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44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方等大集經》節錄
複次,世尊!菩薩若有修集多聞,好語、樂語、微妙之語、軟語、喜語,若爲衣、食、臥具利養而演說法,若有信解能至心聽而不爲說,若有放逸致供養者便爲說之,可爲說者而不爲說,不可說者反爲說之,是名魔業。

複次,世尊!若有菩薩說法之時,秘藏深義,有諸天人得他心智,知已不悅,即作是念:‘我爲如來真正法來,不爲世間淺近語來,是人欲毀如來正法,不能增長。若人有毀佛正法者,我不樂見聞其所說。’即便舍去,是名魔業。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節錄
世尊複告淨威力士:‘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善能修集多聞莊嚴,求學多聞?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於諸和上、阿阇梨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隨教而行,除舍憍慢,速受教誨,於正法中生起藥想,於和上、阿阇梨所生起佛想,於自身所起病人想,於說法者起明醫想,爲集佛法不愛身命,於諸財物衣缽之余起惱結想,雖具封祿不生愛著,爲重法故一切悉舍,爲證正法應舍一切世間珍寶,爲得法故應舍一切名譽贊歎,爲得法王舍諸王位,爲舍一切諸結使故,應當勤修集法相應,爲救一切諸衆生故,應當勤修集法相應。

菩薩摩诃薩修集諸法者,一切善根自然而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欲成菩提,欲豎立智柱,應修多聞。善男子!如帝釋堂因柱得住,三十三天在中歡樂。如是善男子!由菩薩智柱,一切諸天、世人悉蒙受樂。善男子!若有菩薩發菩提心,菩提所攝,言欲作佛,於多聞中而不勤修,諸衆生中最爲無智。

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應勤精進修集多聞,諸衆生中爲多聞柱,是時諸天歡喜踴躍。是善丈夫,堅牢精進,修築智慧,必能獲得於佛十力;是善丈夫,當以意力斷諸結網;是善丈夫,當演說法斷於一切衆生結使;是善丈夫,當往至彼菩提樹下諸佛坐處;是善丈夫,當以自力降一切魔;是善丈夫,當轉十二行相法*。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多聞時,一切魔宮皆悉闇蔽,三千大千世界魔王,皆悉憂惱,作如是言:“是人今者勝過我等!”其余魔天各作是言:“是人降伏於我等主,我等一切悉屬是人。”何以故?善男子!由是菩薩集多聞慧,能寂結使,以無結使魔不得便,已有多聞則能分別,既能分別則能修行,已能修行魔不得便,修多聞者遠離邪見,得住正見,已能正住魔不得便,則能正修,已能正修,能分別義,離諸非義,便能正度義及非義。善男子!以是緣故應如是知。

善男子!菩薩修集是多聞時,除四種魔,所謂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善男子!如本菩薩集多聞時,欲法利法,善住於法,我今少說。

善男子!乃住過世阿僧祇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爾時有大仙人,名曰最勝,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作如是念:“我今山中修行慈心無所利益,不但慈心能滅衆生無量劫中所集煩惱,非此慈心能起正見。”複作是念:“因於何事能起正見,作是念言,有二因緣能起正見,謂從他聞,聞已正思,以是二法能生正見。是時便生求多聞心,當從何處得聞善說,爲法因緣集法相應。”

爾時仙人至諸聚落、封邑、郡縣、王城,處處推求多聞,了不能得說法之師。時魔天子來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說一偈。’是最勝仙聞佛偈名,即語之言:“爲我演說!”時天報言:“汝今若能剝皮爲紙,以血爲墨,折骨爲筆,書寫此偈,乃當相與佛所說偈。”

善男子!時最勝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無量生死,在在生處賊兵魁脍,百千劫中常以無事墮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節,或爲欲故,或財利故,殺縛、捶打、係閉、诃罵,受無量苦都無利益,唐受割截,我今當以此不堅身,易得妙法。歡喜踴躍,我得大利!”聞是法語,於此天所生師宗想,即以利刀自剝身皮,幹以爲紙;複剌出血,用以爲墨;複折其骨,削以爲筆;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爲我說佛所得偈,如先所敕,剝皮爲紙,出血爲墨,折骨爲筆,我悉作已!”

善男子!時魔天子見最勝仙恭敬爲法,見己愁悴即便隱去。善男子!時最勝仙,見天沒已,作如是念:“我今爲法生恭敬心,剝皮爲紙,折骨爲筆,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終不敗亡。若我此言誠實不虛,起慈悲心爲諸衆生不惜身命,剝皮爲紙,出血爲墨,折骨爲筆。若我至心誠實不虛,余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說法者,當現我前!”

