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69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轉煩惱爲道用

圖 1.



轉煩惱爲道用

不管是小乘、大乘,乃至金剛乘的修行者,最終都希望成就佛果。想要有所成就,
就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内在的心態和習氣,努力消除煩惱障和所知障。除了共同的理論外,
顯密對待實際修持,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在現實生活上,我們所感官的世界,是因過去造作的習氣和不善的罪障所呈現出來的現象。
在煩惱障和所知障沒有消失之前,都會覺得眼前的世界是雜染,不純淨的。
⋯⋯
在顯宗方面,提到「衆生本來是佛」、「煩惱即菩提」等等理論,教導我們用如夢如幻的方式,
看待世間執爲實有的一切,如果經過修持,轉變内在習氣,淨化無始深重的業障,
那麽,自性本有的光明就會顯露。但是如何将煩惱轉換成菩提,
如何了知衆生本來是佛的修持步驟,比較缺乏具體的系統。金剛乘的教法則立于果位上起修,
直接洞澈心性本體,可以很迅速清淨煩惱障和所知障,一切覺受都是原始清淨本然的。

對于貪瞋癡慢疑等五毒煩惱,小乘佛教修持的重點着眼于遠離斷絕,不可有絲毫的粘着;
大乘顯宗的觀點對五毒有選擇性的包容;金剛乘則具有轉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爲道用,
將五毒轉爲五智的種種善巧法門,教導我們不要排斥煩惱,而是去認識五毒煩惱的本質。
當然,不排斥五毒煩惱,不是允許我們去做不正當的行爲,而是在根本上明白煩惱的本質,
不要采用二元對立的方式,将五毒從心性上獨立分開,成爲要抵抗驅逐的敵人一樣。
由于金剛乘對待煩惱觀點的差異,所以在學習密法前,要先了解貪欲、瞋恨、愚癡等在修心上的運用。

◎煩惱的本質

1.貪欲的本質——妙觀察智

貪欲,是一種渴望占有某人或某種事物的心态。在世俗上,如果貪欲不斷熾熱增長,會越來越痛苦,
内心永遠得不到滿足。在學佛道路上,想要成佛的心,也是一種貪欲,而且是一種大貪。
但是這種「想要成佛」的大貪,卻是一種強有力的動力,促使我們發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來利益衆生,讓衆生離苦得樂,乃至究竟解脫,我們以此累積福慧資糧,圓滿功德,
得到根本的安樂與解脫。同樣是「貪欲」,若以這種「想要成佛」的大貪,
取代世俗無止盡的貪欲,就會成爲修行的主要動能。

如果明白貪欲的本質,是五智中的妙觀察智,那麽,隻要我們能轉變貪欲的方向和内容,
好好善加運用的話,處在現世與出世之間,不但會轉化世俗貪欲的煩惱,
而且,久而久之,内在自然會漸趨清淨成熟。

2.瞋恨的本質——大圓鏡智

瞋恨,是對自己厭惡的人或事物,産生強烈排斥的心态。隻要瞋恨心一産生出來,
衆多繁雜的妄念就會如火如荼,像排山倒海一樣洶湧,如果再伴随不好的貪欲或嫉妒,煩
惱的烈火就會不斷灼傷我們的心,讓人痛苦到難以自拔,最後甚至會産生傷害或毀滅自己和他人的行爲。

在金剛乘的教法中,瞋恨的本質,是五智中的大圓鏡智。如果對于瞋恨的處理,不拔除也不對立,
而是在根本上把瞋恨轉化爲一種強大的力量,反過來瞋恨自己深重未清淨的罪障,積極修持,
懺悔業障,妄念自然會逐漸消滅,妄心歇息,意不錯亂,心識清明,覺性就容易顯現。
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在修行過程中,就會減少很多的魔障。

3.無明的本質——法界體性智

無明,是一種心性混沌的狀态,以世俗的用語,就是「愚癡無知」的意思。人在無明中,
不知道如何取舍善惡,不知道要出離輪回等等。在出世修行與世俗生活中,無明是學習上最大的障礙。

如果我們認清無明的本質是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反之運用,轉而對一切事物不予分别,
但心中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等看待的話,自然會明白諸法實相的勝義。

4.傲慢的本質——平等性智

貢高我慢的人,自視甚高,總認爲别人不如自己,心被傲慢蒙蔽住了,看不到别人的優點,
也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無法進步,不但不能增長任何功德,還容易對上師及三寶産生邪見,而造作無邊惡業。

如果我們明白傲慢的本質,是平等性智,轉傲慢之心,用來傲視自己淨化煩惱的能力,
對調伏自己的心性具有很大的自信,所謂的「本尊慢」,就是這種意思,這樣精進修行,自然會有所成就。

5.懷疑嫉妒的本質——成所作智

有懷疑心的人,不相信他人的善心和所作的善法,常會産生嫉妒之心,在修行上,
這是一種很大的障礙。會嫉妒他人的人,不但無法随喜他人的功德,
還常常會批評毀謗别人,甚至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爲。

如果明白嫉妒的本質是成所作智,反轉過來時時懷疑自己身口意的行爲,
是不是如法,随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以正知正念行持,就不會偏離菩提正道。

如果我們能以智慧善巧的方式,轉而運用以上這些煩惱,煩惱就會變成我們修心上很大的助力。
總而言之,修心是我們累積無量資糧的訣竅,不論做什麽事,都要往自己的心中觀照,
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态和習氣,才算是真正進入修行之門!

