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8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评分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2
[分享] 佛经共享之《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十万众俱。及诸菩萨八万四千,皆不退转无所从生,逮得权慧神通无极,随时而化救济三界,其名曰:文殊师利、光世音、大势至诸菩萨等咸来云集。七十二亿诸天子俱,皆志大乘。四天王、帝释、梵天王,各与四万二千诸释梵俱,悉慕大道。四方阿须伦王,难头和难龙王、和伦龙王、娑竭龙王、摩那私龙王、持地龙王、阿耨达龙王、山积龙王、降魔龙王、上月龙王,如是龙王,各从其民六万二千。金比鬼神、旷野鬼神、妙毛鬼神、普等鬼神、善普鬼神、善财鬼神、普像鬼神、无诤鬼神,是诸鬼王,各与等类百千众俱来诣佛所,皆各稽首以次就位,悉都专精志愿经道饥虚于法,身口意并加敬归佛,静心而听。
  尔时,国王太子、大臣百官、长者居士、民众大小、天龙鬼王,咸共供养随其所安。时佛明旦,着衣持钵与大众俱,天龙鬼王侍从左右上虚空中,四种莲华纷纷如雨,百千伎乐不鼓自鸣,皆作释梵雅颂八声,诣阿阇世就王之请。佛显神足光照十方,七宝莲华随迹处生,有化菩萨皆坐其上,光像分明不可称纪,绕城七匝而叹颂曰:

  “其导师至神, 所愍哀无量,
   方便护众生, 消病愈诸疮。
   能仁无所着, 心寂善调和,
   彼吼护世明, 今日欲入城。
   其意已解脱, 度生老病死,
   诸天众集会, 各怀欣乐志。
   其心甚坚强, 降魔并官属,
   释师子至圣, 尊导已来到。
   坏世众不消, 至真音难致,
   甚猛能制御, 行道亿千劫。
   意抱大慈愍, 普护于一切,
   今日真正觉, 当入王舍城。
   本所行布施, 难量无涯底,
   衣食众宝乘, 无复有计限。
   惠所爱男女, 妻室及国界,
   今彼释师子, 欲入国王宫。
   宿世施手足, 头目及耳鼻,
   普惠无所逆, 不贪吝重珍。
   总摄众功勋, 施一切所有,
   尊人以是故, 得入一切智。
   常以勤修学, 布施至戒慧,
   护戒无缺漏, 故曰真丈夫。
   逮戒照忍辱, 持功勋无量,
   彼寂然心定, 今日当入城。
   于百千亿劫, 行精进解脱,
   哀伤众生故, 心未曾懈倦。
   一心不可极, 已度于彼岸,
   音声越梵天, 今日欲入城。
   其圣明道慧, 无限不可量,
   不可得边涯, 假喻如虚空。
   人中宝如是, 智德不可尽,
   缘从达众行, 严净至尊惠。
   因坐佛树下, 降魔及官属,
   逮无退道明, 永安无忧戚。
   道圣转法*, 所度不可极,
   今日释师子, 欲入王舍城。
   若有发道意, 我当得成佛,
   处世逮究竟, 诸相三十二。
   常兴意无量, 至诚发道心,
   辄归于最胜, 供养人中圣。
   欲断淫怒痴, 消众尘劳秽,
   志降伏一切, 无益瑕疵难,
   便宜速行诣, 释师子圣尊,
   奉贡众好养, 恪心不可限。
   若欲生天上, 天帝释梵王,
   百千亿诸天, 所知见宗仰,
   常遭值安乐, 在天不失时,
   当诣释师子, 所宣辞至真。
   其欲慕圣帝, 王于四方城,
   自然致七宝, 令我逮尊贵,
   千子诸德具, 殊杰甚勇猛,
   常勤奉事归, 至真大尊人。
   若好尊者位, 长者积财宝,
   其生业广大, 常游得自在,
   眷属悉豪贵, 端正颜殊好,
   当诣释师子, 名好物供尊。
   其有已解脱, 方应求度者,
   咸当谛听受, 大圣说寂寞,
   以闻甘露句, 寂然无忧患,
   人中之尊导, 音声甚难值。”

  于时,王舍城中无央数众,闻此叹颂劝训之音莫不欣悦,皆发道心,各赍众华诸杂妙香,幢幡宝盖伎乐百千,出城迎佛,稽首足下,退从佛后。世尊入城足蹈门阃,地则寻时六反震动,箜篌乐器不鼓自鸣,妇女珠环相[打-丁+长]作声,天雨华香其下纷纷,盲视聋听哑言跛行,病愈狂正拘躄得伸,诸被毒螫毒螫不行,裸者得衣,贫者得财,飞鸟走兽相和悲鸣。当尔之时,众生慈心无淫怒痴,灭除贡高猜恚恨疑,和悦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身如子,各各欣喜而叹颂曰:

