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
9個龍子9個樣
龍子「贔屭」,讀音同「必細」,只要看到石碑下方龍頭龜身的模樣就是牠,台南赤嵌樓旁就有一排背馱著碑文的「贔屭」﹔高雄荖濃溪的六龜,近年有人做6隻背負石碑的烏龜,而這烏龜其實也是指「贔屭」。
次子「螭吻」,讀做「吃吻」,外形龍頭魚身,喜歡站在屋頂高處張望,且因喜歡吃火、吐水,所以在廟的屋頂、房子正廳大門前樑柱都可看到,被認為有鎮災的功能,可消弭火災。
「蒲牢」是隻喜歡吼叫的小龍,常常站在鐘上
「陛犴」讀做「必汗」,外形似虎,個性喜好爭鬥,常見於官衙的門前,或在龍頭鍘、虎頭鍘兩側。 由於「陛犴」的個性十分忠貞,被憲兵隊視為象徵性的吉祥物;牠好鬥的個性,更獲慣在商場上爾虞我詐的商人青睞,把牠忠貞的個性轉化解讀為能夠「守財」,有聚財能力,所以時下不少購物頻道在促銷幸運寶石時,都紛紛標榜寶石上鑲有陛犴加持。
「饕餮」算得上是最為人知的龍子,但是大家通常只知牠是年獸,牠因好吃,所以都出現在古代的鍋蓋側邊。
「蚣蝮」喜歡水,常見於橋墩親水。
「睚眥」讀音「崖自」,喜歡殺戮,所以常環繞在刀柄上。
「狻猊」音「酸尼」,外型如獅,喜歡吞煙,香爐兩側最常看到牠們盤旋。
「椒圖」是最小的龍子,也最自閉,常把自己捲成螺蚌的模樣,站在大門前。溫文龍說,一般寺廟門前都放石獅子,但若財力不足,就會改用「椒圖」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