◎三藏和密續對治五毒

佛法統稱有八萬四千法門,在法界本體上,各個法門其實沒有什麽分别。很多人不明白,
爲什麽佛教有這麽多的法?佛陀之所以傳下無量法門,并不是要我們全都一一修持,
而是因應娑婆世界芸芸衆生衆多不同的習氣,爲了調伏衆生的心,所以才有無邊的善巧方便。

同樣的,有些人也不以爲然,不明白佛教爲什麽要有那麽多的佛和菩薩?一個釋迦牟尼佛不就足夠了嗎?
一位觀世音菩薩不就可以了嗎?金剛乘中爲什麽要有那麽多的本尊和護法?因爲,在法界中,
東南西北中五方,事實上都是無有邊際的淨土;所有諸佛菩薩都是一體的,因衆生而假立其名,
爲了讓不同的衆生接受佛法,調伏衆生的五毒雜染,所以才有那麽多的佛菩薩和諸聖尊啊!

八萬四千法門分爲經、律、論以及密續四大部分,是針對衆生不同的業習而設的,
主要是爲對治衆生「五毒」的習性:貪欲、瞋恨、無明、傲慢和懷疑嫉妒。

1.律部對治貪欲

律部專講戒律,包括兩萬一千法門,針對人性中的「貪欲」而設,是爲人防堵我們的貪念。
出家衆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條戒律,三千威儀,都是對外表行爲所作的約束,此外,
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微細的戒律,包括走路的舉止,講話的規矩,吃飯的禮儀,
人和人應該怎麽相處等等,都是外相上的戒律。

還有,比如,圓滿居士戒中的不飲酒戒也是其中之一。因爲飲酒會亂性,一個正常的人,
喝過多的酒會昏醉,甚至會發瘋。雖然先前能持守其它的戒律,但是因爲喝酒的緣故,
會把所有的戒律全都忘掉。以前,在西藏有一位修行者,遇見一位持邪見的女孩,
這個女孩對他說:「你要不就娶我爲妻,要不然就在我面前殺掉這頭牛,我就放過你,
否則你就得喝完這杯酒!」因爲這位修行人打算要出家爲僧,他想了一想,認爲娶妻,
殺生,喝酒這三項破戒之中,最輕的破戒應該是喝酒。于是,他選擇喝掉那杯酒。
可是,當他喝完酒以後就醉了,接着,牛被他殺了,妻也娶了,這是因爲喝酒而破戒的故事。

另外,還有八關齋戒的戒律,包括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喝酒、不坐高廣大床
(不坐高于一尺或一手肘高的寬廣大床)、不能化妝戴首飾香花、不聽歌看舞、
不非時食等等,都是對治貪欲而設。

2.經部對治瞋心

經部中兩萬一千法門,是對治瞋恨的。佛陀針對衆生的瞋心,講解經部。
瞋心是煩惱中最嚴重的。「瞋心」包括瞋怒、瞋恨、瞋恚,等等。瞋心就像一把火,
可以燒掉我們辛辛苦苦培育的功德林;瞋恨一發作,就像火山爆發一樣,
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大家常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瞋心具有這麽巨大的負面力量,當瞋心一起時,要怎麽對治呢?如果在表面上強制壓抑,
那隻是短暫性的克制,唯有了解瞋恨産生的來源,才是對治的根本。我們仔細觀察,
當瞋恨産生時,是因爲我們認爲瞋恨的對象是真實存在的,認爲對方真的侵犯到「我」,
「我」真的被傷害了。這些被傷害的感覺,根源在哪裏呢?都是出自「人我執」和「法我執」的執著,
只要「我執」消失了,脫離了「我」的感覺,瞋恨心馬上會消失。

而事實上,凡夫的「我」是非常難消除的啊!一個人如果對自身的「人我執」很強烈的話,
對外在一切的「法我執」也會很強烈。人從執着「自我」,進而執著「我」的父母、
「我」的先生、妻子、「我」的小孩、「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的房子、
「我」的家鄉、國家等等,将這一切都當作是「自己」的。

隻要任何讓「我」覺得不舒服的,心裏就會産生強烈的排斥和厭惡,接着瞋心就會開始出現。
當瞋心在心中生起時,就認爲有人在傷害「我」,傷害「我」的人格、「我」的自尊。
慢慢的,認爲别人也在傷害「我」的家人、「我」的祖先、傷害「我」所愛的、尊敬的人、
「我」的偶像。接下來,更有人認爲某些意識型态在傷害「我」的家鄉、「我」的種族、
傷害「我」的國家等等,甚至到最後,好像變成整個地球和宇宙都是屬于「我」的。
只要别人有任何動作,讓「我」看不順眼,「我」都會覺得,那些人真正傷害到「我」了。
追根究底,瞋心源自哪裏呢?當然是「我執」——人我執和法我執。

