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菩萨的慈悲与忍辱—五 海涛 辑 十三、无二想故,当知是忍;十四、识业报故,当知是忍; 十五、庄严身故,当知是忍;十六、口演净言故,当知是忍; 十七、心清净故,当知是忍;十八、心坚牢故,当知是忍; 十九、言语自在故,当知是忍;二十、不忆想故,当知是忍; 二十一、善分别心故,当知是忍;二十二、护他心故,当知是忍; 二十三、修梵世行故,当知是忍;二十四、受人、天报故,当知是忍; 二十五、身相胜故,当知是忍;二十六、具妙梵音故,当知是忍; 二十七、除诸过患故,当知是忍;二十八、断诸荒秽故,当知是忍; 二十九、断一切不善根故,当知是忍; 三十、杀诸结贼故,当知是忍; 三十一、于恼害众生得超越故,当知是忍; 三十二、具足一切佛法故,当知是忍。 ◎是名菩萨三十二事修行忍辱而不可尽。 3.何故名曰菩萨净心? 一、其净心者能断悭惜,亦化他人令断悭惜; 二、其净心者能断破戒,亦化他人令断破戒; 三、其净心者能断瞋恚,亦化他人令断瞋恚; 四、其净心者能断懈怠,亦化他人令断懈怠; 五、其净心者能断乱心,亦化他人令断乱心; 六、其净心者能断愚痴,亦化他人令断愚痴。 ◎净心如是能断一切诸不善法,安诸众生于善法中,是故名曰菩萨净心。 4.菩萨何以具足成就六波罗蜜? 一、若不取色相即是具足檀波罗蜜, 二、若除色相即是具足尸波罗蜜, 三、若观色尽即是具足羼提波罗蜜, 四、若见色寂灭即是具足毗梨耶波罗蜜, 五、若不行色相即是具足禅波罗蜜, 六、若不戏论色相即是具足般若波罗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