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7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关于缘起论

图 1.



关于缘起论,
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
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
据说此划分始于隋代之慧远。与之相对之实相论又称实体论,
乃审察诸法之实相本体,并以之为教理之论说。 ⋯⋯
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
以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
法印之内容,一般最常见者为“三法印”。

诸行无常
(一)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
一切现象(有为法)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者,
故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
诸法无我
(二)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
诸法(包括有为、无为法)
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
涅槃寂静
(三)涅槃寂静,
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 ,妄执有'我'、'我所',
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
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
而证一切皆即寂静涅槃。 除三法印之外,
又有加上'一切皆苦'而成'四法印'者;
或仅以'一切皆苦'与'涅槃寂静'二者并称为'二法印'者。
一切皆苦系自理想之观点考察现实世界所获之结论;
盖现实世界乃凡夫之轮回界,充满苦恼与不满,
而无任何绝对之幸福、快乐、完美、圆满、纯净等可言,
故谓一切皆苦。
十二因缘
又称十二缘起,共由十二支前后刹那无间相续之法所成,
即:(一)老死,包括老、死、忧、悲、苦、
恼等人生所不能免除之痛苦事实,
以此为观察之起点。
(二)生,为老死之源。
(三)有,即所谓之'存在',为'生'之源,
具体言之,即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等三有;
经由此三有之依报、正报,始有吾人之'生'。
(四)取,即执着之意;
由于执着妄心之故,吾人方堕于三有之境界。
(五)爱,为执着之本源,亦为现实界之根源。
(六)受,即是感情,然感情不起于自身,
而系由刺激之反应而生者。
(七)触,即感情(受)之所依。
(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
又称六根,为触所依赖之感觉器官,
亦为一切爱欲缘起之条件。
(九)名色,即心、身,为生命组织之全体,
亦为五蕴之有机复合体,乃六入所赖以成立者。
(十)识,为统一心、身之认识作用。
(十一)行,即业,乃造作、行为之义。
(十二)无明,即无知之意;
行为之根源乃无始以来之一种盲目意志。
上记十二支所成之十二缘起有顺观(称为流转缘起)、
逆观(称为还灭缘起)两种。 顺观系自'苦'开始,
探索其原因所推求出之十二项具体条件;逆观则就逐一之条件,
倒逆次第而审谛、彻悟,以灭除老、死、忧、悲、苦、恼等众苦。
佛法四谛
指苦、集、灭、道等四种真实不虚之谛理,
系根据上述之三法印与十二因缘之思想,而组成之教纲。
(一)苦谛,审实世间四苦、八苦等之相,乃实苦而不虚之真谛。
(二)集谛,审实关于苦之生起或根源之真谛。
(三)灭谛,审实吾人可从相续不断之苦获得解脱自在之真谛。
(四)道谛,即依照正见等八种正确之方法
(八正道)以灭除众苦,证得涅槃之真谛。
八正道为四谛法之第四道谛之解脱方法,即:
(一)正见,
即确认苦、集、灭、道四谛及三世因果为唯一真确之知识。
(二)正思惟,即过出世生活,不嗔恨,不中伤。
(三)正语,即说话庄重、真实、亲切、仁慈。
(四)正业,如戒杀、戒偷、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五戒。
(五)正命,即以正当之方法维持生活,维系生命。
(六)正精进,消除旧有恶习,防止新业产生。
(七)正念,思量身体、感官、心灵等均非我、我所,故无我可得。
(八)正定,分四次第,由沉静、轻安、无分别心至解脱境界。
上述之缘起说,乃佛陀所证悟之独特思想,
为其他各种宗教、哲学、思想所未曾有者,
其完整之理论体系于原始佛教时代即已具备,
后世之论师乃以之为根本教理,
而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 法界缘起 、
六大缘起等一系列之缘起论系统教说。
(一)业感缘起,如俱舍论所说。
谓诸法之缘起系由于业力所感之故,
即由善恶之业力可招感善恶果报,
此果报亦为业,故亦必再招感次一之果报,
如是则因果相依而循环不尽。
(二)赖耶缘起,为法相宗基于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唯识论等所说。
谓业力系来自于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识中所执持之种子,
此种子遇缘则生起'现行',复由现行熏染种子(称新熏种子),
其后再遇缘则更生现行,自现行又熏种子,如是辗转依存、
互为因果而无穷无尽,故知阿赖耶识乃一切万法开发之本源。
(三)真如缘起,主要系依据大乘起信论而说者。
谓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识虽为发动宇宙一切现象之本源,
然溯其根源,则为含藏真如之如来藏心;
诸法系真如由无明之缘而起动,犹如海水本自湛然,
然由风之缘而产生千波万浪,翻腾不已。
(四)法界缘起,此系华严宗基于华严经所说。
谓万法相互融通,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
主伴具足,相入相即,并存无碍而重重无尽。
(五)六大缘起,此系密宗所说。
谓一切诸法皆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遇缘而生起者。
于诸经论中,属于缘起论系统者有华严、
解深密、楞伽、胜鬘等经,及起信、宝性、瑜伽师地、唯识、
俱舍等论;属于实相论系统者有法华、般若、维摩等经,
及中、百、十二门、成实等论。
于各宗派中,俱舍、法相、地论、摄论、华严、
密宗等皆属缘起论系;三论、天台则属实相论系。
盖缘起论以诸法由因缘生起为其主旨,
从而探索诸法开展之本源,故其研究方向为时间性(纵),
而倾向于论理性之阐释态度;
实相论以诸法之本体实相为其论旨,
故研究方向为空间性(横),
而倾向于直觉性之实践主义态度。
此二大教系之相对并存,若以'空'、'有'相对之观点而言,
缘起论即'有'论,主张'真有俗空',是为表德门之说;
实相论为'空'论,主张'真空俗有',是为遮情门之说。
缘起论系次第发展出上记之
业感、赖耶、真如、法界、六大等缘起论旨。
于实相论,则有:
(一)成实论判立万法为假有、实有、真空三方面,
而以真空为究竟第一义。
(二)三论宗基于中、百、十二门等论,及般若经之说,
主张诸法皆空、不可得,乃属绝对之空论。
(三)以法华经为主之天台宗,
揭出即空、即假、即中之'三谛圆融'之说,
谓诸法存在之原本即是真如实相,而名之为'空'者,
并非如吾人所存于情想概念中者,而系诸法之宛然存在者,
故谓柳绿花红,一一悉皆实相真如之妙相,
此即中道之'现象即实在论' 。
此二大教系之教理构成要点虽各自不同,
然其根源思想本非迥然相违者,而宜以'一掌之两面'融通之,
使其相资相成,故若以重新整合之立场观之,
则法界缘起、六大缘起、三谛圆融等教说亦可视为缘起、
实相二大教系之全面调和,此亦为教理思想发展上之特殊旨趣。
[杂阿含经卷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
俱舍论卷九、大乘义章卷十九]
(参阅'原始佛教'4061、'缘起'6126)
百度百科*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8-09 12:56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演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
Evolution字义有演变和进化两种概念,
查尔斯·达尔文演化论使用演化概念,
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发展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
从原始简单生物进化成为复杂有智慧的物种。
从古希腊时期直到19世纪的这段时间,曾经出现一些零星的思想,
认为一个物种可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
而不是从地球诞生以来就是今日的样貌。
当今演化学绝大部分以查尔斯·达尔文的演化论思想为主轴,
是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达尔文提出演化论前,西方社会普遍都接受创造论,
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并一次就创造出所有的生物,
同时上帝也赋予每种生物各自的角色,
而每个物种的设计都非常完美,所以物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

