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憨山德清被称为明末四大师之一,
是一位教理及禅观并重的高僧,教理重于华严,禅定重修实悟。
《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便,总归一窍。
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妄想生怪。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着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应念而现。
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着。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净土天宫,逍遥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处若生,生处自熟。
二六时中,头头尽妙。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录自《憨山大师构游集》卷三十六)
底下是摘录自僧肇的”般若无知论”及憨山大师的”略注”,
文句相当深,但义理精确。
般若者,妙智慧也。乃诸佛妙契法身、佛理之实智也。
经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即此名为根本智。法界幽玄,
非此莫鉴。故称本智。此般若为能观之智,以此无知之般若,
照不二之中道,证不生不灭之涅槃为果。
圣智幽微。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不退菩萨亦不能测。
般若之体。离相离名。岂言象之所得哉。
虚无其怀。乃可与智相应也。般若体绝诸相,寂灭湛然。
真知独照,故无所知。绝诸对待,故无所见。
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
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夫有所知之境。则滞于一缘。则有不知之地。
此心境未泯。对待未忘。乃凡情也。圣心则不然。
以圣心虚灵绝待。境智双忘。能所俱绝。是为无知。
以无知之知。光明遍照。故无所不知。
以不知之知。故曰一切知。
是以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也。
故能默耀韬光。虚心玄鉴。闭智塞聪。而独觉冥冥者矣。
此释圣心无知之所以也。以圣人惑无不尽。故虚其心。
真无不穷。故实其照。此实智内证也。
由内证之实。故权智外应。则终日知而未尝有其知也。
由其体用双彰。权实并运。故能默耀韬光。
不用其知。虚心玄鉴。故无幽不烛。
所以外应群动。则忘知泯照。闭智塞聪。不有其知。
而内与理冥。真知独照。
故曰独觉冥冥。此所谓无知无所不知也。
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 (实智内证)。
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 (权智外应)。神无虑,
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
此分别观照以显权实二智也。实智照理,故有穷幽之鉴。
照体独立,心境两忘,故无知焉。神,权智也。
俯顺群机,故有应会之用;无思而应,故无虑焉。
无思而应,则物不能累,故独王于世表。
智无知,则境与心会,触事而真,故能照于事外。
是以不住无为,不舍有为,权实双彰。,齐观并照。此圣人之心也。
[譬如敲钟,大扣大响 (无所不知) ,小扣小响,不扣不响 (无知) 。]
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所以俯仰顺化。应接无穷。无幽不察。而无照功。
斯则无知之所知。圣神之所会也。
此释成二智并运之所以也。以触事而真。故智虽事外。
而未始无事。以神虽世表。不舍度生。
故终日域中。由夫二智齐观。
所以圣人俯仰顺化。故权智应接无穷而不累。
实智无幽不察而无照功。此其所以为圣智无知之所知。
乃圣智神心之所冥会也。以此而观圣心。则般若之旨昭然矣。
然其为物(体也)也。实而不有。虚而不无。
存而不可论者。其唯圣智乎。
此申明般若体绝有无也。般若本有真实之体。
但无相而不可见。故云实而不有。虚灵湛寂而照用常然。
故云虚而不无。存而不可论者。
义引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以明般若非常情知见之境。故但当存之而不可论。以非言可及也。
何者。(微也)欲言其有。无状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
此明般若不属有无也。欲言是有。则无相状。而不可以名貌。
欲言其无。而圣人玄鉴万机。应用不缺。故不可以有无名也。
圣以之灵。故虚不失照。无状无名。故照不失虚。
此下明般若寂照一源。体用双彰。权实并显也。
虚不失照。则寂而常照。故体不离用。
照不失虚。则照而常寂。用不离体。
照不失虚。故混而不渝。虚不失照。故动以接粗。
此正明权实并着也。由照不失虚。故权智外应。
混融万物。而其体湛然而不变。渝。变也。由虚不失照。
故实智内证。而不舍度生。粗谓现身三界。
随类而应。是以照弥深。用弥广。
是以圣智之用。未始暂废。求之形相。未暂可得。
此结成寂照同时之义也。由其权实不二。
故圣人弥纶万有。潜历四生。未曾一念舍众生界。
其实求其智用之迹而不可得。
以无心意而现行。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
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
结成寂照一源之义也。若圣人有心作为。则有形相而可得。
由无心意而现行。故现身如水月。说法如谷响。
虽可见可闻。其实求之而不可得。由不动等觉而建立诸法。
故不离当处而法界弥纶。
所以圣迹万端。皆法身弥布。故云其致一而已矣。
是以般若可虚而照。真谛可亡而知。万动可即而静。
圣应可无而为。斯则不知而自知。
不为而自为矣。复何知哉。复何为哉。
此总结般若寂照不二。存泯互融也。
由上论圣心如此体用双彰。故般若体虽至虚。
可以即虚而照。亡。绝也。真谛之境虽绝相。
可以即绝相而知。万动虽纷。可以即动而静。
圣应虽无为。可以即无为而为。如此。则圣智不知而自知。
不为而自为矣。由其存泯互融。故体用不二也。
上显双存。下显双泯。复何知哉。复何为哉。其实无知无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