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23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麒雲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1 鮮花 x3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資訊交流][保健] 蟑螂如何防治?
                                                                                                                                   
               
【蟑螂分類】 昆蟲綱(Insecta)、蜚蠊目(Blattaria)。有時特指蜚蠊科(Blattidae)
【蟑螂特徵】 體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頭小,能活動。觸角長絲狀,複眼發達。翅平,覆蓋於腹部背面;有的種類無翅。不善飛,能疾走。不完全變態。產卵於卵鞘內。約有2250種(一說6000多種),主要分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在野外或室內。有美洲蟑螂,個體最大,常作為寵物。
               
【蟑螂追溯】與其他昆蟲源起於泥盆紀,為腐食動物喜晝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內。經得起酷熱及嚴寒的考驗,至今分佈相當廣泛。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
               
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與你家櫥櫃中的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億萬年來它的外貌並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一直繁衍到今天,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個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隻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飢餓。
               
               
                                                                                                         
蟑螂藥從滅蟑原理和給藥方式上分以下幾類:
(一) 觸殺類,通過藥物噴灑或煙霧熏蒸,而使藥物達到蟑螂體表——依靠藥物與蟑螂身體接觸來殺滅蟑螂的方式。觸殺的主要產品有:
1 菊酯類噴霧劑,其代表產品有雷達、滅害靈等,這類產品進入市場最早,被廣泛使用 或濫用了二十多年,蟑螂已經對其產生了極強的抗藥性,對德國小蠊(體形較小的一種蟑螂)已經基本無效。
2 殺蟲淨粉劑、0.09%增效百蟲靈、5%馬拉硫磷、1%殘殺威粉劑等。
3 滅蟑煙霧,通過物理的方法生成煙霧,以煙霧為載體將藥物派送到各個角落來達到殺蟑目的的,如滅蟑煙霧彈等。

(二)胃毒殺滅類,把滅蟑藥與食餌及引誘劑、防腐劑等按一定的比例復合在一起,製成蟑螂愛吃的有毒餌料來殺滅蟑螂的方式。胃毒殺滅的主要產品有:
1滅蟑顆粒劑,滅蟑藥物和餌料混合,造粒、烘乾,主要用於拋灑有蟑環境的地面等;
2滅蟑膠餌, 濕性膏狀毒餌, 有注射器裝和貼片裝兩種,這種產品對蟑螂的適口性較好,持效尚可,缺點是容易風乾,代表產品有曄康滅蟑膠餌等。
               
(三) 生物滅蟑類,採用對人類無害的環保方式滅蟑,主要品種有:
1利用不同生物(物種)的不適應性差異特點來達到滅蟑目的的,引發蟑螂自相殘殺和絕食死亡。我國的「螂平1號」是此類中的唯一產品;
2利用蟑螂病毒製造蟑螂瘟疫來殺滅蟑螂的。國產的「毒力島」是此類中的唯一產品。以上介紹的是比較典型和實用的蟑螂藥品種,還有有極少數品種或是因為效果,亦或是使用場合的局限而被省略。
               
下列雖然不屬於蟑螂藥的範疇,但它和蟑螂藥的作用比較類似,對此也作一點簡單的說明。
1 滅蟑陷阱:引誘蟑螂進入設好的圈套繼而殺滅之,如,曹大爺的蟑螂罐、蟑螂屋等。
2 超聲波滅蟑,這種方式因為效果不佳和使用過程會產生小劑量的超聲波輻射,現已逐漸淡出市場...
曾經有生物學家根據蟑螂的生態習性下了一個定論: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全球核子大戰,在影響區內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和甚至魚類等都會消失殆盡,只有蟑螂會繼續它們的生活!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人類身體 所能忍受的放射量為5rems,一旦總輻射量超過800rems則必死無疑。而德國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則達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倖存下來。現在美國政府用來消滅蟑螂一年的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大約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預算的兩倍。
               
它們大多數長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有所不同。當前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6000種左右,其中約有50種是害蟲,例如大家所常見的亞洲蟑螂。此外美洲蟑螂(美洲大蠊)、德國蟑螂(德國小蠊)、棕色蟑螂和澳洲蟑螂的分佈也十分廣泛。我國約有200餘種,常見的室內蟑螂有10種左右,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有德國小蠊和美洲大蠊。
               