达尔文并不是最先提出演化观念的人。
在达尔文之前,有一些学者已具有进化思想,
包括他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
书中提出了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
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但长久以来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征可遗传」的假说,
然而近来有研究表明,
过往的生存经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修饰遗传基因,
从而影响后代的神经系统。

1831年12月达尔文参加了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前往南美洲从事
自然调查研究工作,
「天择」的概念逐渐在达尔文五年的考察过程中
形成。在他的航行中,达尔文观察和收集了大量的生物,
在南美沿岸和邻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各种形式的生命使
达尔文非常感兴趣。在1836年回到英国后,
达尔文慢慢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然而没有发表,
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引起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弹。
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
有关物种形成的文章;
华莱士对于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
增加了达尔文对其学说的信心。
于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林奈学会中,
以两人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
接着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原始》。

在《物种起源》最后第六版本,
达尔文用了「Evolution」这个字多次,
还很直接明显地称他的理论为「Theory of evolution」。
当代英语字典有「发展」、「从经历中获取」之义。
达尔文在结语中说:从大自然的战争,从饥荒和死亡,
我们有能力构想的最崇高目标,即产生高等动物,是直接结果。

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演化论以天择说和地择说为进化理论基石。
达尔文晚年将演化论加入性选择,有别于天择,
以强调交配竞争对于进化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基因的变异,
同一个族群中,不同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繁殖方式有所不同,
当环境发生改变,便会产生天择作用。
天择并非如基因漂变或基因突变一样随机,当环境改变发生时,
将只有某些带有特定特征的群体能够通过环境的考验。
若这种特征性状具有优势或劣势,劣势者不利于生存而被环境淘汰,
优势者得以繁殖而将优势性状遗传后代。
地择说则说明了同一物种受到地形障碍分隔,
比如地壳大陆移动或海洋隔开的岛屿,在够长时间之后,
物种产生了性状特征的差异,比如亚洲象和非洲象。

以天择的定义来说,一般中文大众都将进化等同于进化,
但非达尔文演化论者认为这并不完备:
因为性状特征的优势或劣势取决于地球当时期的客观环境,
比如冰河时期的生物的厚毛皮和脂肪可能利于生存,
但一旦到了冰期气候转温的时候,这些性状可能不利于调节体温。
因此漫长时间演化,决定哪种性状特征是环境的「适者」。
他们的演化观乃「代代相传,略有差异」之意,
他们认为进化没有特别的目的;没有方向,
不一定朝着更高等的事物进化;生物只为了要更能适应生存环境,
其中并无所谓的进步或退步的观念。

对生物的现在和过去存在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
生命的发展脉络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
正是这个脉络的存在才使得
演化论成为一门条理清晰的科学而非无方向
无结论的散乱的统计资料陈列,
这个进化脉络的方向就是:扩大适应范围,增加生存余地,
就是产生更有利于生存、发展的资源与效率的利用组合。

由于这些特殊的选择机制,导致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益的特征,
并非在进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或是被保留。
例如拥有更多的手指对人类的生活可能会更加方便,
但是这种方便需要消耗更多资源,不利于增加生存余地。

更广泛的例子:动物体形越大占有资源越多,
但利用效率是体形越小越高。资源量更受环境制约,
所以灾变期小型化物种更容易延续生存,
稳定期大型化物种更容易拓展资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和魏斯曼的
种质学说相结合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
新达尔文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创立者是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
美国遗传学家T.H.莫耳根﹑英国遗传学家J.A.汤姆逊也是有影响的
新达尔文主义者。1896年﹐G.J.罗马尼斯首次将这种理论称为
「新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在生物学家中第一个科学地论证了生物的进化,
并汇集了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
古生物学等领域的证据,说明如果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话,
那么这些领域的种种现象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维基百科*

进化论(英文:theory of evolution)并非什么演化都是进化,
进化论,是以史为鉴,
要找出生命生存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
在寒武纪之前,存在着大量多细胞生物,这说明进化论是正确的,
只是需要不断完善。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6484868.htm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8-09 13:01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特创论从内容上讲,特创论(通称神创论、创造论)
可被视为一种反对生物进化论的唯心学说;
根据国外哲学家和一些圣经学者对“特创论”一词的定义,
特创论是指一个政治教义,
此教义是某一特定宗教为基础的信仰起源,
并且有效和优越于其他信仰体系。 根据这种解释,
特创论不能归属于一种理论,而应被视为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教义。

