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宏~binhom 于 2009-11-29 19:49 发表的 :
---
关于您的文章
第一张“正面图”我找不到“气海穴”(丹田)
是“气穴”吗?
可是我在http://www.mifang.org/...hai.html看的资料“气穴”好是是肚脐的样子?
不好意思,请楼主点解一下,谢谢
您好!
气海和气穴是两个不同的穴位,
一般气功所指的丹田便是气海穴...
至于气海和气穴有何差别及作用,
在下简略整理一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谢谢~详细资讯如下~
气海穴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
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
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
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
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
配灸关元穴、膏肓穴、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
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
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
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肓之原穴。
别名 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穴义 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名解 (1)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
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
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
(4)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
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胦。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
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季胦。季,季肋也。胦,中央也。
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气穴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
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大肠俞穴主治消化不良;
配中极穴、阴陵泉穴、膀胱俞穴主五淋、小便不利;
配气海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痿、不育症。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气穴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胞门穴,子户穴。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名解 (1)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
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得名。
(2)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
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
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
运行规律
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
功能作用 补益冲任。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