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17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oucome99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中医研讨
推文 x52 鲜花 x10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理论] 募原探微

募原探微

 募原首见于《内经》。许多疑难疾病的发病,与伏邪致病有关,尤其是后世伏气温病说,将募原作为温(湿)热病邪、杂气蛰伏之巢穴,邪伏募原,逾期而发是伏气温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吴又可《温疫论》『又以募原为温疫伏邪之所』,提出邪离『膜原』,有九传之变,创达原饮等名方。然募原究竟在何处?其部位何以特殊,能久伏病邪?邪伏募原有何临床意义?这些都有待深入研究。
 

 募(膜)原,其本义当为幕原。幕,帐篷的顶布,又指帐篷,如《战国策•齐策一》:『举袂成幕』;杜甫诗:『风动将军幕』。幕,还指帘幕,是后起意义。原的本义其一是源泉,起源;其二是指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幕原怎么变成募(膜)原了呢?

 日人丹波元简《素问识》注『横连募原』时释:『犹幕之在上,故谓之幕,因从肉作膜。其作募者,幕之讹尔。《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尔。《太素》,膜作募。知此募幕互误』。

 

 张景岳进一步说:『膜,犹募也。凡肉理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故又谓之膜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亦说:『膜原者,连于肠胃之脂膜』、『募原者,横连脏腑之膏膜』。

 

关于『募原』有无形质及部位,主要有以下看法。

募原为膈膜膈肓之原

  《素问经注节解》:『募原者,膈膜之原』,王冰注《素问•举痛论》『膜原』云:『膜,谓膈间之膜;原,谓膈肓之原』。丹波元简《医剩附录》也指出:『盖膈幕(膜)之系,附着脊之第七椎,即是膜原也。』

 

 今人张汤敏等认为华佗《内照图》所讲的膈膜,就是膜原。说:『华佗内照图:「膻中者,神使之官,喜乐出焉」……又云:「膈肓之上者,气海居焉。气者生之原,乃命之主,故气海为人之父母。膈肓谓心肺之间也,其膈膜自心肺之下,与脊胁腹周回相着,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上熏于心肺也」』,《内照图》讲明了膈膜的位置、性质及作用。张氏认为:『温邪首先犯肺,肺主呼吸,膈膜为助呼吸之紧要器官,膈膜板油尽头连躯腔处,有轻松肌肉,可以牵引膈膜伸缩。温邪之由口鼻吸入者,殆循腔壳边缘,而伏于此』。

 

 《普济方》云:『膈者,革也。自心肺之下有膜,与脊胁腹周回相着如幕,以遮蔽浊气,不上熏于心肺。所谓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在两乳间,为气之海,以分布阴阳,志和里达,则喜乐由生。又云,膈原之下,中有父母,膜原之上者,气海居焉。气者,生之原,命之主,故气海为之父母。膜原,谓心肺之间也』。

 

 将此段话与前面张氏所引华佗《内照图》一段互参,一说『膈肓之上者,气海居焉』,一说『膜原之上者,气海居焉』;一说『膈肓谓心肺之间也』,一说『膜原谓心肺之间也』
 可见募原与膈肓所指相同,并位于气海之下、心肺之间。
 

 《素问识》释膈肓『吴云:膈,膈膜也;肓,膈上无肉空处。志云:膈,膈膜也。内之膈肉,前连于胸之鸠尾,旁连于腹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肓者,即募原之属,其原出于脐下,名曰脖胦』,『肓者,募原之属』,即『膈上无肉空处』,自然包含《普济方》所论『心肺之间』。
 

 此说多用于说明温热类病邪外袭,隐伏于募原。
 

脏腑皆有募原

 此说源于《素问•举痛论》有『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灵枢•百病始生》『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之论。《黄帝素问直解》谓:『膜原内通脾土,外化肌腠』,就认为募原与中焦脾胃(肠)有关系。
 

 《素问•疟论》和《灵枢•岁露》还谈到『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说明募原不光是与中焦脾胃有关,故《黄帝内经太素》说:『五脏皆有募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进一步说:『故邪留而未发者,留于脏腑募原之间』,『募原者,横连于脏腑之脂膜』,则脏腑皆有募原,并且为藏邪之处。此说对于许多内伤杂病,从邪伏脏腑募原的思路来认识并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很有益处。
 

募原即夹缝之处

 《内经评文》谓:『募原夹膜之中空者也』。

 

 《读医随笔》说:『膜原者,夹缝之处也。人之一身,皮里膜外、皮与肉之交际有隙焉,即原也;肠胃之体皆夹层,夹层之中,即原也;脏腑之系,形如脂膜,夹层中空,即原也;膈肓之体,横隔中焦,夹层中空莫非原也!原者,平野广大之谓也。故能邪伏其中,不碍大气之往来。』

 

 如此,则募原包括膈间之夹层、肠胃之夹层、脏腑脂膜之夹层、皮里膜外及皮肉之间之空隙处。
 

《内经译文》也说:『募原,夹膜之中空者也。』

按照此说,募原的范围很广,因而《医略十三篇》说:『膜原者,藏府之外,形骸之内是也。』

 

三焦募原说
 《温病正宗》云:『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医原》说:『膜原前近胸腹,后近腰脊,即上中下三焦之冲衢,人身半表半里之中道也。』

 

《推拿抉微》亦说:『膜之原在脐下,即三焦之连网矣……是以疟症……仲景以少阳立论,其义在此。』

 此说主要用于说明疟疾、瘟疫等温热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疟机要》更有疟邪『伏于上焦之膜原』、『伏于中焦之膜原』、『伏于下焦之膜原』之论。
 

经络俞穴『募原』说

 《医寄伏阴论》说:『膜原在胸膺之内,夹脊之前,正经胃交关之所,为诸经之总会也』,谓募原在经络与胃交关之所,为诸经之总会。《三指禅》云:『募原,躯壳之里经脉所系之处』,《六因条辨》则有『夫膜原者,胃络也』之论,皆认为募原与经络有关。以俞穴为募原的认识主要受《难经》六十六难、六十七难论述募穴、原穴的影响,如《类经》就说:『募原,如手太阴中府为募,太渊为原之类也……邪之所着则留而为病』。

 

 以上五种看法,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募原为病邪伏藏之处。前人对邪伏募原的生理、及病位元层次亦有争议,多数认为募原属半表半里之地,如《温疫论》说:『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这是通过总结疟疾、瘟疫的临床表现而提出的。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募原也有深浅的不同和阴阳性质之差异,《杂病会心录》说:『膜原之界限,宜分阴阳浅深之不同』,认为邪入募原还有深浅之分,阴阳盛衰之别,这更符合临床实际。
 




~永康堂整体保健~

症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1-03-08 16:3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80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