善男子!最勝大仙作是語時,一念之頃,東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刹,彼有國土名普無垢,是中有佛號淨名王如來、應供、正遍覺,今者現在知最勝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閻浮提諸衆生故,譬如壯士屈伸臂頃,乘空而來,到是最勝仙人前住,及五百菩薩。是淨名王如來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衆花。時彼樹林,枝葉、花果皆出法音。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諸天來集。是時彼仙,得淨名王佛光觸身已,苦痛悉除,還複如故,無有瘡瘢。

爾時,彼仙頭面敬禮佛世尊足,右達三匝,合掌頂上,白淨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師,善逝是我師。世尊!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惟願世尊爲我說法,我聞法己,不信衆生行邪見者、壞正見者、行黑闇者,導示正故而爲說法。”

善男子!爾時淨名王佛,因最勝仙及諸天子、諸菩薩等,爲其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衆中八千天子,本種善根,皆發無上正真道心。最勝大仙得大喜悅,生於大信,得無礙辯。

彼佛如來複爲演說八金剛句。何等八?一切諸法性本淨句,一切諸法離結使故;一切法無漏句,盡諸漏故;一切法離巢窟句,過巢窟故;一切法無門句,無有二故;一切法普遍句,示解脫門故;一切法無去句,無去處故;一切法無來句,斷諸來故;一切法三世等句,去、來、現在無二相故。

彼淨名王佛演說如是八金剛句,是中開解一切法義,複更演說余八法門,令菩薩摩诃薩疾成就智。何等八?謂一切法名字門,以名分別一切法故;一切法音聲門,以言分別令歡喜故;一切法共要門,一切諸法決定相故;一切法言說門,虛妄自在故;一切法自相門,離他相故;一切法畢竟盡門,無所有故;一切法分別門,從分別有故;一切法平等門,等一味故。最勝!是名八法門疾成就智。

最勝!複有八字種子門,能成就於無盡辯才。何等八?一切法阿字種子門,示法無生故;一切法蛇字種子門,示第一義法故;一切法那字種子門,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種子門,示現一切法調伏故;一切法婆字種子門,示一切法人平等故;一切法多字種子門,示如不壞故;一切法迦字種子門,滅苦業故;一切法摩字種子門,究竟成就斷一切法故。是名八字種子門,能成就於無盡辯才。是故,最勝!是八字種子句門。八法句門、八金剛句門,正念修行,常離愦鬧,恒善思惟,觀察修集功德之利。

善男子!淨名王如來說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動大地即沒不現,與諸菩薩還至彼土,彼諸衆生都不覺知佛來去時。善男子!爾時最勝大仙成就聖辯,諸天侍衛,諸天守護,爲降魔故,至諸聚落、諸城、國邑,爲諸衆生,廣敷演說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滿於千歲常演說法,令八萬四千衆生住聲聞乘,八萬四千衆生住緣覺乘,八萬四千衆生住於大乘,八萬四千衆生作轉輪王,八萬四千衆生作釋提桓因,八萬四千衆生得作梵王,八萬四千衆生修行於慈,八萬四千衆生修行於悲,八萬四千衆生修行於喜,八萬四千衆生修行於舍,無量衆生得土天上。是最勝大仙後乃命終,即往生彼淨名王佛普無垢土,及八萬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善男子!於意雲何,爾時最勝仙者,豈異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說誠實言,便能敬感彼淨名王佛來至我所;是以當知,若有菩薩恭敬求法,則於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滅。何以故?淨威!若有菩薩專志成就求正法者,雖在異土,常面睹佛,得聞正法。

淨威!若菩薩摩诃薩欲法敬法,令諸山岩、樹木、林薮,出諸法藏陀羅尼門,及諸經卷自來在手。

淨威!諸有菩薩敬法欲法,若有諸天曾見佛者,來至其所,從於佛所得聞諸法。具爲演說。

淨威!利法菩薩若其壽盡,諸佛世尊增益其壽,佛力持故欲住千歲,即便能住,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乃至一劫,若減一劫隨意得住。

淨威!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憶念力,進趣智慧得於辯才。若有菩薩敬法欲法,得見佛已,舍離諸見,趣入正見。

淨威!若有菩薩敬法欲法,一切衆生無能侵害。是故,淨威!是大衆生應當勤修多聞莊嚴,所獲功德複過於是。

淨威!若有菩薩住是三福莊嚴、福柱廣、福增、福無盡、福不思議,無有能得是福邊者。淨威!可以一毛數大海渧,無有能盡是菩薩莊嚴福聚淨戒,多聞慧聚,得其邊者。

淨威!能稱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山林,及諸衆生得其輕重,不能稱量如是菩薩莊嚴福戒,多聞慧聚,得其邊者,是名解說智莊嚴已。’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莊嚴、淨戒莊嚴、多聞莊嚴,是三莊嚴何者爲最?何者爲勝?’

