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amlee9     
         
     
  &n .. 
  
 | 分享:                 
 [分享] 七覺支
                      
                        
                        
                          |  x0 | 
 
   七覺支(梵文:sapta bodhyanga,巴利文:satta bojjhaṅgā,或satta sambojjhaṅgā),
 也稱七等覺支、七遍覺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寶、七覺分、
 七覺意、七覺志、七覺支法、七覺意法,為佛教術語,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一類。
 
 覺,又譯為菩提,是覺悟之意,為智慧解脫的別名。
 支(āṅga)是「分支」、「部份」、「肢體」之意,
 八聖道也使用同樣的單字構成。
 七覺支是指能夠到達佛教所說的覺悟的修行類別及感受。
 在契經中,七覺支也被稱為七覺分
 (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
 七道品法或七菩提分法
 七覺支包括以下七類:
 1.念,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2.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惡法。
 3.精進覺支,精進勤奮學習正法而不懈怠。
 4.喜覺支,得正法而產生的喜悅。
 5.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感到輕快安穩。
 6.定覺支,進入禪定而心不散亂。
 7.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
 1.^ 《法蘊足論》(七卷):「此覺支言,顯七覺支。
 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
 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如是覺支,漸次而起,
 漸次而得,修令圓滿。時彼苾芻復白佛言:云何覺支,
 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佛告苾芻:若有於身,
 住循身觀;安住正念,遠離愚痴;爾時便起念覺支。
 得念覺支,修令圓滿。彼由此念,於法簡擇,極簡擇,
 遍尋思,遍伺察,審諦伺察;爾時便起擇法覺支。
 得擇法覺支,修令圓滿。彼由擇法,發勤精進;心不下劣。
 爾時便起精進覺支。得精進覺支,修令圓滿。彼由精進,
 發生勝喜,遠離愛味;爾時便起喜覺支。得喜覺支,
 修令圓滿。彼由此喜,身心輕安,遠離麁重;
 爾時便起輕安覺支。得輕安覺支,修令圓滿。彼由輕安,
 便受快樂。樂故心定。爾時便起定覺支。得定覺支,
 修令圓滿。彼由心定,能滅貪憂,住增上舍;
 爾時便起舍覺支。得舍覺支,修令圓滿。於受心法,
 住循受心法觀;廣說亦爾。如是覺支,漸次而起,
 漸次而得,修令圓滿。」
 2.^ 《雜阿含經·七三三經》:「佛告比丘:所謂覺分者,
 謂七道品法。然諸比丘,七覺分漸次而起,修習滿足。」
 《雜阿含經·七三七經》:「佛告諸比丘、比丘尼:
 七覺分者,謂七道品法。諸比丘,此七覺分漸次起,
 漸次起已,修習滿足。」
 3.^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
 「七覺支者:一、念覺支,二、擇法覺支,
 三、精進覺支,四、喜覺支,五、輕安覺支,
 六、定覺支,七、舍覺支。擇法、卽慧。喜、卽喜根。
 舍、謂行舍。餘四如名,卽心所中各一為性。
 已說自性;當說所以。問:何故此七,名覺支耶?
 答:覺、謂究竟覺,卽盡無生智。或如實覺,卽無漏慧。
 七為彼分,故名為支。擇法、亦覺亦支。
 餘六、是支,非覺。此七廣辯,如余處說。」
 維基百科*
 
 擇法覺支:
 有善不善法,有罪無罪法,劣法與勝法,黑白分法。
 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擇法覺支生起的原因,
 或為已生的擇法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