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x0
|
[分享] 萬法
平常人:【萬法】 萬法唯心所生、自性能生萬法。 什麼是萬法? 凡是六根緣六境於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生的六塵緣影, 及意識所生之現象緣影皆名為法, 因此,一切我們所覺受到的事物、所觀想、所冥想、 以及覺者所說法,可名為法。 於是,我們所覺受到的萬法,皆是緣影,不是實物進入到我們的覺受, 我們的覺受亦無實質可容納實物,所以心所緣起者,皆是緣影, 譬如:太陽只有一個,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可以覺受到太陽, 其實我們心中的太陽只是太陽的緣影,不是太陽本身進入心中, 又如:世尊對眾生說法,與會眾多法眾都可以(覺受到) 看到聽到世尊說法, 大家都知道現場只有一個世尊, 但是與會法眾的心個個皆覺受到世尊對他說法, 這就是心之色蘊(五蘊)的作用, 因此,色蘊(五蘊)的作用所緣起的,只是緣影,不是實質, 心如鏡子看到什麼就能生出什麼,但鏡子所生的只是緣影非實物, 色蘊(五蘊)亦復如是, 所以凡心所緣起的一切境相及想相,都是緣影, 緣影空故,緣起性空或曰諸法空相。 因此,萬法是緣影不是實質,所以自性能生萬法, 有人誤認為,萬法是實質,以為自性能生一切境,而致想不通佛法, 如果自性所生是實質,而自性又能生萬法, 那麼世尊也應是我們自性所生, 那麼應是我們說法給世尊聽,一切諸佛亦應歸我們自性所生, 您也是我自性所生,故是義不然。
所以若能悟知萬法的本質, 則『萬法唯心所生、自性能生萬法。 』[諸法空相]之法義,自然迎刃而解。
那麼四大之外境到底有沒有呢?
若說沒有,怎麼會有緣影,所以不應說沒有,
那麼如果說有外境呢?
那便是不識[本心]者,而執著於四大之身(亦屬外塵),
依著於此身,所觸、所聞、所聽、所見、皆有實體,故誤認為有外境。
若識[本心者],不執著四大之身,則見一切皆緣影,並無實體,
因為長久以來,執著於[諸有], 故生意識心(緣心),於中強分別其[有與無],
[有無][淨垢][來去][生滅][一多][同異]等等分別,皆是意識分別的產物,
本心實無[有無][淨垢][來去][生滅][一多][同異],唯一緣影象而已,
此一緣影像也非本心所有,乃隨方所映諸色, 此心晶瑩剔透,猶若琉璃(只是形容)。
如果能不執著於外境之有無,自然能識本心,
以這樣的知見,必定能貫通諸經義,無所礙。
否則觀經三千部,與義做讎家,萬部又何為!
楞嚴經曰: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
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此中所謂[緣],即是指緣影,
見精與緣及分別緣影所想之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我們每覺受到一件物體時, 會有見、緣、前塵三樣東西(為解說故分三樣)。
但以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故(唯識或唯心的立場),
實在只有[見與緣]而已,沒有辦法真正的接觸到[前塵],
因為[四大之身]也屬前塵,
而心並無實體,如虛空,所以沒有辦法真正的接觸到[前塵],
心就像一個無邊無框(無形無相)的隱形鏡子,
只能映前塵的影像而已,只有見及緣而已,因此說[萬法空相]
但亦不能否定有[前塵],所謂:若言無外境,云何成唯識?