佛言:‘淨威!三莊嚴中, 聞莊嚴最可稱歎,最勝尊上、無上、無上上!善男子!如須彌邊著一芥子,而是施福及淨戒聚亦複如是,猶如芥子,多聞莊嚴如須彌山。

善男子!如一小鳥所住虛空,施、戒莊嚴亦複如是,多聞莊嚴如余虛空。善男子!布施莊嚴能作二事,何等二?能除貧窮,成大封祿。淨戒莊嚴亦作二事,何等二?一離惡道,二至善處。

善男子!多聞莊嚴亦作二事,何等二?謂能除去一切諸見,能集一切智慧莊嚴。善男子!布施莊嚴是有漏報,淨戒莊嚴亦有漏報。善男予:多聞莊嚴無漏、無報。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應勤精進修多聞慧。’

說是施福、淨戒、多聞莊嚴法時,三千衆生本種善根,便發無上正真道心,五千天子於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淨威力士得無生法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1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節錄
爾時,世尊重以慈音告阿難曰:‘諸佛化迹,法皆如是,勿複憂悲!無上正法於我滅後,住世千年,饒益天、人、阿素洛等。從是已後,漸當隱沒。

阿難當知!我涅槃後第一百午,吾聖教中聖法堅固,我諸弟子聰慧多聞,無畏辯才,能伏邪論,其大神力,放諸有情多所饒益。由是義故,天龍歡喜,勤加守護,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亦複如是,善識福田,於佛、法、僧深生淨信,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我涅槃後第二百年,吾聖教中寂靜堅固。我諸弟子聰慧多聞,如天人師,具大威德,多所饒益。以是義故,天龍歡喜,常加守護,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亦複如是,善識福田,於佛、法、僧深生淨信,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大寶積經.富樓那會.多聞品》節錄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則能修築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築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薩求法,所謂十二部經—修多羅、祇夜、受記經、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阿波陀那、論議經。求已誦讀,誦讀已正憶念,正憶念已,如所說行。富樓那!菩薩有此初法,則能修築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築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菩薩於一切法中,無所依止,雖入禅定而無所依;無所依故,放諸法中得不住智;得不住智已,放諸法中得無礙知見。何以故?富樓那!無法可貪作障礙者,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常修築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菩薩以法因緣,念佛及念佛法。是人以法因緣,念佛念佛法時,不見有法可貪受者;是人不貪受故,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是人於一切法無所著故,於諸問難,隨所問答而無有礙。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築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當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菩薩成就無所得慈,於行無礙,無所得慈者,不受諸事。何以故?富樓那!住此相者,或生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癡;住彼相者,亦或生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癡;住事相、物相,陰相、入相、界相、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貪欲,或生嗔恚,或生愚癡。是故,富樓那!所有受相皆名邪見,菩薩悉滅一切諸相,修集慈心。衆生敗壞故,相亦敗壞;相敗壞故,事亦敗壞;事敗壞故,見亦敗壞。菩薩爾時壞一切法,修集於慈,如是慈者名爲無所得慈,如是無所得慈名爲法慈,如是法慈名爲佛慈。富樓那!何名佛慈?無作無壞,是名佛慈。複次,富樓那!如實通達一切諸法,是名佛慈。’

‘世尊!雲何名爲如實通達一切諸法?’

佛告富樓那:‘所通達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何以故?富樓那!若言有法即是非法,若有無法,無有非法,則於其中無有戲論;若無戲論是名涅槃。汝具觀之,極遠極近?’

富樓那言:‘不遠不近。何以故?世尊!如是義者,無方無處,無內無外。’佛言:‘如是,富樓那!於法作數。’

‘世尊!於何等法爲之作數?’‘富樓那!如諸凡夫所著之法,如來不得、不修、不證、不通達,如是法者,爲之作數。富樓那!是諸法數,不爲分別法故。富樓那!今爲汝說,如是第一寂滅法者,能攝佛道。富樓那!當來有人欣赴世利,若聞此經不樂聽受,富樓那!我此菩提,汝等但以音聲章句,少知之耳,其中義趣汝所不知,此義玄遠不可言宣。唯有智者可以內知。’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能知義者,聞佛法憂苦,

若能知義者,如來爲作師;

若人佛爲師,是則求涅槃,

無有诤訟心,能正思量法。

此中無法生,亦無有法滅,

無生無有滅,是諸法實相。

若法無有生,即無有作起,

是非與一異,此法中皆無,

是名爲涅槃,中無有滅者。

若言極遠近,是二俱爲空,

若能知空者,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是名我弟子。

‘富樓那!菩薩有此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而不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常欲求多聞,諸佛所稱歎,

