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5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自性見的消融

圖 1.



 黃國達
“自性”是什麼? 這是在眾生的認知中,
直覺得事物的存在有著
固定不變的實體,但在深層的觀察之下,⋯⋯

知道凡是對事物的實體的、
固定的、單一的、孤立的認知都是違背真相、
虛幻不實的。 自性不可得,稱之為“無自性”,
以為實有自性可得,稱之為“自性見”。


中觀所說的自性見:包含了有見、無見、常見、我見,
以及同異、優劣、勝負、善惡、正邪、得失、毀譽等執見,
因為這些不真實的認知,內心免不了衝突、矛盾。
譬如說,認定某些人是優秀的、而其他人則是低劣的,
用單一的標準如智力、體能、專長、技藝、財富、地位、外貌、道德、
甚至以修行學佛來看人、比較優劣,就會產生莫名的優越感或自卑感。
其實這些都是自性見,真實的情況是這些都是因緣和合、
變動而多面的,毫無自性實體。

唯般若能消融自性見
自性見唯有般若智慧方能消融,寧靜而細心地觀察事物的和合性、
相依性,才能泯除對立的認知模式,自性見才能消融。

泯除我見
“我見”──自性見表現在對“自我感”的執取,
這是修行解脫最重要的部份。 把身心的在在當作“我”,
是最普遍的執取,把身心和外界看成是對立的、
分割的,這是一種錯覺。 由我見引生的“保護自我”,
“擴展自我”,終究會和他人、環境產生競爭、緊張和對立衝突。

在科學的觀察中,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是相互依存的。
水份、空氣和食物進入體內、經過消化、分解,
血液輸送滲入每一個細胞,供應養份和能量,
然後將剩餘物或廢料排出體外,這是透過知識的理解。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留意覺察自己的呼吸、吃、喝和流汗、
排泄等現象,感受水份、空氣和食物的流程,
這雖然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
卻可以讓人領悟到人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係,
明白身體是“無自性”的。

我們的心也是因緣和合所生的法,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接觸外在事物或自己的身心生起認識、感受、思想、意念等。

在禪坐、經行中消融自性見
智慧的修行並不一定是天天面對經典、文字、
開示、演講,而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如實觀察而得以進步。

初學者要立即在生活中觀照無自性,消融自性見並不容易,
先要每天設法抽出一段時間禪修,無論禪坐、或是經行都可以。
在這基本禪修中學好消融自性見的方法,
然後在日常生活才能有效地消融自性見。

禪坐時,觀察出入息,對於呼吸的過程和感覺,
包括空氣的冷熱、經過鼻端、喉嚨、肺部的感覺,了了分明,
對於身體各部位的冷熱、痛癢、酸麻的感覺也了了分明,
進一步對於思潮的起伏、念頭、情緒的生起、變化和消失,
了了分明。 這時,可以了解到“禪坐”、“出入息”、
“妄念”都是流動變化的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實體,
這就可以體會到“禪坐”、“出入息”、“妄念”是無自性的。

經行時,把注意力放在腳上,抬腳、移動、落腳的時候,
了了分明整個過程和它的感覺,可以了解到“經行”、
“動作”都是流動變化的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實體,
這就可以體會到“經行”和“動作”是無自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消融自性見
在生活中,細心留意觀察心念的緣起,
例如,早上洗臉、刷牙、整理儀容、上廁所,用完早餐,
準備上班或出門辦事,其中,一個心念接著一個心念,
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活在流動變化的緣起中,
裡面沒有一個“我”的主體。
開車到超級市場採購日用品,身體、心念、車子、開車的動作、
道路、沿途的景色、超級市場的貨品、觀看、選取、推車、結帳,
整個流程都是流動變化的緣起,沒有個別孤立、
分割的時、空、人、事、物,活在全然和純然的當下,
一切皆是“無自性”的呈現,融然一味、幻化空寂。
到了公司開始上班,接到老闆或上司交付工作,面對客戶,……。
晚上,看電視新聞,與家人或佛友們相談,……
都像這樣去觀照,消融自性見。

安住於般若中
無論何時何地,都如實觀照自己的身心和眼前的一切景象、
人事物,無不是在流動變化的緣起中,沒有對立和分割。

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都源自僵化的認知:以為有我和外界的對立,
有順利或挫折的對立,有喜歡或不喜歡的對立。
其實我和外界都是流動變化的緣起,
順利或挫折也是流動變化的緣起,
喜歡或不喜歡也是流動變化的緣起。
當下的一切,都是無自性的,所以不染著順境,也不抗拒逆境,
只是如實地應對,當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生起,
如實地觀照那隻是一個感覺而已,幻化而不實,心不隨著它去,
自然安住在智慧中,活在全然和純然的當下。

隨著般若之光,所到之處,所有見聞覺知、思想、行動,
“自性見”隨之消融,融然一味、幻化空寂。 這時,心中的僵固觀念、
黏滯的知見愈來愈淡化。 以這樣純淨的般若之光,隨機應物,
皆是妙用。 這當中只是如實地生活,不需要“我”或任何意識形態,
也不再用單一、固定、實體的模式看待人、事、物,
但也不離棄這緣起如幻的現象,踏實地展現當下的因緣,
心靈自動清洗錯誤的知見和煩惱,回到光明、潔淨、柔和與寂靜。

無諍三昧
平常是這樣的修習:當遇到爭執時,
更要觀察心裡對事物有沒有“自性見”――
對立、分割、凝固、執實的觀念。

當與朋友討論事情時也是一樣,譬如辦佛教的活動,
有人主張要多辦活動、多接引眾生,有人主張要培訓人才、
深入佛法,雙方堅持己見,就會爭論不休,就算嘴裡不說,
心裡也是不以為然,其實事情是無自性的,是我們自己起了自性見,
才會以為應該怎樣、一定怎樣才對。
如果能客觀地觀察實際的因緣,不存自性見,或廣或深都無妨。

討論佛法也是一樣,認為這一種講法是絕對正確的,
這也是自性見,譬如有人說無我,有人說“我、無我皆不可得”,
有人說“緣起性空”,有人說“即有即空”,有人說“非有非空”。

執著其一否定其餘,其實是自性見的表現。
以為“非有非空”是究竟,空不究竟,
或“即有即空”究竟而“非有非空”不究竟,
在印順導師的“中觀今論”第十章第三節“二諦的抉擇”中說明這是橫豎、
單複的不同說法而巳。 橫是空有相待,
假名安立為空、有、即空即有,豎是絕待的、超絕的,
說為空、無、不、非的否定。 空是單,非有非空是複,
“非”即是空義。 明見實相,則橫說豎說、或單或複都可以,
若不見實相那麼執有“空”、“有”、
“非有非空”或“即有即空”,都是自性見。

同理,如果認為“真空妙有”才是究竟,有“佛性”、
“如來藏”的實體可得,以為這是超越空的“常住真心”,
見此為真悟,而只見無我、空為“假悟”,
這樣的見解也是“自性見”,法執根深、不解空義。
其實“真空妙有”、“佛性”、“如來藏”“常住真心”是為了畏懼無我、
誤解空義的眾生所設立的方便說,
龍樹菩薩曾說:涅槃如幻如化,若有法過涅槃者亦復如幻如化。
“真空妙有”、“佛性”、“如來藏”、“常住真心”也是同樣的性空如幻,
實相無自性,而有種種假名,這才是真實的智慧。
其他種種宗派的諍論,也唯有心入寂滅,消融自性見者才能無諍,
無諍不是擬議圓融,而是通達勝義與方便,
真實與假名的清澈與了然,才能臻於此境呢!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5-02 14:1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