英文名称: Creationism或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
特创论(神创论、创造论)认为,自从上帝创造万物以后,
地球上的生命 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某些信徒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
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
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完全无视地球轨道的变化的现实数据。
并且,那个年代所有着名的基督教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
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神创论源于《古兰经》和《圣经》等天启宗教经典,
欧美受教育不多的部分基督徒都相信上帝。
可是,在多数国家里,也有不少人
认为物质宇宙是由某些未知力量产生出来的。
他们相信,某个永恒的东西或个体促成了宇宙的运行。
为什么呢? 请想想:太阳的体积十分巨大,足以容纳一百万个地球;
但与银河系相比,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但宇宙有亿万个星系,银河系也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根据科学观察,各星系看来正以高速向外推进。
要推动宇宙的运行,就必然牵涉巨大的能。
这股能量来自谁或什么方面呢?
量子色动力学描述了起源于真空零点能
无数古文明的失落,留给后代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这种敬畏使人类在自然的改造与共存中,
对自然的理解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从而演生出无数的神话故事。
神话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同时又是最早的文学形式,
神话寄托了人类的精神同时又是哲学思想的启蒙。
进化与反进化的两种自然观在古代哲学思想中都能找到各自的根源。
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思考是哲学的起源,而对超自然的信仰、
神话精神产物的无限尊崇是宗教的起源。 任何人都需要一种信仰,
人在自然力面前,宗教信仰就成为了这种希望的寄托。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宗教植根于人类社会并和社会共同演化,
成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0年,世界宗教信仰人数占总人数的78.52%。
当然社会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不像中世纪那样激烈,
人对宗教更多的体现在文化和生活上的一种依赖与内心的慰藉;
并且这种依赖在很多方面并不与自然观矛盾,
也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后的均衡( 平衡妥协 )。
当然原教旨主义除外,
宗教与无神论者关于起源的争论一直也没有停息过,依旧尖锐。
特创论的历史始终和宗教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
而所发展期起来的特创论,不仅包括宗教的神创论还包括智能设计 。
在中世纪,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为《古兰经》
《圣经》所记载的历史是准确而毋庸置疑的。
在欧洲、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世界的多数人都认为,
最高的神已经存在,并且永远存在,
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最到的神所创造。
公元前5世纪,黎凡特地区相对严格、
伦理性的唯一神信仰首先在犹太人当中开出。
(犹太人那个时候是小群体,在一个叫迦南的地方建国以色列
(迦南是旧约圣经中的词汇)。
在公元前922年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
北面由10个部落所构成(直到公元前722年被亚述人所灭),
南面由12个部落所构成(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攻占)。
通常被征服的民族会产生文化同化与通婚现象,
原本的独特性质会逐渐消失,
这也正是北面被历史长河所淹没的原因。
但是南面的犹太民族从国家灭亡中挣脱出来
组成一个拥有自己文化的群体,
他们的历史迂回曲折,新衰变迁……理念和传统由他们传承下来。
这种信仰后来不仅成为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共同信仰,
而且是各种样式的基督教的共同信仰。
但是在某些学者如克里斯托弗·道森看来,
原本“纯粹”的唯一神信仰到了基督教这里,
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因为唯一真神可以分为三个,
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当然,为了保证唯一神信仰,
三个位格不可分割,这就是三位一体。
但在犹太教徒和穆斯林看来已经不原生态的一神教。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文化,使得这批犹太人幸存下来?
简单的说就是一神信仰。 古犹太人将各种自然力赋予神的色彩,