所以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再說,一切世間法皆有[能所], 唯有[見與見緣],是絕待的,是無能所的。
見即是心,緣即是法,
所謂[見法即見心]或[法即心]故[見與見緣],是絕待的,是無能所的。
業感緣起是指心的緣起,因執著外境所起的業感, 若識本心者,不為外境所惑。
換句話說,是同境不同見,
譬如:
世尊於菩提樹下成佛時,外境並沒有改變,但是[佛見]不同了,
眾生見是娑婆,佛見則為淨土,
佛眼清淨故,見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只因妄想與執著,不能證得,
只是不能自證而已,並沒有損失掉。
是故,生憐憫心說法渡眾生,引導眾生自證本性。
所以說[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一眾生得度者。]
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故,不可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又說,如來所說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
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故,為了解說佛法, 如來所說眾生者,即非眾生,
而是以[眾生]這個名相來形容,並非實有眾生, 否則,如來豈不又有了[眾生相]了。
所以此[如來所說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法句, 是破眾生相,方能護正法。
一個觀念的改變,宛如再世重生。
1.說末學主張[外境實有]是師兄們的解讀,
末學更喜歡用[不可否定外境的存在]。
表面上好像一樣,但其意義不同,
[外境實有]會讓人以為這是實相,但是它是指[外境是存在的],
並不是諸法實相,而真正法的實相是空相,所謂實相無相,
2.只要不迷自性,認識自心,則外境猶如影像, 影像非實體,實不能擾亂自心,
自然不為外境所惑,外境亦傷不了自心。
譬如:看3D電影,影片裡槍聲四起, 我們不須要找掩護,因為他傷不了我等。
這裡不要誤會,不要誤以為外境傷不了我身, 而是說外境只能傷到四大假合身,
不會傷到本心,就算泰山崩於前,亦面不改色, 因為深知此心是金剛不壞法身,
就算世界末日,也沒什麼好怕的, 但也不會自己去找死,自然能享盡天年。
此心不曾生不曾滅不曾染不曾淨,一切的生滅染淨皆為妄見。
3.本心非在四大,亦非不在四大, 非在身內、亦非在身外,乃遍一切虛空,
其大無邊勝百須彌,但眾生棄此大身(法身)而認此肉身, 此肉身如海浮漚,
漚破說自己死亡,又認另一浮漚為己,故曰枉受輪迴。
大慧。是名虛妄分別法體差別之相。以此虛妄分別法體差別之相。 一切凡夫執著有無故。執著法相種種因緣。是故大慧。 分別法體差別之相。見種種法執著為實。如依於幻見種種事。 凡夫分別知異於幻有如是法。
解曰: 大慧!因為不識法體 (本心體),不知法體裡種種相, 都是虛幻的緣影,故凡夫虛妄分別法體差別之相, 故執著於[有無],執著法體之相的種種因緣。 是故,大慧!凡夫分別法體差別之相。見種種法執著為實。 譬如:依於幻而見種種事, 凡夫分別種種事知異於幻中故有如是[有無] 之法。
大慧。我於種種法中不異幻說。亦非不異。何以故。 若幻異於種種法者。不應因幻而生種種。 若幻即是種種法者不應異見。此是幻此是種種而見差別。 是故我說不異非不異。 是故大慧。汝及諸菩薩摩訶薩。莫分別幻有實無實。
解曰: 大慧:我於種種法中,不異於幻說、亦非不異, 何以故?若幻(六塵)不同於種種法, 也不會因為幻(六塵)而生種種法(六塵緣影), 若幻(六塵)即是種種法(六塵緣影)者,不應有不同的分別見, 分別此是幻(六塵)此是種種法(六塵緣影),所以我說不異非不異, 是故大慧。汝及諸菩薩摩訶薩。莫分別幻(六塵)有實無實(有無)
一般世間法有相就是有相,無相就是無相,不可以非有非無來論述,
更不可以有相硬說是無相,雖然世間法都具有[生住異滅]的四相, 又稱四有為相。
生相、住相、異相、滅相仍是有相,不能說是無相,
任何物體皆是以[有相]存於在世間,
譬如:杯子就以杯成、杯住、杯異、杯壞等相存於世間,
不會變成空無,也正是法華經所說:世間相常住。
又有一些[空無]的迷信者,一直以為物質最小的分子再分析成奈米、
再分析成夸克,再分析到最後就是[虛空], 還在等待科學家的証實,其實這是迷思,
楞嚴經說,若微塵能析成空,那麼多少虛空能聚成一微塵呢?