德國小蠊,體形很小,長約10~15mm,成蟲為棕黃色,是北方地區常見的優勢種。除分佈於住房之外,在飯店、飲食店、醫院及艦船、火車、客機上都常見它們的蹤跡。
               
美洲大蠊,體形較大,體長約30~40mm,成蟲為紅褐色,在南方地區為室內蟲害的優勢種,其它地區分佈於下水道、暖氣溝、廁所、浴室及釀造廠、醬品廠等陰暗潮濕的環境。
               
蟑螂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東西。蟑螂的食物非常複雜,從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電線膠皮,硬紙板,肥皂,油漆屑,枯葉,紡織品,皮革,頭髮等等。昆蟲學家發現有12種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個禮拜,美國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個月,如果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仍然可以活3個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間過分擁擠的情況下,會發生同類相殘的行為。
               
蟑螂善於爬行,會游泳,危機時也可飛行。蟑螂的扁平身體使其善於在細小的縫隙中生活,幾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條件不好,較長時間內不吃不喝也不會死亡。蟑螂如上的特點,使其數量與日俱增,分佈範圍日趨擴大,已躍居成為頭號家庭害蟲。
               
蟑螂喜暗怕光,喜歡晝伏夜出,白天偶爾可見。一般在黃昏後開始爬出活動、覓食,清晨回窩。溫度在24~32℃最為活躍,4℃時完全不能活動。在熱帶地區,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動。北方地區,冬季有取暖設備的室內,溫度適宜,蟑螂可照常活動、繁殖。多數蟑螂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內,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也不易被藥劑殺死,條件適宜時即可孵化出幼蟲。
               
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強。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東西就叫卵鞘,卵就產在其中。一隻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一個卵鞘中,少則可孵出10只、多則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這同蟑螂種類有關。在美國東部,平均一個房子種居住著一千隻以上的蟑螂;而一對德國小蠊,一年只有可以繁殖為十萬隻後代!蟑螂的卵在卵夾內孵化,大約需要15天的時間。剛孵化出來的蟑螂是乳白色的若蟲,沒有翅膀。
               
像其它種類的昆蟲一樣,隨著它慢慢長大必須蛻皮。經過3~4次蛻皮之後就可以看到翅芽。德國小蠊需要6~7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的成蟲期,而美洲大蠊則需要10~12次。蟑螂的生長、蛻皮的次數和氣候因素,食物的獲得都有密切關係。通常這一過程在兩個月內完成。
               
生活於野外的蟑螂種類,大多以腐敗的有機質或枯枝敗葉等為主食;而棲身於屋舍的蟑螂,喜歡澱粉性的食物,在它們爬過的食物上,往往會把所攜帶的病原生物留下而傳播疾病。蟑螂進食時有個壞習慣:邊吃、邊吐、邊排泄,因此污染食物,傳播多種疾病,如痢疾、副霍亂、肝炎、結核病、白喉、猩紅熱、蛔蟲病等。
               
無論是什麼品種的蟑螂,其所傳播的病原生物有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肺結核菌、炭疽桿菌、癩病菌等及絛蟲類、蛔蟲類、血吸蟲類的卵等等。蟑螂還分泌和排泄出有異臭的物質,使人聞到後感覺噁心甚至嘔吐。泰國政府宣佈,今後不在允許以寵物的名義出售一種原產馬達加斯加的「巨型蟑螂」,也禁止普通個人擁有。
               