神与自然是一致的。 认为存在一个,且唯一至高的神,
神凌驾于自然之上,从而影响了整个犹太文明……
这是一种精神控制理念,使得犹太民族能够更乐观的解读最悲剧、
最灾难性的历史事件,包括国家的灭亡、同胞被驱逐与流亡……
他们不认为是被神的遗弃,而是神更伟大的计划,
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得这个民族得以幸存。
犹太人把他们在宗教和文化上的改革,
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希伯来圣经。
犹太人、穆斯林、基督教徒身上都会有一种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支撑和推动他们。 这和他们信仰唯一的神,具有很大联系;
信仰唯一神的人们更可能具有较强的原则性 。
《古兰经》《圣经》的创世纪记载,一开始造物主在空虚混沌中,
用六天的时间创造物质的天地,
先后创造 水、光、大气、旱地、植物、月亮、太阳、天体和动物。
第六天耶和华按自己的形像造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
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要使他们的子孙治理全地。
耶和华非常满意这一切的创造,定第七日为安息日,歇了他一切的工作。
万物都从神(上帝)而来,不管地空虚混沌是基于何种原因,
更重要的是神亲自创造天地,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最理想的居住环境。
这一切都不是进化而来。
所以,宇宙暴涨和进化论的矛盾立场都不影响神的伟大全能。
创造论按照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
通用创造论 —相信宇宙是上帝在没有预先存在实体的情况下
创造出来的理论学说,与所有泛神论相对立。
生物创造论 —
相信各种生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的理论学说。
通常创造者被称为上帝,宇宙的创造者,与进化论相对立。
人类创造论 —相信人类灵魂是由上帝创造的理论学说,
与遗传论相对立。
宗教创造论 —是相信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是由
全能的神所创造的理论学说,这种学说有着很深的根基,
对世界的历史也有着很深的见解。
在神创论里可以找到提倡的新地球和旧地球神创论。
圣经创造论 —以圣经为基础。
伊斯兰创造论 —以古兰经为基础。
哲学创造论 —是以哲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
哲学创造论依靠哲学论点争论上帝的存在
并且成为自然神学的一部分。
科学创造论 —神创论披上科学理论的外衣。
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以圣经地质学家为例,
是反对进化论和生物创造论的理论。
这些包括了新地球创造论,旧地球创造论和智慧设计论。
现代的创造论主要建立在《旧约圣经》第一章创世纪的解释,
从而发展出无数的变种。 在创世纪中,上帝六天创造了人类,
对于这个过程有诸多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年轻地球创造论和古老地球创造论。
年轻地球创造论 相信创世纪记载,
神在大约6,000年前一周的时间内创造了每“种”植物和动物,
他们争论所有物种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无需神的干涉,
不同的年轻地球创造论学者为化石记录提供了不同的解释,
认为动物“各从其类”地繁殖,不存在进化,
认为创世纪的“六天”就是等于平常的六天。
他们对地质化石的解释是源于一场世界范围的洪水,
但美国基督新教和极端正统犹太教(Haredi Jews)
还持这样的看法,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由神学和世俗主义,
因此又被称为“基要主义者”(fundamentalist)。
古老地球创造论
主张上帝创造了物质宇宙,
创世纪的“六天”不是平常的二十四小时的天,
而是更加长的周期或是数百万年,创造事件是六个阶段的隐喻。
某些信徒将之假设为七个时代,
声称我们仍然活在第七时代(第七天)。
这些团体通常认为宇宙和地球符合天文学家
和地质学者描述的那样长久,但是对进化的细节的理论是质疑的,
拒绝自然选择进化证据。
古老地球创造论,具体包括差距创造论、日龄创造论、逐步创造论。
其中差距创造论这在《司可福圣经》里被普及了,
但是希伯来学者中没有多少人支持这个看法。
司可福认为神在不同的时代改变了对人类的拯救方法,
这样的改变是基于罪和人的责任。
每个时代都可视为神向人施行一新的实验,
又都是以审判结束──表明了人在每个时代都全然失败。
司可福将身从创世到末世分为:无罪时代(从创世至逐出伊甸园);
良知时代(从伊甸园至洪水);人治时代(从挪亚至亚伯拉罕);
应许时代(从亚伯拉罕至摩西);律法时代(从摩西至基督);
恩典时代(从基督死至信徒被提);
基督掌权时代(千禧年国度基督掌权)。
古代犹太民间已有关于神多次创世的传说,
而近代最有影响的多次创世观念是出自法国动物学、
地质学及古生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
在十九世纪初提出的“ 灾变论 (catastrophism)”。
居维叶根据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发现的事实,
提出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急剧的全球性大灾难,
每次大灾难都使地球上的生物灭绝殆尽,随后上帝又再恢复地球的环境,
并创造出新的生物来。 显然他的基本观点与圣经的记述是吻合的。
