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發出離心,是發願從輪回中走出。但更重要的,
是從構成輪回的心理基礎走出,那就是貪嗔癡,就是無明我執。
所以出離心的本質不是說出離某種對象,而是出離貪嗔癡的心理。
濟群法師,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
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核心提示:在我們皈依的佛法僧三寶中,
佛是代表正念修習的圓滿,這個正念就是覺性。
皈依不是尋找一種外在依賴,而是要認識我們的覺性。
皈依而外,佛法還特別強調發心。
發出離心,是發願從輪回中走出。但更重要的,
是從構成輪回的心理基礎走出,那就是貪嗔癡,就是無明我執。
所以出離心的本質不是說出離某種對象,而是出離貪嗔癡的心理。
在我們皈依的佛法僧三寶中,
佛是代表正念修習的圓滿,這個正念就是覺性。
換言之,佛陀已在迷惑中徹底覺醒,
圓滿開啟生命內在的覺性。皈依佛,
就是通過學佛來認識內心,降伏煩惱,達成和佛陀同樣的成就。
法是代表了解心靈的智慧,以及發展正念、
消除妄念的一門技術,也就是禪修。
僧是代表清淨解脫的品質,尤其是賢聖僧,
他們已經沿着佛陀開拓的道路走向解脫,證得涅槃。
所謂涅槃,就是完全平息煩惱妄念,
生命不再有任何躁動,並使內在覺性得以顯現。
總之,皈依就是選擇幫助我們認識內心、
開發覺性的信仰對象。這個信仰對象就是三寶,以佛為榜樣,
以法為指導,以僧為助伴,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皈依不是尋找一種外在依賴,而是要認識我們的覺性。
佛陀在《阿含經》中告訴我們:「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自依止,是說解脫要靠自己。但凡夫充滿無明的,
所以還要依法。而法是佛陀兩千多年前講述的,
這就需要「親近善知識,依法得解脫」。
否則,我們可能會師心自用,也可能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我們既要依靠外在的三寶,
也要知道,修行的重心在我們內心。
皈依而外,佛法還特別強調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