蟑螂個體適中,容易飼養,繁殖能力強,長久以來一直是生物學家喜愛的實驗品。蟑螂的食譜 蟑螂是晝伏夜出的家庭害蟲。白天蟑螂大多隱藏在廚房的角落,碗櫥的縫隙中,夜間四出活動找食吃。
蟑螂幾乎什麼都吃,香的、臭的、硬的、軟的。有時候它還會去啃書脊裡面的漿糊,把書咬破;鑽進電視機、收音機裡,把電線包皮咬壞;甚至能咬傷嬰兒的皮膚和手指。它還吃糞便、痰液和小動物的屍體。它邊吃邊排糞,身上弄得很髒, 粘帶病菌,污染食物,傳播各種疾病,比如副傷寒、痢疾、結核和急性肝炎等症蟑螂為雜食性昆蟲,幾乎什麼都吃,葷素不限,各種食品點心,尤其喜愛吃腐敗發酵的有機物。垃圾、糞便、死動物,麵包、糕點、饅頭、衣服、書籍、皮毛、中藥材、肥皂,從衣物到垃圾,連書上的漿糊都是蟑螂食物。水對於蟑螂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成長的幾個階段】 蟑螂是漸變態的昆蟲,整個生活史包括卵、若蟲或成蟲3個時期。
一、蟑螂是如何交配和產卵~雌雄成蟲在羽化後的一周左右就能進行交配。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出受精卵。雌蟲產卵在特殊的膠質囊內,形成卵鞘(卵莢)。卵鞘由雌蟲分泌物生成,光滑,質較堅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護其內胚胎的發育。卵鞘的形狀、雌蟲一生所產卵鞘數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數因種類而不同,就是同一種蟑螂也可因環境條件和營養狀況而有所差別。未經交配的雌蟲,也能產生卵鞘,但一般不能孵出若蟲。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個別種類有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未經交配可產生能育的卵。蟑螂產置卵鞘的行為因種類而不同,室內的蟑螂主要有3種方式。



A:雌蟲在產出卵鞘後1-2天,選擇比較隱蔽的場所,先在物體表面咬成凹陷,將卵鞘產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紙片等碎末把卵鞘蓋住。它們有時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棲息場所,如櫥、木(紙)箱及桌子的角落或雜物堆中。這類卵鞘含有足量的營養物質,滿足胚胎發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產置卵鞘方式屬於這一類型。



B:雌蟲產出卵鞘後,一直拖帶在腹端,並不產下,直到若蟲將從卵鞘出時,才從母體脫落。卵中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從母體獲得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加上卵鞘由母蟲攜帶,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如果卵鞘早期脫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國小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一類型。
                 


C:雌蟲先產出壁薄而柔軟的卵鞘,產卵在其中。產卵完成後,卵鞘又收縮進體內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蟲孵出。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種形成。蔗蠊的產卵方式屬於這一類型。
                 
二、蟑螂的卵期~卵呈窄長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齊的兩列。胚胎頭向孔縫。孵化時,若蟲向上頂,使閉合的卵鞘縫裂開而逸出。卵鞘中含卵數因種類而不同,即同一種蟑螂卵鞘中的卵數也可因環境條件以及產卵次數而在所差異,少則幾粒,多則達50多粒。卵鞘在溫度25℃,相對溫度60~80%條件下,卵期約28~90天。
                 
三、蟑螂的若蟲期~剛從卵鞘孵出的若蟲都聚集在卵鞘周圍,呈白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深,並散開活動,若蟲形狀類似成蟲,只是蟲體小,無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蟲發育緩慢。必須經歷多次蛻皮,逐漸長大,觸角和尾須節數也隨齡期而增長。若蟲最後一次蛻皮後,長出翅膀、羽化為成蟲。剛蛻皮的若蟲和剛羽化的成蟲也呈白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深,因而在一個種群中,可見一種蟑螂也可因環境條件而變化。若蟲期較長,一般歷時約30~450天。若蟲在喪失附肢或損傷觸角之後,可經蛻皮在下一齡重又再生。這類損傷再生也會增加蛻皮的次數。
                 
四、蟑螂的成蟲期雌雄兩性成蟲可憑他們的外部形態很容易區分:
A:雄蟑螂的尾端具有兩對附器,1對為分節狀尾須,還長有1對細小的針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對附器,即尾須,無針突。
B:雄蟑螂的體形一般都比較瘦小、細長、而雌蟲螂則肥厚,寬大。
C:在少數種類中,雄蟑螂的翅發達,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僅覆蓋到腹部的前半部,或無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點之一是週期長。以週期最短的德國小蠊而論,一般完成一個世代也需2個多月,最長的美洲大蠊等歷時1年有餘。生活史的長短不僅因種類而異,而且因不同溫度、營養等條件而不同。成蟲壽命也較長,德國小蠊最短約為100天左右,壽命最長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壽命長短也同樣因種類以及環境條件而不同。蟑螂的生活史週期長,它們的壽命也長。因此,一隻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產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產50多個,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強。
                 