若有能聚成微塵之虛空,則此虛空非虛空, 故是義不能成立(故是義不然)。
那麼[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法空相][諸法實相]‧又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諸法實相],它的意思就是諸法真實義的意思,
諸法真實義就是諸法空相,諸法空相就是諸法的真實義, 所以經曰:[實相無相]。
有法友在字面上看[諸法實相]與[諸法空相],
[實]與[空]明明是相反的,怎麼會是一樣的呢?
所以打了一個死結,到處批判[諸法空相]的經文。
話說回來,什麼是諸法空相呢?
佛經說世間相常住如何能與諸法空相相應呢?
又經曰: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如何說呢?
先從心外求法說起,大家都知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那麼什麼是心外呢?一切世間法之人事物,都屬心外,
也就是一切有為法都屬心外。
那麼什麼是心內呢?
心是沒有內外之分的,也是無形無相的, 其實它就是心法又名無相法或無為法(註一),
而世間法就是[相法]。心法又名實相法,為什麼心法才是實相法,
因為一切眾生表面上是生活在[環境]裡, 而實際上一切眾生是生活在[心境]裡,
雖然環境會影響心境,但不是絕對的, 佛法之行者是不會被環境影響的,
身體也是環境之一,所以俢入三昧者(註二),不為生死所拘。
所以心法才是實相,環境這些世間法不是實相。
實相(心法)之法無名無相,若要以言說或文字來形容它, 就必須假設很多名相,
而世尊能於無名相法,以名相說,無語言法,以語言說。誠為希有也。
所以末學也盡力從世尊所假設的名相來解說,
環境是有相的,而心境是無相的,雖然心依環境而出現很多像,
但是心是無形相的,這些相只是[環境]的影子而已,
譬如:透明的水晶珠無色無相,但映環境而有五色, 彼無明者以為水晶珠有五色相。
所以不管環境繽紛多相,或有生滅相,或有染污相、或有來去相,
但是心依然無有相無生滅相、無有染污相、 無有去來相,唯有假影像而已沒有實質相。
又,一切眾生四大之身,地水火風分散後,知四大無我(人無我),
而緣心這些影像也是映外境而生之影像,非我有(法無我)。
這才是真正的實相(如來真實義)。是故實相無相。是故[諸法空相]。
見此如來真實義時,即是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見如來不是見外在的如來,而是見自己的如來性,或稱為[見性]。
(註一)無為法者是指心法的無為,非世間法相對於有為之無為, 而是絕對的無為。
(註二)三昧者正覺正受也,也就是說真正的覺悟者, 是可以正受一切法的,因為覺悟一切法
空故,正受即是無所受,以無所受故不被環境影響。
表面上好像分為心與外境二相,
實則,眾生唯有一心而已,一心實無二相,
入楞伽經曰:
身資土影像 如夢從心生 心雖成二分 而心無二相
所以從心所見或曰所覺受到的,就單單是緣影像一種而已,
不要從心中影像再作分別,若有所分別即墮入眾生見, 誤為有心有外境,
實則無心亦無境,也就是心境雙亡,
因為心無法自己顯現,而是因境而有如是緣影, 這些緣影實非心的原貌,
心的原貌是無形無相,乃至不能以言說來表示。
所以古德曰:見心即見法,又說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所以心本無相,只能假借這些名相來顯示心法。
禪宗又名心宗。佛法即是心法。
心無形無相也無內外,但映六塵以為自心相, 譬如牟尼珠,隨映環境之六塵而有緣影像,但心依然是無形無相, 而無智者以為心實有這些六塵,故起愛憎之心, 心不管映入多少六塵,實無一實體入心。全都是緣影像, 全世界任何一物被映入心者,心皆能畫出其影像, 沒有心不能畫的影像,經曰: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而心所造的這些影像統稱為[法],而萬法也唯有心能生, 所以心能生萬法、萬法唯心所生。
眾生、佛其實唯是一心而已,並無餘物, 所謂佛、眾生、心三無差別(指體性), 因此世間一切物體、一切人、一切事、 乃至佛所說的佛經,都被稱為法。 因為這一切全都必須透過心方能讓我們覺受到緣影, 所以稱它們為法。
