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77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luecrystal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6 鲜花 x10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疾病] 被猫抓 小女孩染〝猫抓热〞
【来源出处】 http://www.healthcare.com.tw/healthcare-front...ol?key=10857&c03=A01

 发布时间:2009.11.13  发布者: 国泰综合医院   
5岁林妹妹,家养猫咪,一个月前被猫咪抓伤鼻子,之后鼻子一直有一个红色起水泡的抓痕。原本不以为意,直到林妹妹住院前5天开始出现 持续40度以上的高烧不退合并左边颈部约15乘15公分的淋巴结肿胀及头痛、疲劳、没有食欲等症状,才至新竹国泰综合医院小儿科就诊,经卢英仁医师诊断后,当时即怀疑罹患〝猫抓热〞,马上安排患者住院。由于患者住院期间淋巴结有明显化脓情形,于是施以抗生素治疗加上淋巴结切开引流(卢医师同时抽血送疾管局化验,证实林妹妹确定罹患〝猫抓热〞)之后,症状明显改善,住院两周后出院。
〝猫抓热〞病征包括倦怠、没有食欲、淋巴腺炎及发烧。患者(超过90%)常因先前遭受猫抓、舔或咬伤,造成红色丘疹病灶,细菌(致病原:韩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通常于2到6周内侵患淋巴结节,可能造成脓疡。部份个案可能发生侵患眼睛后的症候群(严重者甚至会失明)及神经并发症如脑部病变。免疫系统较差的病人,特别是HIV感染者,已证实可发生菌血症、紫斑状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状,而威胁到患者生命。     
家猫是韩瑟勒巴通氏菌的主要媒介及传染窝。而猫和猫之间则可经由猫蚤传播病原。小儿科卢英仁医师呼吁家中若有饲养猫,最主要方法为控制猫身上之蚤类、限制宠物猫接触病原(维持干净饲养环境、限制外出等)、避免被猫舔舐伤口与防止被猫(尤其是幼猫或流浪猫)抓或咬。万一不幸被猫抓咬,应利用流动清水及肥皂彻底洗净伤口,严重者须立即就医。此外,也建议定期带宠物猫至兽医院进行体检,于接触、清理猫粪后一定要用肥皂彻底洗手。
最后,卢医师也提醒宠物饲养者(猫占大多数,少数牵连其他动物如狗、猴、兔、猪等)、兽医、5岁以下孩童及免疫功能不佳的人,都属罹患〝猫抓热〞的高危险群,须特别防范此病,做好清洁工作。〝猫抓热〞通常不严重,免疫功能正常之病例大多能恢复,但有免疫缺陷之患者,都须接受抗生素治疗。

【心得感想】 

不小心被猫、狗咬伤应立即就医诊断治疗,不可轻忽


[ 此文章被bluecrystal在2010-09-10 22:31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9-12-02 06:0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73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