瞋心來自強烈的我執,這種想要保護自己,怕别人傷害的我執,會在不知不覺之下,
變成摧毀自己最大的力量。對治瞋恨,不是像律部對治貪欲,用約束的方式來處理。
因爲,用克制壓抑的心态對治瞋心,會愈壓抑愈嚴重。有些人忍耐一段時間,氣悶在心裏,
受不了之後,突然間會像洪水泛濫一樣沖出來,最後不但會傷害别人,連自己最珍惜最捨不得的身體,
都會很舍得去上吊、跳樓、喝毒藥、縱火自焚、割腕自殺等等。由瞋心引發的狀況有很多,
從個人的打罵到群體的圍毆、沖突,甚至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争。瞋恨心影響之嚴重,
是無法想象的。如果我們不明白瞋心所帶來的危險和傷害,就會做出沖動、
不理性的事情,最後的結果是傷人又害已。

所以,佛陀在經部,講解空性的道理,是爲了要破除衆生的我執,讓我們了解「人我執」、
「法我執」是怎麽産生的?我們所執着的一切,是真實的存在?還隻是虛幻似的存在?
整個經部談論的「中觀」,就是幫助我們理清這些事實的真相,讓我們破除「人我執」「法我執」,
以達到三輪體空的境界,這樣才能消除瞋心的根。

3.論部對治無明

論部有二萬一千法門,是對治無明的。無明就是愚癡,不清楚是非善惡,不知取捨,
甚至不明白諸法實相等等,都屬于無明的範疇。人因爲無止盡的貪欲和強烈的瞋恨心,
不斷傷害自己,傷害衆生,這種種行爲是什麽造成的?是由于「無明」。

爲了對治無明,佛陀講解因果。造什麽的因,就會有什麽果。一般講解因果,就會提到過去世、
現在世、未來世的三世因果,将時空範圍牽扯得太廣了,不容易讓人相信和理解。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随處可見因果關系的循環。因爲你很努力工作,老闆會發工資給你,
這是你辛苦的代價;如果你曾經傷害過某人,現在那個人不理你,這是你先前作的因,
現在受到的果。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我們的世界和整個宇宙都在因果的定律中。

論部廣述有關佛教的宇宙觀和種種因果變化。有關爲什麽會有因果?形成各種因果的業力是什麽?
淨化業力的方法有哪些?業力清淨以後是什麽狀態等等,
很像現在法官判決的案例一樣,都登錄在「論部」的經典裏。

所以,在論部裏,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善惡的來源,知道善因怎麽形成善報,惡因怎麽形成惡報,
有關福報的大小、作惡的多寡,都解析得非常細微,并不是我們單憑表面的行爲就可以判斷的。
因爲衆生不知道善惡舍取的因果關系,所以無法消除無明。爲了調伏無明,就要深入佛法中的論藏。
除此之外,論部更詳細分析經部的内容,解釋「經部」中微細的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研究論部。

4.密續對治五毒

經、律、論三藏,總共是六萬三千個法門,是分開來對治貪、瞋、癡三毒的。另外,
金剛乘密續有二萬一千個法門,是由果找因,一起對治貪欲、瞋恨、無明、傲慢和嫉妒五毒。
能同時對治五毒的,就是密續。密續中教導修行人,如何以凡夫的身、口、意,轉化成佛的身、
口、意,讓貪欲、瞋恨、無明、嫉妒、傲慢的世俗煩惱,轉爲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彌勒菩薩說,貪,瞋,癡,傲慢,懷疑嫉妒等爲煩惱障,三種分别意識爲所知障;
前者是束縛我們從輪回出離的障礙,後者是阻礙我們成爲遍知一切者的障礙。
如果我們能完全清淨煩惱障和所知障這兩種障礙,就能證悟成就。

密續的二萬一千個法門,加上經、律、論的六萬三千個法門,就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八萬四千法門」。
整個八萬四千法門的經、律、論和密續,對我們來說,真是太浩瀚、太龐大了。
如果要我們盡一生來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隻能利用有限的時間,萃取佛法的精華來學習。

我們現在能聽聞到的大圓滿前行,是佛法中的精義,不但可以增加見解,也可以作實際的行持,
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累積很多的資糧所帶來的福報。現在這些福報已經成熟在我們身上,
如果不加以善用的話,會消失得很快。人生是很無常的,能遇到這樣殊勝的機緣,就要好好珍惜,
就算今生沒有辦法完全證悟,來世還可以繼續修行。

薩迦班智達曾經講過:「雖然知道明天要死亡,今天也要努力學習。」爲什麽呢?
他說:「今生所作的福報,猶如存在寶庫裏面的寶物一樣,來世還可以随時取用。」
他把福報當作珍貴的寶物,認爲可以儲存到來世。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聞思修的因緣,
不厭其煩地聽聞思考,并且努力勤修。

[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集釋義]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2-03 01:04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2-03 00:5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59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