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觉察自己的偏执
觉察自己的偏执 圣严法师: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 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 方法很多。当我们追究烦恼的根源时,会发现有一种烦恼,⋯⋯ 是来自于自己主观的立场,不能得到外在环境或周围的人认同。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接纳,甚至能控制别人; 却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意见, 更甭提受到别人的控制了。如此,人与人、 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矛盾就来了。
有一对恩爱夫妻,在结婚多年以后,还是离婚了。 办离婚手续时,两个人都很难过,连他们自己都想不通: 明明两个人感情很好,怎么可能走到这一步呢? 原来这位太太弱不禁风,大热天里也受不了一点点风, 不能吹冷气、不能吹电扇,连窗户都不能开; 偏偏这位先生最怕热,没有冷气睡不着。 所以,这对虽然恩爱却无法相处的夫妻,最后只好分道扬镳。 这是人生的悲剧,不过,这也是人生的常态。 佛陀在楞严会上对大众说法时, 曾经举起自己的手来问阿难说: 「阿难!你看我的手是正的还是倒的?」 阿难自恃多闻,被佛陀连番训斥几次之后, 再也不敢逞强,只得含糊应答说: 「世间一般人都认为手指向下就是倒; 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为正?如何为倒?」 佛陀就说了:「手臂就是手臂,哪有一定的正或倒? 只是世间的人一定要执着上竖为正, 下垂为倒,这是执迷不悟的看法。」 所以,以佛的眼光来看,世间所见的许多价值标准, 都是人的执着妄想,是非善恶,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 一个人从某个角度看是大坏蛋,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可能是个大好人。这些标准都是人定出来的, 未必放诸四海而皆准。我们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 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也就会理直气壮的拿着自己所执着的价值标准, 去衡量外在环境。合乎自己的标准,就起了贪爱心, 不合标准,就起了厌恶心,这个分别心,就是烦恼的根源。 其实,外在的境界根本是一样的,就像佛陀的手臂,非正非倒; 可是,不同的人来看,就有不同的评价和反应。 我们若能时时反省自己的偏执,在待人处事上,就会比较圆融了。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学校跟人家打架了, 结果老师重重的处罚她的孩子, 另一个打群架的同学因为功课好,逃过了处罚。 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责怪她的孩子把人家好学生给带坏了, 其实真正带头打架的是那个成绩好的学生。 大家看!明明同样犯错,成绩好就没事,成绩差就该罚, 老师把成绩好坏当作衡量品德的标准, 在我们看来是很明显的错误,可是那位老师却浑然不觉。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知。 因此,佛法教导我们时时观察自己微细的念头,不要被自己蒙蔽, 不论外在的境界如何变化,情绪都不会受到牵动, 那么,就可以断除烦恼了。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1-21 00:14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