能得定實義,是故如大海。

能於一字中,及與一句義,

於千萬億劫,說之而不盡。

故當求正法,求已正思量,

勿貪取法相,不貪佛所贊。

憶念諸如來,及念於正法,

不以貪競心,而求於導師。

常於諸衆生,修行慈愍心,

而不著衆生,散滅一切法。

大名稱菩薩,修習如是法,

疾得陀羅尼,多聞從是生。

猶如虛空性,無增無有減。

法性亦如是,無增無有減,

我以智慧力,無量劫說法,

所說無央數,猶亦不名說。

盡諸衆生性,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多聞如阿難,

陀羅尼菩薩,爲是一切人,

千億劫說法,智慧猶不盡。

佛智慧無等,同虛空無量,

虛空無生起,智慧亦如是。

如龍不取水,而能雨大水,

是水無住處,所雨無窮盡。

菩薩亦如是,得此陀羅尼,

諸法無住處,是緣說不盡。

故應求多聞,求已正思惟,

以法緣念佛,多聞從是生。

慈普覆衆生,散滅衆生相,

亦滅諸法相,多聞從是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2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菩薩藏微妙法門,殷重聽聞,乃至爲他如法說已,當知是菩薩摩诃薩,於一切法獲得光明,能破一切無明黑闇及諸翳膜。舍利子!如是光明即爲智慧。何以故?善、不善法皆能明了如實知故,是菩薩摩诃薩,修如是法獲明慧已,乃至命難、衆苦因緣,決定不造諸不善法。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爲欲永滅不善法故,隨所聞法極善通達;既通達已,是別說爲牟尼寂靜。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正行之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如人入闇室,覆蔽絕光明,

雖有衆色像,非明眼所見。

如是雖有人,內具諸明解,

不聞於正法,善惡何能曉?

多聞解了法,多聞不造惡,

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善聽增長聞,聞能增長慧,

慧能修淨義 得義能招樂。

聰慧得義已,證現法涅槃,

淨覺法相應,證得第一樂。

聞菩薩藏已,正法善安住,

爲世大先明,行菩提妙行。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爲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能受持菩薩藏經正行人所,深起敬心善知識想,既生想已,又放大菩薩藏微妙法門,倍複尋求,令此法門轉增明淨。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爲求菩薩藏故,發生信欲,策勵正勤,撿攝其心,令定安住,是菩薩摩诃薩,於四正斷方便修成,一切法中得無障礙。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般若波羅蜜多正行之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所謂說法者,即爲善知識,

恭敬聽聞法,安住於正行。

欲解常無退,精進常高勇,

淨慧常修治,於智常安住。

自然違諸法,不隨於信行,

以智觀於法,是爲諸佛說。

智者分別句,趣義善加學,

於白黑品等,常修常遠離。

心曾無厭倦,於法無退沒。

身欲並輕安,速得心精進

由聞法增智,智增無退念,

智恒依念住,了知淨穢法。

學於無上法,趣勝念慧力,

了衆生欲解,自學於長夜。

學法已升進,極進智清淨,

了衆生欲解,如解便開示。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菩薩藏微妙法門,如是尋求通達覺慧,依是清淨善法明門,菩薩常應如是修學。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诃薩於法修學,應作是念:“二因、二緣能發正見。”何等爲二?所謂從他聞音,及以內自如理作意。彼複思惟;從他聞音,如理作意,爲何等相?尋重思惟:若有樂定,修相應行諸菩薩等,未曾聽聞大菩薩藏微妙法門,又不聽聞聖法律教,但於三摩地中生知足想,當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我說是人,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諸熱惱等,既不脫諸熱惱等苦,豈得脫彼五門生死?爲之沈溺,流轉不息,是諸衆生實非解脫,而便自謂我已解脫,實未離苦,而使自謂出離衆苦,是故如來依是人故,如實說法,若能從他隨順聽聞,是則解脫諸老死等。’複作是言,我先聞薄伽梵說:

多聞解了法,多聞不造惡,

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善聽增長聞,聞能增長慧,

慧能修淨義,得義能招樂。

聰慧得義已,證現法涅槃,

聞法淨黠慧,證得第一樂。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如是思已,當放大菩薩藏微妙法門,及以聖法毗奈耶教,殷重聽聞受持讀誦,廣爲他人敷演開示。

複次,舍利子!若諸含識於菩薩藏,妙法門,雖複聽聞而不如理方便作意,當知是人於彼聖道不能正行。是故,如來依是人故,說正法要,作如是言:“若欲解脫生老病死,當具內自如理思惟,諸菩薩等應如是學。”舍利子!雲何名爲如理方便?何等菩薩如理作意而能修學?舍利子!菩薩摩诃薩如理方便者,無有一法若合、若離,何以故?如理方便非方便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2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2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節錄
‘複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謂爲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師;隨所聞法,以清淨心廣爲人說,不求一切名聞利養;知從多聞生於智慧,勤求不懈,如救頭然;聞經誦持,樂如說行,不隨言記。迦葉!是爲菩薩四法得大智慧。’

