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佛陀的根本教義-不苦不樂的中道
我們從以上所見,佛陀的修道論,既不主張享樂,也不主張苦行,乃是不苦不樂的中庸之道。實行起來,
也不會感到困難,不用浪費金錢,也不一定要我們避開現實的生活,而是教導我們,就在現身所處的環境中,
及時用功修行。著手之際,也不繁雜,只要能夠把握住一個原則,認明我們的身心和這身心所處的環境,
都是無常的、無我的、暫有的、幻有的,便可漸漸地對名利得失的心念淡薄下來,對於求取解脫之心積極起來。
然後再對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之間的存心,以及言行方面,加以留意;寧可損己利他,
不要損人利己;應以正當的職業,為人間的社會,謀求幸福;盡可能地利用時間,多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為了洗鍊我們的身心,應當多做一些使得物欲沈澱的工夫。這種工夫,上面僅僅列舉了一種不淨觀的方法,
其實,正念所包含的方法很多,主要的尚有六種正念:念佛、念法、念僧、
念持戒(即在八正道中的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念布施(以財物布施貧窮,
以佛法施化有緣的眾生)、念生於諸天的功德。
這兒須加解釋的,修行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不出福慧二類。心中念念不忘地對於佛陀偉大人格的敬仰,
對於佛陀所說教法的渴求,對於實踐佛陀教法者──僧人的見賢思齊,對於造作惡業的警惕,
對於困苦眾生的盼望能予以救濟,對於以禪定力而生於諸天的嚮往。這六種繫念的表現,均屬於福業,
但此六念的工夫所得,便屬於慧業了;因為正念不斷的更進一步,便入禪定境界,定力即能產生智慧。
以佛陀的智慧所見,生天未必可喜,即使到了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仍未脫出生死的界限,
故對於六念之中的念天功德,不可誤解成為僅僅希望求生天上,而是指的八正道中最後一個階段,
盼由四禪八定的禪天過程,進入涅槃。
正念,主要是指心念,但是,晚近中國,以口念佛、念經,也不為錯;由口業來幫助意業,當然更好。
不過,如果僅用口念而疏忽了心念,那就捨本逐末了;如果僅是口中念佛,而忽視了八正道的兼顧並重,
更是錯上加錯了。事實上,凡是信心堅強、修行殷切的人,也必是位行解雙舉的佛教徒。
因為,佛陀的教法,是要我們在不背棄現實生活和人類環境的原則下,努力於解脫道的修持;
並以佛法的實踐,來導致個人生命的昇華,促進人間社會的淨化。所以八正道的修行者,
既能擺脫物欲之火的煎熬,也不必如苦行主義者們接受痛苦的折磨。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