同时古老地球创造论对文化的影响也特别深远……
有神论的进化
许多坚持宗教信仰又从事科学的人,认为宗教可以和科学一致,
他们会说圣经所记载的是一种隐喻,科学机制是超自然的干预,
这就是所谓进化的特创论。有神论的进化(theistic evolution),
普遍认为是古典宗教教义对上帝创造和科学理论兼容的演变。
并且这与接受进化生物学与接受其他科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方面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重新诠释古老的宗教文本,
并符合现代科学关于进化的发现。
这种合成了宗教教义与科学的神创论认为,
神的干预带来了生命的起源或神圣的规则来执行物种的形成。
这也是现代天主教与自由神学学派的主要立场。
其他 犹太人创造论包括创造论的一些连续的观点。
通常,主流犹太人教派接受进化创造或有神论演化,
除某些正统犹大人团体之外。 同时代人大体接近犹太教,
他们不接受律法像字面上文本那样,而是认为是像征或开放的结束运转。
智慧设计论又称外星创造论,
是一种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外星种族创造的古代宗教观点,
而这些外星种族被人类供奉为上帝。
推断仅凭不足已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
智慧设计不是被宗教理论所控制,他也没说明谁是造物主,
智慧设计论在编写世界历史的时候并没有运用宗教理论,
它只是假设宇宙拥有证据证明它是由高智能设计的。
一般智慧设计论认为所有的自然过程都是智慧设计的,
并运用智慧设计以和人类设计的比较来寻找智慧设计的证据。
(更多智慧设计论内容参见百度词条)
神创论是主流一神论信仰的基础理论,
人类创世论同样是其所暗指蕴含的。
有些将上帝看作创造者的生物神创论普遍地被主流一神论的信徒们所相信。
由于进化论被大多数知识份子所接受,生物神创论失去了影响。
但是近十年出现了在神学,哲学和科学领域上抵制神创论的趋势,
包括智慧设计论在内,这些通常被叫做“神创论”或“特创论”。
不同类型的创造论也因为不同的理论依据的争论而着名。
因此出现了宗教创造论,哲学创造论,和科学创造论。
实际上,这些不同类型的神创论经常相重复。
不管怎样,科学神创论,
特别是智慧设计论是利用科学论据而避免宗教或神学的涉及;
但不管如何演变始终脱离不了自然神学的中心教义“ 设计实例 ”。
进化是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自然界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自然观。
是对自然界的朴素的认识,认为自然界是变化的、可相互转化和演变的。
而这和柏拉图所认为的“我们生活的世界
只是永恒本质的投影”的本体论观点相反;
柏拉图的观点对西方产生深远影响。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师从柏拉图,提出自然现象过程的目的性,
将生物按简单到复杂分成一个系列
(即“存在体巨链”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他同柏拉图一样认为物种具备固定本质,世界永恒不变,
从而排除了进化论思想。 而这个观点对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影响深远。
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
用此观点阐述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秩序是神创的证据。
“存在体巨链”是前达尔文生物学影响力最大的隐喻,
自然神学使得人们开始在神创论的框架下研究生物学。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
观察水存在普遍性的自然现象启发,
并依据希腊神话中水神俄刻阿诺斯(Oceanus)
创生世界思想的激发;提出处处有生命和运动,水是万物的本源。
泰勒斯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认为水的存在需要被解释,
水从何而来,它如何转化为万物?
阿纳克西曼德提出世界的本源是“无限”
(apeiron,也有翻译为“无定者”),
它包围着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一切,
它可以转化成我们熟悉可感知的各种实质,
并且促使它们之间相互转化。
他的一句名言:“ 事物生于何处,则必按照必然性毁于何处;
因为它们必遵循时间的秩序支付罚金,为其非公义性而受审判
”(这也是中国“叶落归根”的哲学)。
“无限”是永恒的规律不断扩张中产生不公正而维持的平衡 ,
正如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寒冷就会有温暖。
任何元素都不能逾越永恒的界限无限扩张。
希腊神话中,无论多么强大的神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兆示,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俄狄浦斯的悲剧……。
正是这一观念,结合关于海妖的神话传说,
为后人创立“美人鱼”这一形象提供了艺术灵感。
而美人鱼的形象又极大的丰富了文化和艺术。
正式场合的无吊带晚礼服,其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美人鱼传说。
这种永恒的正义力量,在世界的斗争中始终处于一种中立的地位。
在不平衡的永恒运动中,世界被演化出来,而不是被神创造出来。
阿纳克西曼德认为人像其他物种一样是从鱼演化出来的,
这是最早的进化论观点 。
在生物学领域,却依旧是自然神学所统治。
自然神学认为上帝建立自然法则,自然法则以机械的方式构造了宇宙,