‘譬如有人,漂沒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葉!有諸沙門多讀誦經,而不能止貪、恚、癡渴,法水漂沒,煩惱渴死,墮諸惡道。

譬如藥師,持藥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療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複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貴藥,不能將適爲藥所害;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複如是,得好法藥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不淨中,不可複著;如是多聞貪著利養,便不複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著金璎珞;多聞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複如是。’

《大般涅槃經》節錄
‘阿難!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經。何等爲八?一者,信根堅固;二者,其心質直;三者,身無病苦;四者,常勤精進;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無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從聞生智。文殊師利!毗婆屍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複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難亦複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稱阿難比丘爲多聞藏。’

《寶雨經》節錄
‘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多聞。何等爲十?一者、如實了知,如是貪火熾然生滅;二者、如實了知,如是嗔火熾然增盛;三者、如實了知,如是癡火惛亂增長;四者、如實了知,有爲之法悉皆無常;五者、如實了知,如是諸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實了知,如是世間並皆是空;七者、如實了知,如是一切諸行無我;八者、如實了知,如是愛著,皆名戲論;九者、如實了知,一切諸法因緣所生;十者、如實了知,涅槃寂靜。如是之義非但言說,要以聞、思、修所成慧,方於此義如實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堅固,爲諸有情發起精進。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多聞。’

《華嚴經》節錄
佛子善谛聽,所問如實義,非但積多聞,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不能如說行,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種種諸肴膳,不食自餓死,多聞亦如是。

譬如有良益,具知諸方藥,自疾不能救,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智慧助道具。何等爲十?

所謂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爲一;

一切正直,無虛矯故,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業,無有粗礦,柔和善順,不僞不曲,是爲二;

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隨覺,未曾散亂,慚愧柔和,心安不動,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爲三;

與十種智,爲方便故,樂法樂義,以法爲樂,常樂聽聞,無有厭足,舍離世論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爲四;

一心億念,無散動故,六波羅蜜,心專荷負 四種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歸向善道,心常愛樂,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爲五;

堅固修行真實行故,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恒覺自心,曾無惡念,三覺已絕,三業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爲六;

能令自他心清淨故,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畫,如旋火輪,如虹霓色,如日月光,無相無形,非常非斷,不來不去,亦無所住,如是觀察,知一切法,無生無滅,是爲七;

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薩摩诃薩,聞一切法無我無衆生,無壽者無補伽羅,無心無境,無貪嗔癡,無身無物,無主無待,無著無行,如是一切,皆無所有,悉歸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爲八;

以能成就圓滿解故,菩薩摩诃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觀,心意寂靜,一切動念,皆悉不生,無我無人,無作無行,無計我想,無計我業,無有瘡疣,無有瘢痕,亦無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業,無來無去,無有精進,亦無勇猛,觀一切衆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無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無所從來,無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爲九;

到分別相彼岸處故,菩薩摩诃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虛空清淨,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爲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

佛子!是爲菩薩摩诃薩,十種智慧助道具,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法,無障礙清淨,微妙智慧聚。

爾時,文殊師利如象王回,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問菩薩行,求菩薩道。善男子!是爲菩薩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謂求善知識,親近恭敬而供養之。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一心供養而無厭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3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3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月燈三昧經》節錄
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衆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惡道。

《入楞伽經》節錄
‘大慧!執著名字言得義者,如彼癡人,不知舂吹,啖文字谷,不得義食,以是義故,當學於義莫著文字。大慧!所言義者名爲涅槃,言名字者,分別相縛,生世間解。大慧!義者,從於多聞人得。大慧!言多聞者,謂義巧方便,非聲巧方便。大慧!義方便者,離於一切外道邪說,亦不和雜,如是說者,自身不墮外道邪法,亦不令他墮外道法。大慧!是名多聞有義方便。大慧!欲得義者,應當親近多聞智者,供養恭敬。著名字者,應當遠離不應親近。’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出家菩薩,複有八種多聞清淨,莊嚴自身。雲何爲八?一者、尊敬和上、阿合梨,多聞清淨;二者、遠離憍慢,生謙下心,多聞清淨;三者、精進勇猛,多聞清淨;四者、安住正念,多聞清淨;五者、爲求法者說甚深義,多聞清淨;六者、不受自贊毀他,多聞清淨;七者、常能觀察一切善法,多聞清淨;八者、聽聞正法,如說修行,多聞清淨。善男子!如是八種多聞清淨,汝等菩薩皆應修習,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華手經》節錄
‘複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诃薩爲求法故,當學多聞、多聞方便。何謂多聞、多聞方便?舍利弗!其多聞者,從他所聞;多聞方便者,能自思量,專心正念。從他聞者,諸佛所說順道之言,所謂修多羅、祇夜、闇伽羅那、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阇多伽、廣經、未曾有經、優波提舍,是則名曰從他所聞順道之言。’

