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 念蝶 于 2010-04-24 21:09 发表的 : 
每天在每个时辰的保健穴位上拍打一百下
可达到养生保健的神奇作用

不错资料 (能相应) 感谢 ! 补充分享 !

古人用“如汤泼雪”来形容针灸治病的神奇效果,就象热汤泼在雪上能够很快融化冰雪一样快捷。民间流传着“一针、二灸、三吃药”的说法,治病并非一定要使用药物。唐太宗李世民鞍马劳顿,感受风寒落下了肩臂疼痛不能上举的毛病,享寿99岁的针灸大师甄权给他针灸肩腢等穴位,拔针后肩臂即可活动自如。千百年来,针灸的神奇疗效使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历史上象这样的医案记载数不胜数。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人体“应该”有365个穴位,迄今为止人们能够指出具体位置的是361个穴位。经络的循行路线颇为繁杂,要全部掌握这么多穴位的位置和针刺方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北宋仁宗时,曾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制造了两具针灸铜人,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表面镂有穴位,同时以黄蜡涂封,做为医师考试和教学的教具。如果为了保健身体,家庭按摩自疗,需要掌握的穴位并不需要这么多,我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供爱好者参考。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腹部应该经常按揉,摩腹是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之一。先把双手搓热,然后两手相叠,掌心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先从肚脐向上移动到胃脘,然后再向下移动到小腹,正反方向交替各按揉数十次。以手掌整体去按,然后以手指重点按揉神阙上的中脘、神阙两边的天枢、大横以及神阙下面的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就可以起到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温经散寒、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果按揉之后再加上艾盐包等热熨神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