五種蟑螂一個世代所需時間(天)
                 
種類 卵期 若蟲期 產卵前期 共需
澳洲大蠊 47.26 311.79 19.58 378.63
褐斑大蠊 45.04 246.18 14.92 306.14
黑胸大蠊 46.08 312.35 15.00 373.43
日本大蠊 33.50 184.00 9.80 227.30
德國小蠊 17.90 40-84 7-8 64.9-109.9習性  
                 
蟑螂喜歡選擇溫暖、潮濕、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這就是它們孳生所需要的4個基本條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築物內,一般都具有這些條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萬戶的衛生害蟲。
                 
喜暖愛潮是蟑螂的重要習性。不難發現,不管在飯店、家庭,還是在火車、輪船上,廚房總是侵害最嚴重的場所。就是在廚房,它們一般也喜歡棲居在靠近爐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晝伏夜出,這也是蟑螂的重要習性。白天它們都隱藏在陰暗避光的場所,如室內的傢具、牆壁的縫隙、洞穴中和角落、雜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別在燈閉人睡之後才出外活動,或覓食,或尋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時中,約有75%的時間都是處於休息狀態。蟑螂體扁,適於鑽縫藏洞,可以躲進很窄小的縫洞中。例如德國小蠊的成蟲和若蟲可躲進僅1.6毫米的縫隙,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它們在縫隙中棲息時,懷卵的雌蟲也可在4.5毫米寬的縫隙中棲居。它們在縫隙中棲息時,足緊貼著身體,尾須平伸或與支撐面接觸,觸角常伸向外面,不時揮動,保持警戒狀態。
                 
不同種類的棲息場所有所差異。德國小蠊多見於各類縫隙中,如管道周圍、牆縫、護牆板等的縫隙和地板之間的裂縫中。美洲大蠊亦喜棲息於大的洞孔,偏愛濕熱的環境,例如釀造廠發酵車間、豆製品加工場等,也常在陰井、下水道、地下室等處群居。黑胸大蠊多見於碗菜櫃、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處。

在冬天,它們多集居於廚房,緊挨爐灶和暖氣片等熱源附近棲居和活動。到了盛夏高溫季節,廚房溫度過高,它們分散遷移到別處,因而廚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佈擴大。蟑螂還有群居的習性。常可發現在一個棲息點上,總是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幾百個聚集在一起,這主要是由於信息素的誘集作用。蟑螂的成蟲和若蟲都能分泌一種「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腸墊所分泌,可隨糞便排出體外。在蟑螂棲居的地方,常可見它們糞便形成的棕褐色糞跡斑點,糞跡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見,在蟑螂防治中,搞好衛生、清除蟑跡是一項重要的措施。
                 
                 
               
                                                                                                         
蟑螂是雜食性昆蟲,食物種類非常廣泛。各類食品,包括麵包、米飯、糕點、葷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飲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習性,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對它們最有引誘力,所以有些地方稱它們為「偷油婆」。在食糖中,紅糖、飴糖對它們的引誘力最強。
                 
除了喜愛各類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倉庫、貯藏室等處,它們可啃食棉毛製品、皮革製品、紙張、書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陰溝和廁所等場所,它們又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甚而啃咬死動物。
                 
但是不同種類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別。例如德國小蠊愛吃發酵的食品和飲料,美洲大蠊喜食腐敗的有機物,而澳洲大蠊卻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等等。
正是由於蟑螂到處爬行,無所不吃,它們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體,再加上它們邊吃邊拉的惡習,成為一些病原體的機械性傳播者。
                 
水對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為重要。蟑螂能耐饑而不耐渴。如表2-3所示,美洲大蠊在只給干食不給水的情況下,雌蟲只能存活40天,雄蟲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無食,則雌蟲能存活90天,雄蟲能存活43天。a) 27℃, RH36—40%
                 