《父子合集經》節錄
從畜生脫,得生人趣,彼應親近善友良緣,得聞正法,舍離愚癡。由善友力多聞熏習,觀諸法空,離諸纏縛,而於自身作非有想,於大衆中心無所畏,自然證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無自性,速能獲得一切種智。

《四分律》節錄
複有三法名持律: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誦二部戒通利無礙。

複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廣誦毗尼通利無礙。

複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多聞;住毗尼中不動。

複有三持:波羅提木叉戒具足;具足多聞;善巧方便,能滅诤事。

《摩诃僧祇律》節錄
佛告優波離:‘欲滅诤事者,當先自籌量身力、福德力、辯才力、無畏力,知事緣起。比丘先自思量有如是等力,又此诤事起來未久,此人心調軟,诤事易可滅,此比丘爾時應作滅诤。若自思量無上諸力,诤事起已久,其人剛強非可卒滅,當求大德比丘共滅此事;若無大德比丘者,當求多聞比丘;若無多聞者,當求阿練若比丘;若無阿練若比丘者,當求大勢力優婆塞。’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4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3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節錄
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苦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闇大明燈也,一切痛苦之良藥也,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爲智慧。

《善恭敬經》節錄
爾時,長老阿難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有多聞者有大功德,若複教他立多聞處,世尊!彼善男子得幾所功德?’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言:‘阿難!汝既問我以是義故,我當爲汝譬喻解釋,所以者何?智者於義譬喻得解。

阿難!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樹木、百卉、藥草,若小若大,乃至似於如橫一指,從地生者,彼等樹木,並著枝葉、花果、子實皆悉備兵。阿難!而彼所有樹木之中,如橫一指最小之具,所生花果多少之數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葉、果實、枝等,如橫二指所生草木,還有若幹花果、子實,多少之數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從地更有出生,如橫二指還有若幹枝葉、花果,多少之數如三恒沙。阿難!於意雲何,頗複有人能數彼樹多少以不?’阿難言:‘不也,世尊!’

爾時,佛複告阿難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實,有人尚能數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爲他顯示不求果報,發慈哀心、憐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羅漢果。複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衆生以此法施因緣力故,令得須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羅漢果,乃至令發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爲他解釋、分別顯示。以此功德,欲比於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數,於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千分不及一,歌羅數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優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稱量。阿難!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聞中,複能向他乃至宣說一四句偈。’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節錄
‘菩薩有四法,菩提之心善根爲首。何等四?成滿相好,開門大施;修淨佛土,行種種施;淨於智慧,常伏憍慢;滿足智慧,修集多聞。是名爲四。’而說頌曰:

常開門大施,彼到相好岸,

善好種種施,斯當有淨土,

常無有憍慢,恒求集佛智,

集聞無滿足,斯有利智慧。

如是勝妙相,方便起道根,

是巧心所轉,集先諸功德。

《大毗婆沙論》節錄
如世尊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一外聞他法音,二內如理作意。若外聞他法音多者,名隨信行;若內如理作意多者,名隨法行。

複次,如契經說,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多者,名隨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多者,名隨法行。

《阿毗昙毗婆沙論》節錄
慧有三種,謂聞、思、修。此三體性是何耶?答曰:從聞生者是聞慧,從恩生者是思慧,從修生者是修慧。複有說者,若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聞慧,依此聞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礦生金,依金生金剛,彼亦如是。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聞慧,依聞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種生牙,依牙生莖、葉等,彼亦如是。

問曰:此三慧有何差別?答曰:聞慧一切時依名解義。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說有何義?修多羅、毗尼、阿毗昙所說有何義?是名聞慧;思慧者或時依名解義,或時不依名解義;修慧者於一切時,不依名解義。猶如三人於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雖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於一切時,手攀池邊所有草木,然後乃浴;能浮而不善者,於一切時,或攀池邊草木,或時不攀而浴;善能浮者,於一切時,不攀草木,人中而浴。聞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5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4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瑜伽師地論》節錄
雲何名爲具足多聞?謂若有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於如是類衆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爲具足多聞。

《顯揚聖教論.攝淨義品》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二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利益非安樂,或安樂非利益,乃至四句,如菩薩地法受中說。

三因者,謂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當知離過失故,具大義故,又爲說者、聽者速疾獲得沙門果故。若不爾,諸說法者徒廢己業,虛設言論;諸聽法者空自疲勞,無所證獲

三因者,正法能令舍惡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攝涅槃因故。如是三事,恭敬聽聞方可證得。

