中生起。因此,念頭和心理的
苦惱即從空性中生起的。如果你瞭解了此點,你便瞭解了佛法的一切精要所在。
如果你認識了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
而形相、音聲、味道、口味和觸覺的對象物,都只是迷惑之外顯而已,
那麼你將會瞭解到一切現象都像是一個幻相、一場夢、水中倒映之月、
一道彩虹或是鏡中的倒影罷了。
假如你認識了這點,那麼即使是如執著等心理煩惱的生起,
你也不會被其力量所支配。設若侵犯之心生起,你也不會在其力量控制下。
如果猜忌之心生起,你也不 會被猜忌之心的力量所左右。每個心理的煩惱,
都將如同天空中生出的彩虹般地出現而已。彩虹自空中生起,
亦融入於空性的天空中。當執著或嫌惡生起,
它們將單純的如上例般:它們將不會真實的出現。
如果無法瞭解這點,那麼你應該如此思惟:如果你能夠抓住某些想要的東西,
如你的丈 夫或妻子,那就夠了。但它必將不夠。
因為你會繼續對他人有許多貪求。貪慾永遠不可能被用盡。
如此,假如對他人的嗔恨心生起,你可能會想:如果殺了他,我的嗔恨就消了。
但嗔怒將永不止息。當另一位仇敵現起,你便將再次忿怒。嗔恨是永無止盡的。
佛陀曾舉了個例子來說明這點。如 果全地球都覆以尖銳的針刺,
而有人想在上面走走,他必然要設法去拔出每一根針。在他拔出一根針之後,
還有另一根針必須拔出。拔針將永無止盡。而心理的煩惱 就像這樣。
那些認識到念頭與煩惱都是空性的人,就像穿了厚靴在遍佈針刺的世界中行走。
無論他走到那裡都不會被針刺傷。假如你認識了心是空性的,
因此,念頭 和煩惱也是空性的,那麼無論你是否待在輪迴中,
萬物都將像彌陀的極樂淨土般。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沒有佛法的傳揚。
那些地方的人是不可能瞭解這點的。
人們嘗試著執持著他們的執著,與拒絕不快樂的東西。
但這些是永不竭盡的,也因此而有許多心理的不悅和問題生起。
西方人觀看電視與電影。螢幕上的影像並不 是真的,但他們出現的好像真的一樣。
當我們看到某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會想:
「我喜歡那個。」接近某些不愉快的東西時,我們會想:「我要除去那個。」
這些事物好像真實地顯現,但事實上它們的精要所在是空性的,
他們並不存在任何地方。
現在世界上,癌症是一種嚴重而且往往 會致命的疾病。
許多醫師都在尋找一種治療方法,但要發現它相當困難。
而認知『自我、心理的煩惱與念頭為真實的』,要比癌症更為嚴重。
一切有情眾生都有著許 多不同的疾病。這一切的根源就是無明、
貪著與嗔忿這三毒、或三種心理的苦惱。所有的疾病都由這三者而生。
那麼這三毒又從 何而生呢?它們係由「我」的念頭、從「自我」的認知而來。
瞭解到心是空性的,而由心而生出的煩惱和念頭也是空性的,
就等於是瞭解到了空性的意義。當我們對 空性的意義有某種程度的瞭解時,
我們將會瞭解到,一切上師、本尊、空行、護法、諸佛、菩薩與賢聖僧
都已證悟了空性的意義。他們便是藉此證悟而離苦得樂、而 能夠去利益眾生、
具有超越認知、神奇、圓滿的力量。見到了這完美的一切,
我們將自然地對上師與三寶生起信心。
證悟空性——了悟心是空性的,而一切煩惱與妄念亦是空性的,
此即圓覺,究竟安樂。但因無法了悟這點,故一切有情眾生染污地以為「我」,
並認知形相、音聲、味道、口味和觸覺的對象物是真實的,
而生起了貪慾、嗔怒和染污。 當我們想到「可憐的有情眾生被如此的迷惑」時,
我們便會生起強烈的悲心。例如,如果有人睡覺時做了一個極惡的夢、紛擾的夢,
像是夢見丈夫、妻子、雙親或孩 子生了重病、死了或失去了,
他們必會悲傷、哭泣、弄濕了他們的枕頭。但當他們醒來時,
他們會瞭解這夢並不存在於任何地方。
而且他們會想,「這不過是場夢, 它不是真的。」
並再度的高興起來——即使他們可能看見枕頭仍是濕的。輪迥中的迷惑就像這般。
減少、去除對自我執著、煩惱的圓滿方法。那是什麼呢?