上帝从此再没有干预。其方法是,
通过研究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来理解神创的意图。
十七世纪,牛顿周围的伟大科学家罗伯特.波意耳(Robert Boyle)
和约翰.雷(John Ray)都宣扬这种自然神学,
1802年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出版《自然神学》一书,
使得这种认识达到鼎盛。 十五世纪末,文艺复兴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先河。
哥白尼、伽利略的发现从根本否定了,
一神信仰导致的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自我中心主义信条;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前所未闻、无比辽阔的宇宙。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解释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
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机械哲学学说,
将复杂简化为简单机制的思想影响深远……。
自然神学家将“适应性”视为生物的基本现象,
并认为它充分体现了上帝的存在与属性,
我们将其称为“非进化论的适应主义”。
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就是持这种观点,
他比较了不同生物种的解剖差异,重建化石形态,
认为功能是划分物种的基础;
并将林奈的分类体系扩展为化石种和现生种一起归类。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的地层序列,
居维叶认为地层剧烈变化表明地质灾难的存在,提出“ 灾变论 ”。
这观点成为了古老地球神创论的解释基础,即多次创世。
这并对文化影响深远,绝大部分神学家承认地质年龄超过数百万年,
圣经记载的一天是更长时间的隐喻。
1830年查理斯‧莱尔(Charles Lyell)出版《地质学原理》
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均变说 ;
复兴了詹姆斯·赫顿(Hutton)的观点。 对于地质科学而言,
陆地上出现沉积岩的两种争论一种是“ 水成论 ”,
另一种就是赫顿的“火山论”。 均变说,对后来的达尔文有很大影响,
并用其过程的累积效应来解释生命的进化。
现代观点 由于年轻地球创造论的和铀铅测年法的冲突荒诞,
事实上从十九世纪开始,绝大部分神学都承认地质考古年龄的漫长性,
从司可福圣经解读就可见一般,取而代之直到现在的是:
“有神论的进化”。 认为上帝制定了进化的法则,从此没有干预。
进化的基本事实与完整的证据链早就为,以自然神学为中心有神论、
以及无神论者所普遍接受(极端原教旨主义除外)。
科学与宗教的不同
不能说宗教就是反科学,
要知道最早的自然科学都是在自然神学的社会状态下起步的,
不难理解早期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
自然科学与神学的分离是源于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重要的是哲学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
这也是培根所说的人类的第一幻象。
科学与宗教信仰的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科学研究不会削弱或危及信仰,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对生命充满敬畏。
科学不是为了反对宗教,科学是对某些宗教信条发出质疑,
是认识客观自然的必须过程。
科学家并不是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进化论,这也说明了科学的特质。
是因为进化论是建立在由自然界各方面搜集得来的大量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知识要想为人们所接受,则必须抵挡住检验、
再检验和实验。
进化论为人们所接受,是因为它经受住了一个多世纪
成千上万科学家的广泛的检验。与之相反,
宗教信仰的重要元素是信仰,也就是说无条件地接受事实,
不管有没有经验证据支持或反对该事实。
科学家不能够单独依靠信仰来接受科学结论,
因为所有的结论都必须经受观察结果的检验。
除了实证精神,科学精神的另一部分是:“批判与怀疑精神”。
检验与考证 创造论者既信有上帝,
就将自然界一切奥妙莫测的现像都归因于上帝,
故此,自然规律和超自然规律,都是上帝制定的,故此也是一致的,
没有根本性的矛盾。 进化论者没有上帝作“靠山”,
故不得不把一切神秘的现像看作是物质内在的本性。
他们所知道并承认存在的最高级的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
故在人脑出现之前,不知道宇宙间有比它更高的思维活动。
物既不受外在思维的支配,它的存在与运动必是偶然的和巧合的。
可是,盲目性与规律性是矛盾的。
就是说,规律难道是盲目产生的吗?
不信上帝的人不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不难看出,进化论虽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中的矛盾与难题,
比创造论者的问题还多。
百度百科*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8-09 13:02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图 1.



