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7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宗本義
釋僧肇:【宗本義】

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會,一義耳。何則?
一切諸法,緣會而生。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
緣離則滅。如其真有,有則無滅。

以此而推,故知雖今現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謂之性空。
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實相。實相自無,非推之使無,故名本無。

言不有不無者,不如有見常見之有,邪見斷見之無耳。
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無也。

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識法實相矣。雖觀有而無所取相。
然則法相為無相之相,聖人之心為住無所住矣。
三乘等觀性空而得道也。

性空者,謂諸法實相也。見法實相,故云正觀。
若其異者,便為邪觀。設二乘不見此理,則顛倒也。
是以三乘觀法無異,但心有大小為差耳。

漚和般若者,大慧之稱也。諸法實相,謂之般若,能不形證。
漚和功也。適化眾生,謂之漚和;不染塵累,般若力也。
然則般若之門觀空,漚和之門涉有。

涉有未始迷虛,故常處有而不染。不厭有而觀空,故觀空而不證。
是為一念之力,權慧具矣!
一念之力,權慧具矣!好思,歷然可解。

泥洹盡諦者,直結盡而已,則生死永滅,故謂盡耳。
無復別有一盡處耳。
 
 
空者,謂諸法實相也。見法實相,故云正觀。
 
《宗本義》,佛學重要哲學論文,鳩摩羅什高足釋僧肇著。此論短小精悍,言簡意賅,
內涵寓意宏富,博大精深,對佛學主要議題,如性相、有無,般若、涅槃,
進行提綱挈領、畫龍點睛式闡釋,教內行家慨歎其玲瓏精闢,將之視為掌上明珠,
反复玩賞,愛不釋手;初涉獵者若想理解其中奧妙,必須藉助入門書籍,
甚至齋戒、苦修,才能最終如願以償。
本論開宗明義,指出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起諸概念,
所闡釋義理無有不同,實則一義。然後從緣起開始,
由性空、法性向實相、本無逆向解釋:一切諸法,因緣所生,緣起而有,緣散則滅,
因而相有而性空,這一空性即為法性,如此法性,也稱實相,實相本質歸無,故名本無。
相有性空,是諸法實相,而非真有真無。若強調有,則落常見;若認為無,即墮斷見。
不存有無之概念而觀法,才可以不著四相。應該“觀有而無所取相”,
要明白“法相為無相之相”,所謂得道,該是懂得這層道理。悟到空性,可謂見道。
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人見道無別,但其初始發心、遠大理想則有差別。
開悟見性,繼而滅掉貪嗔癡三毒,則可永滅生死,進入涅槃。
而菩薩行者可入涅槃而不入,實為幫助未悟眾生離苦得樂;
身在紅塵而一塵不染,則是善巧(漚和)智慧(般若)的具體體現。
百度百科.

佛學大辭典-術語Upayakaus/aiya,又作漚和俱舍羅,
傴和拘舍羅。譯曰方便勝智,善巧方便,方便善巧。
法華義疏四上曰:“外國稱傴和拘舍羅,漚和稱為方便,

拘舍羅稱為勝智。”可洪音義五曰:“漚和拘舍羅,
亦云憂波憍舍羅,此云妙,亦云善巧方便。 ”
放光般若經行瑫音義曰:“漚和上烏候反,
下或作和,漚和拘舍羅,此云方便。
”華嚴疏鈔十四曰:“漚和俱舍羅,此云方便善巧。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8-24 13: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098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