  “人中之上,如月盛满, 为正导师,丈夫师子。
   世尊入城,利益众生, 普安一切,盲聋视听。
   饥饱寒温,乱者得定, 贫者得富,狂邪得正。
   诸天在上,散雨华香, 作众伎乐,以为供养。
   众生慈心,无三毒名, 下心悦意,除憍慢情。
   如父如母,如弟如兄, 如身如子,心同意并。
   世尊法泽,等润十方, 天人群类,解无希望。
   功勋如是,所现难量, 十方威德,班宣三藏。”

  于时城中,有贵姓子名弃恶,遥睹世尊行步正齐,容仪端正威神光曜,诸根寂定恬淡玄默,和雅其性如水澄渟,中表清净犹猛师子兽中之王,如日初出照于朝阳,譬月盛满众星中明,佛在大众巍巍堂堂,相好昉着汪汪洋洋,心怀欣悦敬进迎佛,稽首足下右绕三匝,叉手自归长跪白佛:“愿闻菩萨为行几法,疾逮正真为最正觉,从心辄成严净佛国?唯垂愍哀分别具说。”
  佛言:“善哉!弃恶菩萨,乃问如来严净之德,是诸菩萨众行殊特。谛听!谛受!善思仪则。”弃恶菩萨一切众会,莫不喜踊一心恭肃,皆前礼佛受教而听。
  佛言:“菩萨有一法行,疾成正真为最正觉,从心辄成严净佛国。何谓为一?心常哀愍济度众生,兴发至真仁和道心。何谓至真仁和道心?曰以发道心不行诸法。何所不行?曰不行三垢家业诸利,志存出家不猗众养,从心本愿常崇斯法。何谓出家所崇法行?曰修正真行奉一切法。何谓正真一切之法?曰分别晓了阴种诸入。何谓阴种何所晓了?曰有为、无为法皆是五阴,解阴如幻所着,名为知阴本空,是谓晓了幻法本寂,从对而有,剖判本末不见,有二不见,无念亦无望想。此乃专修奉行出家,成菩萨行不舍众生。所以者何?能自调已畅达诸法,尔乃习辩为诸法众生,不得众生亦无诸法。”
  佛言:“族姓子,是为菩萨一法之行,疾逮正真为最正觉,从心辄成严净佛国。”弃恶菩萨,闻佛所说欣悦踊跃,即便逮得不起法忍,身升虚空去地七仞。彼时众中睹斯变化,有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万四千天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时佛因笑,无数光色从其口出,照于十方无量世界,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贤者阿难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以偈赞佛:

  “游于诸法度无极, 最胜至真导以力,
   皆了众生化上智, 唯愿宣现是笑义。
   十力已达往过世, 愍哀亦畅将来业,
   悉明现在十方事, 今用何故显笑意?
   解于众生之所行, 今如师子睹诸心,
   其智慧明无等侣, 唯宣众人调法御。
   诸天亿垓普来集, 咸共叉手礼至圣,
   愿演第一妙光音, 无数众会观法器。

   其慧度无极, 世俗无畴匹,
   皆知一切人, 善恶行所趣。
   至仁今所笑, 愿为分别义,
   当决众疑网, 普宣最尊法。
   今诸会大众, 巨亿百千载,
   以法故云集, 诸比丘默然。
   如敬修供养, 百千伎乐音,
   奉行靖心听, 唯愿决众疑。”