四因者,一、恭敬聽時,能善了達契經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有情舍諸不善,攝受諸善,若善聽者即能精勤,若舍若受;三、由舍受故,舍離惡因所招後苦;四、由此受舍善惡因故,速證寂滅。

五因者,謂薄伽梵所說正法,有由序,有出離,有依趣,有勇猛,有神變。如是五種,若廣分別如《攝異門分》。複有五因聽聞正法,謂我當聞所未聞,我當聞已研究,我當除斷疑心,我當調伏諸見,我當於深義句以慧通達。佛薄伽梵說:‘此五因顯聞、思、修三種妙慧究竟方便,初二種因顯聞慧,中二種因顯思慧,後一種因顯修慧。’

六因者,一、爲欲敬報大師恩德,謂佛世尊爲我等故,行於無量難行苦行,求得此法,雲何今者而不聽聞?二、觀自義利,謂佛正法有現義利;三、究竟遠離一切熱惱;四、善順正理;五、易可了見;六、諸聰慧者,內證所知。

七因者,謂七正法,如經言:‘我當修習七種正法,謂知法知義,乃至知補特伽羅尊卑。’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爲旃荼羅等兩開示故;二、易可修學,行住坐臥皆得習故;三、引發義利,謂能引世間、出世間果故;四、初善;五、中善:六、後善;七、感現樂果:八、引後樂果。

九因者,謂能脫九種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獄故;二、永斷貪等堅牢縛故;三、摧破七種大貧本故,及建立七種大財富故;四、超度善行聽聞正法諸饑儉故,及建立彼諸豐足故;五、滅無明闇起慧明故;六、度四暴流登涅槃岸故;七、對治煩惱諸內病故;八、解脫一切貪愛網故;九、能度無始流轉曠野稠林雜染行故,諸牢獄中,生死牢獄最爲第一,是故初說。

十因者,一、恭敬聽聞如來法已,得思擇力,由此能受聞法義利,如法求財,不以非法,雖複受用,深見過患;二、善知出離,謂退失財寶無憂無戚,亦不嗟怨,乃至廣說眷屬離喪不深悲歎,若遭重病亦不愁惱;三、深見諸欲多有過患,及見出離最勝功德,舍家入道,離臥具等所有貪著,乃至證得諸妙靜慮;四、恭敬無倒聽聞正法,能順證解廣大甚深、相似甚深諸緣起法,又能引發廣大善根出離歡喜,如薄伽梵說:‘我聖弟子專心屬耳聽聞正法,能斷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圓滿。’五、諸聖弟子恭敬聽法,所有集起皆轉成滅;六、解正法已,遠離塵垢,放諸法中生正法眼;七、能善引攝證預流果最勝資糧,乃至證得阿羅漢果,及能引攝阿羅漢果最勝資糧;八、能善引攝獨覺資糧;九、能善引攝無上正等菩提資糧;十、引發一切世、出世間靜慮等持、等至、等定。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節錄
譬如闇室中,雖有種種物,無燈闇所隱,有目不能見。

如是雖有智,不從他聞法,是人終不能,分別善惡義。

譬如有目者,因燈見衆色,有智依多聞,能別善惡義。

多聞能知法,多聞離不善,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佛經亦說:‘有二因、二緣發於正見:一、從他聞法,二、內正思惟。’又說:‘人有四法甚爲希有:一、親近善知識,二、從他聞法,三、內正思惟,四、如法修行。’

《大智度論》節錄
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

譬如大闇中,有目無所見。

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

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

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

無慧亦無明,是名人身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6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5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乘集菩薩學論》節錄

《論》曰:‘菩薩聞幾種行,入解毗奈耶?’

如《無盡意經》雲:‘由聞八十種行而能入解。所謂欲行、深心行、深固心行、極相應行、無倨傲行、不放逸行、恭敬行、極尊重行、離名相行、善言行、承事行、聞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亂行、無住行、寶想行、藥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達解行、意喜行、悟入行、聽聞佛法無厭行、廣舍行了知調伏行、親近多聞行、喜樂容受所作行、身踴躍行、心悅樂行、聞不懈退行、聞義行、聞法行、聞威儀行、聞他說行、聞所未聞妙法行、聞神通行、不樂余乘行、聞諸波羅蜜多行、聞菩薩藏行、聞攝事行、聞方便善巧行、聞梵行行、聞正念正知行、聞已生善巧行、聞末生善巧行、觀不淨行、觀慈行、觀緣生行、觀無常行、觀苦行、觀無我行、觀寂滅行、觀空無相無願行、無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實行、無減失行、單己行、守護自心行、精進不懈行、谛察諸法行、對治煩惱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他分煩惱行、依止七財行、斷諸貧窮行、贊諸有智行、欣樂智者行、衆聖平等行、非聖淨信行、見谛行、遠離諸蘊過失行、稱量有爲過失行、依義行、依法行、一切惡作行、利益自他行、於善修作不發余業行、趣向殊勝行、所得一切佛法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7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8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翻譯名義集》節錄
《華嚴》雲:‘我或爲衆生說聞慧法,或爲衆生說思慧法,或爲衆生說修慧法。’