當處於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無食又無水時,蟑螂間會發生互相殘食的現象,大吃小,強吃弱,特別是剛剛蛻皮的蟲子,不能動彈,表皮又嫩,就成了競相爭食的獵物。
                 
                 
               
                                                                                                         
蟑螂的擴散有兩種方式,即主動擴散和被動擴散。

1.主動擴散
蟑螂的主動擴散是通過它們的爬行或滑翔而散佈到不同場所。它們的這項活動主要是為了尋找適宜的棲息環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包括溫度、濕度、食物以及隱蔽場所等。例如在室溫低的情況下,蟑螂多移居到靠近爐灶周圍的縫隙,或聚集到暖氣溝中等溫暖的環境。在酷暑高溫季節,在南方地區,它們可作遠距離的滑翔,躲在較陰涼的場所棲息,以避免過高的溫度。
蟑螂常為了獲取水分和適宜濕度而有趨濕性的活動,所以到了夜晚,它們往往爬到水槽裡,群集在茶水桶周圍,或停息在水管上。
室內蟑螂可以通過牆洞以及門、窗縫隙擴散到周圍鄰居,雖然擴散的範圍不大。在溫暖地區,它們可遷居室外,已如上述。
蟑螂很少發生大量遷移,只在環境條件發生突然變化,如洪水氾濫時,可見成群的美洲大蠊從下水道遷移,分別尋找適宜的新處所。
                 


2.被動擴散
蟑螂的廣泛分佈,有的種類遍佈全球,這是它們被動擴散的結果。在當今交通日益發達,運輸更加頻繁的時代,這種擴散方式尤其突出。
火車受蟑螂的侵害極其嚴重。臥鋪車廂的侵害率可高達40%,餐車更高。旅客隨身攜帶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運的貨物可能把蟑螂帶上火車。反之,火車上的蟑螂也可能被旅客和貨物帶到各地。飛機通常攜帶蟑螂較少,但也有發現。飛機上的蟑螂,和遠洋輪船一樣,可造成國際間的擴散。
                 
活動的晝夜節律
蟑螂晝伏夜出,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活動節律。據觀察,德國小蠊從19點開始活動,21—22點為活動高峰,在次晨2點出現小高峰,5點消失。黑胸大蠊自19點開始活動,20點即現高峰,到23點和次晨2點又會出現2個小峰,晨4點活動終止。

據觀察,在12小時晝夜交替環境中美洲大蠊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6個時期。
第1期:在黑暗開始前,活動水平開始上升。
第2期:黑暗開始後,活動明顯增加。
第3期:活動高峰期,歷時2—3小時。
第4期:活動水平突然下降。
第5期:在黑暗的後半期,活動保持低水平。
第6期:在天亮後5小時,或仍有低水平活動,或完全處於休息狀態。
                    
此外,德國小蠊雖然主要也是夜間活動的昆蟲,但晚上開燈,有時也不會使它們立即逃跑,甚而在明亮燈光下或白晝,也可以看到它們在桌面、牆上等處爬行。

季節消長蟑螂的活動和繁殖,和其他昆蟲一樣,受溫度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蟑螂的季節消長就是因氣溫變化而表現的種群或群落的數量變化。
蟑螂可攜帶致病的細菌、病毒、原蟲、真菌以及寄生蠕蟲的卵,並且可作為多種蠕蟲的中間宿主。
蟑螂已被證明攜帶約40種對脊椎動物致病的細菌,其中重要的如傳染麻風的麻風分支桿菌、傳染腺鼠疫的鼠桿菌、傳染痢疾的志賀氏痢疾桿菌和小兒腹瀉的志賀氏副痢疾桿菌、引起瘡癤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綠膿桿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腸道感染的大腸桿菌以及傳播腸道病和胃炎的多種沙門氏菌,如乙型傷寒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等等。蟑螂沿可攜帶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種致病菌,除了上述的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外,尚有如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糞鏈球菌等。
[/td][/tr][/table]


[ 此文章被麒雲在2009-05-07 19:23重新編輯 ]



麒麟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5-07 19:10 |
ba23867336yw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太噁了~
還有你說:有美洲蟑螂,個體最大,常作為寵物。
噁..........
到底蟑螂要怎殺阿~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11-02 19:3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731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