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29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我、非我、無我
我(梵文:आत्मन्,ātman,巴利文:atta),
佛教術語,通常指作為輪迴主體的「自我」,也譯為梵我,
類似概念還有神我(puruṣa),和命(jīva)即俗稱的靈魂。
這是古代印度很重視的一個哲學術語,
許多不同教派都提出自己的見解,⋯⋯

佛教也承襲了這個術語,作出自己的解說。
對於我的錯誤見解,稱為我見。對於我的執著,稱為我執。
在梵文與巴利文中的我(梵文:ātman,巴利文:atta),
或自我,源起於共同的印歐語系字根,*ēt-men,原義是呼吸。
古英文中的 æthm,德文中的 Atem,與希臘文的前綴字atmo-,
都來自於同一字根。
佛教主張蘊、處、界,皆為非我、非我所,即「一切法無我」。
對照《巴利經藏》可知,與「我」這個詞保持區別,
在《阿含經》等中指代「自我」而譯為「人」的詞語,
特別是指稱四雙八輩時,
通常就是玄奘專門採用音譯的補特伽羅(pudgala)。
赤銅鍱部《巴利論藏》
中有總集佛陀施設的各種補特伽羅的《人施設論》,
可對應於漢譯分別說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人品》,
後世阿毘達磨論書也沿襲此傳統。
維基百科*


我、非我、無我 (作者:釋達觀)
一、我
我是什麼?假如我是身體,色身毀壞之後,就沒有我了嗎?
假如我是心理,為何不能主宰它不胡思亂想呢?假如我是靈魂,
那它現今藏在哪裡;若是如此,不就要生生世世,
依附於外物而過呢?假如我是佛,為何還不覺悟呢?假如我是……
常人把身心靈當成「我」,所以在其潛意識裡,
永遠潛藏一個「不變的我」、「靈魂的我」、「永恆的我」。
有此執著,因此凡事都是我如何、我怎樣、我意見、我感覺等。

二、我所
因有「我」錯誤的認知,所以才產生對我的執著,
再引發「我所」的概念,進而擴大其範圍,
想要擁有更多外在的一切,包括我的家庭、
親人、朋友、財產、事業、名利、權勢等,
來保護本身的生命財產,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
不但執取加深,貪愛也就越多,
苦惱便日益增添,莊子曾感悟這一切……
因而歌曰:“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我非伊夫兮,伊非我妻。
偶然邂逅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終兮,有合有離。人之無良兮,
生死情移。真情既見兮,不死何為!伊生兮揀擇去取,
伊死兮還返空虛。伊吊我兮,贈我以巨斧;我吊伊兮,
慰伊以歌詞。斧聲起兮我復活,歌聲發兮伊可知!噫嘻,
敲碎瓦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誰?”
其意思為:大自然無心,生我與汝;我非汝夫,汝非我妻,
只不過偶然邂逅在一起。妳我相遇,有緣聚合;大限已至,
緣盡離散。人命生死無常,感情隨時變遷;縱然生時真情,
終究難免一死。妳生時選擇與誰,死後終歸虛無。
我死時!妳用巨斧哀吊於我;我現在以歌詞,來慰祭於汝。
汝用斧聲,救我復活;我用歌聲,向汝訴說。唉呀!敲碎瓦盆,
不再鼓唱,妳是何人?我莊生又是誰呢?

人身本空,從無而有,由有歸無,生死變化,
本是自然無常之事;若莊子妻死哭啼,則不解大道之理,
故鼓盆而歌,以此吊祭亡妻,啟迪世人,莫執一切,
諸法本來空寂,緣起而有。

執著「我」是苦,執著「我的」是苦;執著「你」是苦,
執著「你的」是苦;執著「他」是苦,執著「他的」是苦;
執著「我們」是苦,執著「我們的」是苦。
故《金剛經》云: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這樣的人,只不過是一位執著的凡夫,而非自覺覺他的大菩薩。

三、非我
因此,一切痛苦、煩惱皆從「我執」引起!
故當我們先要破除---對我的迷思。破解之道,便是「非我」。
一切法皆從因緣生,非由一個不變獨立的實體(錯覺的我)而有的。
比如,身體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所形成的色身;
心理是由受、想、行、識,相續的運作而有感覺。
因此所有的生命型態、萬事萬物、有情無情,皆由各種因素、
條件所組合而成的。瞭解此理,便能知一切全是“因緣假合”,
而非有個我。如是反覆的自我觀照,
則可從執「我」,漸漸領悟到「非我」。

四、無我
「無我」並不是否認這個「假我」,
而是已經達到---不執著於自我的境界了。
如《心經》所言:「照見五蘊皆空。」已不執身心的我,
既然「我」都不執著了,所以「我所」也就跟著破除了;
「我相」已破,因此也無「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正所謂「此無故彼無」。

一切苦惱,皆因執著而起;所有執著,全由我執作祟。
若能真知而解脫,您則是一位覺悟的人呀!


自我(希臘語:Ego、英語:Self),是一個人類,
對於其自身個體存在、人格特質、社會形象,
所產生的一種認知、意識與意象。
通常[誰?]人類個體會認為他們自身是一個連續性、
整合、不可分、而且具備獨特的自我[來源請求],
對自己的意象、人格特質會持有的整體知覺與態度。
對於作家、文學家、哲學家與心理學家,
甚至是宗教(佛教),長期關注的課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88%91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3-16 11:3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388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