关于缘起论,
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
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
据说此划分始于隋代之慧远。 与之相对之实相论又称实体论,
乃审察诸法之实相本体,并以之为教理之论说。
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
法印之内容,一般最常见者为“三法印”。

诸行无常
(一)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
一切现象(有为法)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者,
故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
诸法无我
(二)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
诸法(包括有为、无为法)
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

涅槃寂静
(三)涅槃寂静,
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 ,妄执有'我'、'我所',
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
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
而证一切皆即寂静涅槃。 除三法印之外,
又有加上'一切皆苦'而成'四法印'者;
或仅以'一切皆苦'与'涅槃寂静'二者并称为'二法印'者。
一切皆苦系自理想之观点考察现实世界所获之结论;
盖现实世界乃凡夫之轮回界,充满苦恼与不满,
而无任何绝对之幸福、快乐、完美、圆满、纯净等可言,
故谓一切皆苦。

十二因缘
又称十二缘起,共由十二支前后刹那无间相续之法所成,
即:(一)老死,
包括老、死、忧、悲、苦、恼等人生所不能免除之痛苦事实,
以此为观察之起点。
(二)生,为老死之源。
(三)有,即所谓之'存在',为'生'之源,
具体言之,即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等三有;
经由此三有之依报、正报,始有吾人之'生'。
(四)取,即执着之意;
由于执着妄心之故,吾人方堕于三有之境界。
(五)爱,为执着之本源,亦为现实界之根源。
(六)受,即是感情,然感情不起于自身,
而系由刺激之反应而生者。
(七)触,即感情(受)之所依。
(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
又称六根,为触所依赖之感觉器官,
亦为一切爱欲缘起之条件。
(九)名色,即心、身,为生命组织之全体,
亦为五蕴之有机复合体,乃六入所赖以成立者。
(十)识,为统一心、身之认识作用。
(十一)行,即业,乃造作、行为之义。
(十二)无明,即无知之意;
行为之根源乃无始以来之一种盲目意志。
上记十二支所成之十二缘起有顺观(称为流转缘起)、
逆观(称为还灭缘起)两种。 顺观系自'苦'开始,
探索其原因所推求出之十二项具体条件;逆观则就逐一之条件,
倒逆次第而审谛、彻悟,以灭除老、死、忧、悲、苦、恼等众苦。

