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2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佛教的真理
佛教的真理*

佛光教科書 

何謂真理?在古希臘,「真理」是指公開展現在人的理智之前的東西,具有確實、符合事理原則的意思。
在中國老子《道德經》中論及,「道」是自然與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稱之為「真理」;
孔子亦認為符合天、地、人、三綱、五常的倫理,就是真理。
一般來說,世人,尤其是哲學家們都把真理看作是生命所追求的目標,到底什麼是真理呢?如何達到真理?
究竟如何檢驗真理?……這些問題,不論是各宗教家、哲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
佛教認為「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恆性、本來性、超越性、可證性等條件。
例如:「空」不是因為我們發現它,它才存在,它是本來存在的;「空」不能分是你的空,還是我的空,
所以「空」是必然性、平等性、普遍性、永恆性的;再如生死、無常、緣生,都是必然的、普遍的。
人生也唯有體證到真理的條件,才能通往生命真實的世界。
   
何謂佛教的真理?廣義的說,如來一代教說,三藏十二部⋯⋯經典,契理契機的道理,
都是真理。綜合其法要,可歸納為: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們受到業、妄想、煩惱的控制,
而有五陰熾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謂「苦受」固然是「苦苦」,「樂受」也會「壞苦」,「不苦不樂受」
也會「行苦」。總之,四大五蘊所積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實相。
所以,必須尋找滅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從憂悲苦惱中得到解脫,
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才能離開苦聚。
   
二、無常:是指世間的萬象,無一不是在剎那生滅變化中,沒有一樣是常住不變的。
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轉化,器世間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現象,
心念有生住異滅的遷流,這些都說明了世間一切都是剎那無常。雖然如此,「無常」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
幸福的人生是無常,窮困的人生也是無常,唯有超越世間無常,才能獲得永恆自在。
  
三、無我:所謂「我」,是主宰和實體的意思,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真正可以主宰的「我」,
或是可依賴的「我」。因為「我」不能自由,不能自主,更沒有實體。吾人要求青春永駐,
希望永遠幸福安樂,那裡能如我所願呢!所以佛教講「諸法無我」,是認為宇宙萬有皆是因緣和合所生,
不能單一、獨立或自我單獨的存在,人生要超越「假我」的執著,才能證得「真我」的自性涅槃。
  
四、空性:所謂「空性」,並非指存在的東西忽然變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
是無自性的,沒有不變不滅的實體,所以空性才是實相。佛陀說:「物質的存在如泡粒,感受如水泡,
表象如陽燄,意欲行為如芭蕉,識別作用如幻化。」唯有離開錯誤虛幻的認知,才能證悟生滅緣起的空性。
  
五、業感:業,是指「行為」、「行動」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身體、語言、思想三業。
「業」,無論善惡好壞,都會產生一種力量,能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而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
如此行為生力量,力量又推動行為,輾轉相生,就形成了業力輪迴。所謂自作自受,
就是有情生死流轉的動力,由此形成了惑、業、苦,不斷循環,相互地糾纏。
  
六、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滅變化的法則,《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這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說明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
而此「果」又成為「因」,等待緣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攝,因緣果報形成森羅萬象、無窮無盡的世界。
  
七、緣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說明世間萬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世間一切的事物,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現起和存在,
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復存在。
  
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無、增減、善惡、愛憎等二邊的極端,如人生熱烘烘的一味追求欲望享樂,
或冷冰冰的捨離一切,執持苦行,都是不恰當的,應離開邪見執著,
而行不偏於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將「中道」誤以為是折中之道、
中庸之道。中道應以般若智慧來調和事理,融和有無;中道是以般若智慧來導正吾人的行為,趨向解脫之道。
  
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見緣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無常、無我,
而能知苦滅苦。佛教所講的一切法,凡無般若,皆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
而有般若,才能三輪體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饒益眾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無生法忍;
「精進」而有般若,才能奮而不懈;「禪定」而有般若,才能證悟覺道。般若就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涅槃:涅槃是滅除一切痛苦的究極理想境地,是淨化貪愛,捨諸執著,拔除煩惱,息滅欲念的世界,
進而到一大總相的常寂光世界。當吾人透過佛法的修持,擁有般若的慧解,捨棄貪瞋癡煩惱的束縛時,
當下就能獲得清淨自在的涅槃境界。「厭苦求樂」,這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發展的本能。
可是世間科技文明急速發展,帶給社會繁榮,人民富有,卻沒有使人類的生活更加明智合理或安心自在,
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頓與惶恐,這是為什麼呢?依佛教的見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於「無明」;
因為人們對世界的本質有根本上的誤解,所以苦痛就會像漣漪一樣,一個接一個發生。
  
佛教的真理告訴我們:要離「苦」,才能得安樂;要知「無常」,才能有希望;要懂「無我」,
才能融入大眾;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惡業」,才能美善人生;要識「因果」,
才能心甘情願;要透「緣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證「般若」,
才能自由自在;要圓滿「涅槃」,才能究竟人生。希望法界眾生都能徜徉在真理的領域,
以佛教真理作為修行的指歸與方法,不斷淨化身心,時時軌範行為,進而達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9-05 23:3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166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