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A)6 某一商品價格提高,使得消費者對該商品需求數量減少。造成此一變動的可能原因為: (A)供給線向左移動 (B)消費者覺得其他東西較便宜,因此減少對該商品之需求 (C)市場存在超額供給 (D)供應商願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個人想法:B選項中,其敘述為「替代效果」,就價格效果(物價提高)=替代效果(其他東西較便宜)+所得效果,為何不能選? 個人新想法:價格效果=替代效果+所得效果,但雖然替代效果會使某一商品的消費量減少;但當此商品若為正常財,則所得效果為正,故不一定會產生需求量減少!
故B不完全正確!
(C)46 以下的敘述何者比較不恰當? (A)在以物易物的世界中,買方就是賣方、賣方也是買方,端看你由那一種商品的市場來看 (B)在以物易物的世界中,邊際報酬遞減法則與邊際成本遞增法則其實是一體的兩面 (C)在同一商品的生產上所需要用到的不同生產要素之間的比例,通常是固定的 (D)「生產可能集合」(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反映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固定下,生產兩種產品之所有可能的組合
就C選項,為何是不恰當的? →當不同生產要素之間的比例是固定的,表示邊際替代率為固定的,不太合常理!通常為邊際成本遞增!(禿向原點)
而就B選項,在以物易物的世界中,應該是沒有所謂的「邊際報酬遞減或邊際成本遞增」(因為沒有貨幣→價值比較中心),為何不能選! →以物易物的世界中,依然有邊際成本遞增、邊際報酬遞減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