眾生唯是一心,但是長久以來,我們不認識自心,而執著於外境, 認物為實,對外境產生[愛憎取捨],從唯是一心變成能愛所愛、 能取所取等等。 因此有了[能所],從此倍迷自心性。
今聽聞佛法,所謂[諸法空相]等等法句, 因不了解自心,竟從外境下手, 將地火水風所組成的外境,想盡辦法要說成空相, 因而從外境[說空][說有], 所以更迷惑了自己的心性,從來不識[本心], 所以諸佛經再三的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了解自己的心性就是[心法]。從外境下手就是相法。
一切眾生都是在法性(法界)中,但是因不識自心,故不見法性(法界), 只認外境故流落在四大境的世界中,又誤認四大為己身, 雖行善一生,還是流浪在生死中。
一切有為法,如空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世間有相有形有為之法,於知自心性者(識本心者),
就如同空華、幻影、聚泡、緣影, 很快很快就會過去了,如朝露與閃電。
彼迷癡者,卻執著不放,而不知所執著之物,將來也帶不走, 因為於心性上(實相上),
它只是緣影、空華而已,根本無實體,
因為無始以來,眾生執著四大之身, 然後所接觸到的、看到的,都是實體,
所以不相信這些世間有相有形有為之法只是緣影、空華而已,
等到死後,才知道身體也是空幻的,不能帶走, 而心性中這些也只是虛妄的緣影,
這樣的人還是後知後覺。
更有不知不覺者,還不相信世間有為法如空幻泡影, 故輪轉生死不能止,
若知佛法者,雖然一樣有身體生存於世間, 但知是空華,當下即無輪轉生死,
[外境實有]與[不可否定外境的存在],是怎樣的意義不同?
佛法之中所稱的[實]是指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不淨不垢、不增不減,方稱[實相]。
[外境實有]會讓人以為這是實相,而我們要表達的是[外境的存在],
外境以成住異滅、生老病死的狀態存在,並不是以永遠以空相存在。
而諸法實相無相,則是以[諸法空相]永遠不變。
所以末學從來不以[外境實有]來論述, 而是以[不可否定外境的存在]來論述,
一樣的,佛經也不會以[外境實有]來論述。
而是以[若無物象,何以有見?]或曰[若言無外境,云何成唯識。]
來論述[不可否定外境的存在]。雖萬法空相,但不能否定外境的存在,
這就是空即是色的意義,一些師兄只知色即是空,而不知空即是色。
因此,修至究竟處,即是斷滅無生,非無生法忍。
請問何謂自性?何謂自心?自性與自性兩者關係為何?
此兩者同體異名,
心無體性,遇緣而作用, 譬如吃飯運動瞪目說話等等一切身體的施為,皆是心之作用。
心無自性性,須依緣方生諸法是曰法性。
心無形無相,但能畫、能造諸世間,沒有不能畫的。
譬如鏡子,沒有鏡子映不出來的物體。 不管[造][畫][映]都只是形容詞而已,
[造][畫][映]也可以說[覺受],只要不執名相,自能會其義, 因為眾生皆具足此功德。
自心與自性兩者關係為何?
簡單的說,身體存在時,自性即是自心,故可稱自性或自心。
也就是說,站在眾生的立場自性即自心。
身體不存在時,則稱自性不稱自心,自性亦可稱為佛性。
也就是說,無六根可與性相應時,就稱為自性或佛性,
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其體性不二。
既言本心遍一切虛空,而此身亦在此虛空中, 為什麼反而說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
本心雖言遍一切虛空,但是此虛空非質量界(世界)的虛空,
此虛空或曰真空或曰妙空或曰法界空。不會與質量界(世界)衝突。
也就是說,質量界(世界)若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亦不礙此法界空,
所以末學常說,本心體實無真正的接觸到任何一物體,
有師兄說,我們每天都接觸到物體,其實是身體接觸到物體,
並不是心體接觸到物體,心只是覺受其緣影而已,
所以此身所在的虛空,不是法界空,兩者永不衝突,
譬如 電影裡面在演[世界末日],我們根本不需躲避,
唯有不識真實義者,很自然的執著此影像,驚慌、恐懼在所難免,
所以說,心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