佛法四谛
指苦、集、灭、道等四种真实不虚之谛理,
系根据上述之三法印与十二因缘之思想,而组成之教纲。
(一)苦谛,审实世间四苦、八苦等之相,乃实苦而不虚之真谛。
(二)集谛,审实关于苦之生起或根源之真谛。
(三)灭谛,审实吾人可从相续不断之苦获得解脱自在之真谛。
(四)道谛,即依照正见等八种正确之方法
(八正道)以灭除众苦,证得涅槃之真谛。
八正道为四谛法之第四道谛之解脱方法,即:
(一)正见,
即确认苦、集、灭、道四谛及三世因果为唯一真确之知识。
(二)正思惟,即过出世生活,不嗔恨,不中伤。
(三)正语,即说话庄重、真实、亲切、仁慈。
(四)正业,如戒杀、戒偷、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五戒。
(五)正命,即以正当之方法维持生活,维系生命。
(六)正精进,消除旧有恶习,防止新业产生。
(七)正念,思量身体、感官、心灵等均非我、我所,故无我可得。
(八)正定,分四次第,由沉静、轻安、无分别心至解脱境界。
上述之缘起说,乃佛陀所证悟之独特思想,
为其他各种宗教、哲学、思想所未曾有者,
其完整之理论体系于原始佛教时代即已具备,
后世之论师乃以之为根本教理,
而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 法界缘起 、
六大缘起等一系列之缘起论系统教说。
(一)业感缘起,如俱舍论所说。
谓诸法之缘起系由于业力所感之故,
即由善恶之业力可招感善恶果报,
此果报亦为业,故亦必再招感次一之果报,
如是则因果相依而循环不尽。
(二)赖耶缘起,为法相宗基于解深密经、
瑜伽师地论、唯识论等所说。
谓业力系来自于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识中所执持之种子,
此种子遇缘则生起'现行',复由现行熏染种子(称新熏种子),
其后再遇缘则更生现行,自现行又熏种子,如是辗转依存、
互为因果而无穷无尽,故知阿赖耶识乃一切万法开发之本源。
(三)真如缘起,主要系依据大乘起信论而说者。
谓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识虽为发动宇宙一切现象之本源,
然溯其根源,则为含藏真如之如来藏心;
诸法系真如由无明之缘而起动,犹如海水本自湛然,
然由风之缘而产生千波万浪,翻腾不已。
(四)法界缘起,此系华严宗基于华严经所说。
谓万法相互融通,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
主伴具足,相入相即,并存无碍而重重无尽。
(五)六大缘起,此系密宗所说。
谓一切诸法皆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遇缘而生起者。
于诸经论中,属于缘起论系统者有华严、
解深密、楞伽、胜鬘等经,及起信、宝性、瑜伽师地、唯识、
俱舍等论;属于实相论系统者有法华、般若、维摩等经,
及中、百、十二门、成实等论。
于各宗派中,俱舍、法相、地论、摄论、华严、
密宗等皆属缘起论系;三论、天台则属实相论系。
盖缘起论以诸法由因缘生起为其主旨,
从而探索诸法开展之本源,故其研究方向为时间性(纵),
而倾向于论理性之阐释态度;
实相论以诸法之本体实相为其论旨,
故研究方向为空间性(横),
而倾向于直觉性之实践主义态度。
此二大教系之相对并存,若以'空'、'有'相对之观点而言,
缘起论即'有'论,主张'真有俗空',是为表德门之说;
实相论为'空'论,主张'真空俗有',是为遮情门之说。
缘起论系次第发展出上记之
业感、赖耶、真如、法界、六大等缘起论旨。
于实相论,则有:
(一)成实论判立万法为假有、实有、真空三方面,
而以真空为究竟第一义。
(二)三论宗基于中、百、十二门等论,及般若经之说,
主张诸法皆空、不可得,乃属绝对之空论。
(三)以法华经为主之天台宗,
揭出即空、即假、即中之'三谛圆融'之说,
谓诸法存在之原本即是真如实相,而名之为'空'者,
并非如吾人所存于情想概念中者,而系诸法之宛然存在者,
故谓柳绿花红,一一悉皆实相真如之妙相,
此即中道之'现象即实在论' 。
此二大教系之教理构成要点虽各自不同,
然其根源思想本非迥然相违者,而宜以'一掌之两面'融通之,
使其相资相成,故若以重新整合之立场观之,
则法界缘起、六大缘起、三谛圆融等教说亦可视为缘起、
实相二大教系之全面调和,此亦为教理思想发展上之特殊旨趣。
[杂阿含经卷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
俱舍论卷九、大乘义章卷十九]
(参阅'原始佛教'4061、'缘起'6126)
百度百科*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8-09 13:16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有无即是法 空有不相碍 平等不平等 直观无自性 不尽有为 不住无为.



缘起性空 性空缘起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10-22 11:53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佛学大辞典/本觉(术语)
众生之心体,
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
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
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
故曰本觉。
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
无始以来,覆于无明烦恼,
隐藏至于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
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
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为本觉之体,
故始觉本觉,咸同一致。本觉之外无始觉。
始觉即与本觉同一也。
仁王经中曰:
「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
起信论曰: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
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10-22 11:5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932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