例如,我們以為「我」、「我有個身體」。
但我們的身體僅僅是我們自己迷惑的外在顯現。它們並不是真 的,
它們是空性的。不僅如此,無論我們怎麼去想它,我們仍然擁有我們的身體。
我們無法捨棄它們。因此我們必須去禪修本尊的生起次第。為何如此?
因為那被轉 化的就是心中「我」的想法,我們觀想我們的形相——臉、
顏色等等,都轉成觀世音菩薩,而認為「我是觀世音菩薩」。
當如此的禪修力強大時,「我擁有這個身 體」的想法就會變得微弱,
而「我是觀世音」的想法就會變強。
但無論如何,以為我們自己是有血、有肉、有骨的觀世音,則毫 無利益可言。
如果觀世音有血、有肉、有骨,那麼疾病與痛苦便可能生起。
或者我們以為觀世音是由土、石所做成,那他就可能被摧毀與消滅。
我們應把觀世音當做 像彩虹般的外顯與空性而禪修之。
但若把本尊與自心當做是離異、不同的,
以為那像彩虹般的觀世音菩薩形相不是我們自己,亦毫無利益。
因為本尊若真如彩虹般則 必將消失,而我們卻將留下。如果我們留下了,
那麼一切的痛苦也留下了。
因此,禪修本尊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所謂的心就是本 尊,所謂的本尊就是心;
心和本尊是無二無別的。當我們禪修自己的形相即是觀世音,二者無二時;
我們亦應禪修於一切喜歡、不喜歡、貪執或痛苦之心,
都是觀世 音菩薩「嗡瑪尼貝美吽」六字大明咒之音。這聲音不是一種實體的東西。
把它當做實體的東西沒有太大利益。
此聲音是可聽見而且是空性的,像是一陣回音般。
如果透過這方法禪修,則身體將被解脫、或轉化如彩虹般的形相和空性,
語將被解脫或轉化如同回音般的空性與可聽見的。然而心尚未解脫或轉化,
也就是根本仍 遺留未決;身體被解脫了、語被解脫了,而心尚未被解脫。
如果我們認識了心是空性的,不是真實地存在的,那麼我們以信心、
慈悲心……等認知而禪修即是智慧。 沒有這種認知的禪修即是意識造作的。
以空性的認識而禪修即是智慧。這就是所謂「自心即廣闊的大智慧」。
心與其一切的概念 都不出此大智慧之外。為什麼稱之為「大智慧」呢?
因為我們已認識了一切念頭的本質都是空性的。
當我們的身體被解脫為外相與空性的,語被解脫為音聲與空性 的,
意被解脫為覺知與空性的,造就的即是佛果。
而沒有必要到其他任何地方去尋求佛果。
如果你懷疑觀世音是否在你專注禪修 於祂之外,
是否也真正存在?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為何如此呢?
這是由於觀世音菩薩係為一切諸佛、菩薩,為鍛練眾生而化現之報身形相。
這個身形稱為智慧尊 (wisdom being)。而我們現在所禪修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把祂想成身形是外相與空性的,其語是音聲與空性的,
其心是覺知與空性的,這是三味耶 尊。
例如,真正的觀世音菩薩是智慧尊,他像一座卓越的塑像。
而我們所禪修之三昧耶尊如一面鏡子般。
如果任何不淨或瑕疵都從鏡面上清除開,那麼塑像自己必被反映在清淨的鏡中。
同樣的,正確的禪修三昧耶尊,亦將與得自智慧尊身、語、意之加持無二無別。
如此的禪修本尊與持誦真言 之秘密真言乘,是極巧妙的方法;它含有大加持力,
以及於一生一身中達成圓覺的圓滿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