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
提供小弟的想法給版大參考。
Q1 高所得者會比低所得者偏好較多的公共財,如果: A個人的租稅負擔與所得成正比 B個人對公共材需求的所得彈性小 C個人的稅負都相同 D中位數投票者的所得低於平均所得 Ans:C,為什麼是C?又A選項能否選擇? A1 以鮑文的分析看來,可以分成三種情況, 公共財『過少、適中及剛好』,我們暫不討論Q*的部分, 剩於兩種情況則是基於『所得與公共財需求成正比』及『稅負與公共財成反比』, 『所得與公共財需求成正比』→高所得者偏好較多公共財。 『稅負與公共財需求成反比』→人頭稅對會造成垂直不公平,高所得者所享實益較高,故偏好較多公共財。
問2 存在負外部性時,最合乎經濟效率的解決方法是 A.課徵皮固租稅 B.禁止生產 C.規定排放污染標準 D.直接談判 Ans: A,如何判斷A&D何者較有效率? 答2 經濟效率:P = MC 故兩者都符合經濟效率,僅是差在寇斯定理的其中一個假定-交易成本極低, 旨在使交易成本不高於雙方為尋求最適所做的努力, 所以當交易成本不為『零』的時候,畢固稅(Pigouvian Tax記得背這個單字)會較好, 題中並無特別說明交易成本是否為零,管見以為A、D都是答案,但a更好
問3 政府對於產生外部性利益的情況,通常採用補貼方式來增加消費,下列哪一項不屬於這種情況? A政府在所得稅法中給予購買自用住宅的貸款利息抵減所得 B政府對國民中小教育給予大量補貼,實施義務教育 C政府對廠商採購防制汙染的設備給予租稅上的減免 D政府免費施打傳染病預防注射 Ans:C,A&C的差別在於何處?為什麼A不能選擇? 答3 補貼的概念是『你的行為已經有正外部性,才給予』, 就像畢固補貼,廠商減產了才給補貼,不減產則無法獲得, 把相同的概念移到這邊,當『廠商採購防制汙染的設備』後才給予補貼, 可是『在所得稅法中給予購買自用住宅的貸款利息抵減所得』則不太一樣。
問4 一國的總統大選,若採一回合投票知結果定勝負,則: A為得到最多選票,候選人之政見都一定趨於中庸 B為得到最多選票,候選人之政見都一定趨於極端 C若有多組人馬競選,可適用中位數選民定理 D若有多組人馬競選,無法適用中位數選民定理 Ans:D,為什麼A不能選擇? 答4 a選項:不一定驅於中庸,而是趨於一致,中庸不等於中位數投票者的偏好, 比如有abcde公共財規模,中庸的選擇是c,但中位數投票者可能偏好b或d。 d選項:相信版大是沒疑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