故《楞嚴》雲:‘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真谛雲:‘散心名覆器,無聞慧故;忘心名漏器,雖得而失,無思慧故;倒心名穢器,非而謂是,無修慧故。’

《淨名疏》雲:‘聞若不聽,無受潤因;聽而不思,無深旨趣;思而不修,終無證理。三慧若備,入道不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8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39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法語小集
若比丘有信、有成,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成、有多聞,則梵行具足。

—《長阿含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任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增一阿含經》

若有菩薩發菩提心,菩提所攝,言欲作佛,

於多聞中而不勤修,諸衆生中最爲無智。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應淨修持身、語、意戒。何以故?

爲欲引發聞、思、修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節錄

雲何聖財?

謂信、戒、聞、慚、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謂七聖財。

彼諸衆生不講此故,名極貧窮。

—《大寶積經》

雲何彼求聞?雲何得多聞?雲何聞而說?大人雲何去?

彼恭敬故聽,習近多聞者;說不爲財利,大人如是去。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親近善友爲第一,聽聞正法爲第二,

如理思量爲第三,如法修行爲第四。

—《心地觀經》

所謂求善知識,親近恭敬而供養之。

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

一心供養而無厭足。

—《華嚴經》

菩薩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

依於塔廟,廣學多聞,通達諸論,亦應親近諸善知識,

善能教化是(念佛)三昧者。

—《華手經》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楞嚴經》

菩薩博讀衆經,悉入諸道,順化衆生。

—《佛說菩薩內戒經》

貪恚、愚癡、寡聞、破戒而行布施,非淨施也。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圓覺經》

有四法人多有所作:

一、親近善友,二、從他聞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多聞即是助菩提法,於諸法中具無礙故。

—《悲華經》

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何等四?

於法師人親近依附,聽聞法已善思念之,

如所聞法爲人演說,以此說法功德回向無上正真之道。

—《大寶積經》

多聞不貢高,不誹謗諸法;聞法應受持,持已谛觀察。

—《菩薩念佛三昧經》

複次菩薩有四種無盡財。雲何爲四:

謂多聞財,說法財,攝諸貧乏財,回向菩提財。

—《大乘四法經》

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

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衆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惡道。

—《月燈三昧經》

方便是道場,教化衆生故;四攝是道場,攝衆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維摩經》

於淨聞處,於現世業及當來果,

修德進業,樂聽般若衆妙法門,

專意勤心,究竟通達,如是名具足淨聞。

—《佛爲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菩薩有四法增長善根。何等爲四?

一者、持戒,二者、多聞,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爲四。

—《思益梵天所問經》

四依止,謂親近善友,聽聞正法,係念思惟,如理修行。

—《佛說法身經》

多聞者,解一阿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聞;

堅固者,所解阿含堅固不失,是名多聞堅固。

—《善見律毗婆沙》節錄

多聞善根無厭足故,名爲智慧戒;

從多聞得智慧故,名爲求多聞戒。

—《十住毗婆沙論》

佛告多聞諸聖弟子:‘汝等今者應如是學,諸有過去、未來、現在眼所識色,此中都無常性、恒性,廣說乃至無顛倒性,出世聖谛,皆是虛僞妄失之法’。

—《順正理論》

於此大乘有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施他,四、若他誦讀專心谛聽,五、自披讀,六、受持,七、正爲他開演文義,八、諷誦,九、思惟,十、修習。

—《辯中邊論》

聞義無厭者,若不多聞則無教化衆生方便智。

—《攝大乘論釋論》

多聞增知識,知識增智慧,

由智見真谛,谛使人美善。

—《長老偈.長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時,也要廣學而博聞,

聞慧有益於來世,布施亦無如是益。

—《格言寶藏論》

不修學無以成,不折我無以學,不擇師無以法,不習誦無以記。

—《缁門警訓》

若凡、若聖廣誦衆經,持佛語,

諸經師等名多聞衆,尊者慶喜之學徒也。

—《異部宗翰論述記》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度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頌》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

形儀挺特意氣高,閑遠行要假良朋,

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

時時聞於未聞。

—沩山靈祐

不調飲食,則病患此生;不閱三藏,則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盡管多聽聞,卻於正法極匮乏;

此乃未將諸佛典,轉爲教導之過錯。

—經續

現證由修得,修複由思聞;

善友及多聞,實爲慧所依。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

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六祖壇經.忏悔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9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9-08-10 12:40 |

<< 上頁  1   2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274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