  佛告阿难:“汝乃见此弃恶菩萨住空中不?”
  对曰:“已见。”
  佛言:“阿难,是弃恶菩萨,却后六百二十万劫当成为佛,号曰寂化音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世界名安隐,劫名离音。其国比如阿閦如来妙乐世界,功勋严净等无有异。”佛叹是已,乃便诣王阿阇世宫。
  王及夫人、太子、百官,华香伎乐欢喜迎佛,稽首足下退在佛后。佛入就座,菩萨圣众名以次第坐如常位。王睹坐定寂静无声,与后、太子手自斟酌百种供膳食皆饱讫,行澡水毕,兼施奇宝好衣贡佛,别取小床在佛前坐,专心叉手听受道教,欲化中宫及来会者。
  尔时,王阿阇世长跪白佛:“唯然,世尊,嗔恨厌嫉从何所生?其愚无明从何所来?慧何所灭?”
  佛告王曰:“从其吾我生嗔恨厌嫉,住于自大则生其愚,不别正谛是曰无明,见正从谛斯则为慧。慧除众恶如明消冥,见正从谛亦复如是。”
  王重启曰:“见正从谛愿分别之。”
  佛言:“大王,法本空无从意生形,解意无处则无去来,了一切空是为见正,见正不转则曰从谛,具解如是乃曰为了。”
  王闻佛言应心说法,欣然大悦善心生焉,即便叹曰:“善哉!世尊,至未曾有,斯则如来之善言教。假令我身中寿终者,心不疑乱必能奉之。”
  佛从座起,与诸大众即皆俱还于灵鹫山,敕诸直使布设众座,请诸会人皆令就坐。
  时,舍利弗承佛圣旨,即从坐起,偏袒右臂,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向城中弃恶菩萨,所问微妙严净佛土,世尊即答粗举义要,弃恶寻便受佛记拜,闻者解释各获果证。意不达者咸用瞢然,唯愿世尊,加哀重说具敷演之,令诸菩萨坚固其行,住于正道而不动转,成一切智降魔官属,摄诸异学灭诸尘劳,劝化邪业使入正道,舍小乘地转不退轮,具悉至愿利益众生,蒙严净力致无限明,未度者度未成者成。今现众会族姓子女,虚心乐闻,唯重散说,愿令法泽润及后世,加哀慈念当为众会。”
  尔时,世尊心念:“是法微妙殊特,乃是菩萨大士之业,今当班宣不宜小会,宁可现瑞感十方世界。”即如所念,便放其身毛孔之光,普照十方恒沙世界。
  十方诸佛各遣菩萨,神智无量微妙明达,各从菩萨百亿之众,皆现神变来入忍界,见能仁佛供侍拜谒,稽首佛足各自陈曰:“睹佛光瑞垂恩见接,凭恃四等听受法说。我本土佛而见难曰:‘汝曹何为诣忍世界?忍土五逆,刚强弊恶,贪嫉淫妒骂詈咒咀,心多嗔毒转相伤害,粗犷[怡-台+龙]悷侜张难化,勿至忍界自深劳秽!’我等皆复重自启曰:‘力能堪任来至忍界!正使遭值众恼诸害火烧刀割终无恨意。世尊及诸正士,乃能劳谦忍诲群生,愿乐礼侍咨受深经。’我本土佛乃见遣听,重复敕曰:‘往族姓子,从意顺时,牢自持心慎勿懈疑。如我本土百千劫行,不如忍世精进一旦!’是故世尊,历恒沙界不以为远,愿闻世尊说严净经,及诸正士论讲要言。”
  于是弥勒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臂,长跪叉手前诣佛所,以偈叹曰:

  “无量威德闻十方, 光照上下恒沙界,
   一切众生无能称, 人中圣慧不可议。
   十方世界恒沙国, 菩萨大众为法会,
   用乐道法亦恪住, 唯人中尊宣法训。
   世尊名称遍十方, 禁戒三昧智慧然,
   仪好无动如师子, 犹若日光曜虚空。
   诸天龙王及鬼神, 其比丘众比丘尼,
   清信士女叉手住, 愍哀安住唯宣法。
   以知过去及当来, 分别晓了今现在,
   为众生本所应度, 以律开化决狐疑。
   云何菩萨造立行, 国土严净光所照?
   何因具足众大愿? 唯人中上宣此意。
   何缘此等无贪嫉? 何谓禁戒无所犯?
   以何为众修勤行? 因群黎故行愍哀。
   何从奉行无数劫, 用精进故势力上,
   智慧不倦脱无为, 济度众生勤苦患,
   其意清定恒一心, 行净脱门住禅思,
   修无所着如莲华? 云何立行消殄欲?
   从何奉行深妙业? 何因志行度世法?
   何缘伏魔及兵众, 以降化之即成佛?”

  于时,世尊告弥勒曰:“布法高座,如来今当并为十方诸菩萨众,敷演往古性和佛国功勋严净愿行法典。”
  弥勒受教,即心念言:“如来何故使我施座,不令阿难、目连等乎?”
  文殊师利即知弥勒心之所念,便答弥勒:“当知如来使仁布座,说是法时,非诸声闻、缘觉之等所能受持,纯为菩萨宣是法耳!”
  于时,弥勒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为佛设座高四百万里,以无数宝而校成之,天缯綩綖而布其上,座之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佛起升座,三千世界六反震动。
  于时,如来告舍利弗:“菩萨有四事法具足所愿。何谓为四?一曰、志性仁和;二曰、愍哀众生;三曰、精进不懈;四曰、一心常安,习善亲友。是为四法具足所愿。”
  佛告舍利弗:“菩萨复有一法不失所愿。何谓为一?于是开士,当学追慕阿閦如来宿命本行菩萨道时,志愿出家乐沙门行,世世所生不违本誓,乃能进至得如来号无所从生。是则菩萨第一之利用,舍家故得致十德:一者、无有贪欲放逸之态,二者、常好闲居不习愦闹,三者、常奉佛行舍远小节,四者、弃捐痴冥无益之法,五者、不慕妻子家居恩爱,六者、释置恶趣非法之患,七者、摄取安乐天上善处,八者、未曾违失宿命本德,九者、诸天爱敬常恋侍卫,十者、诸龙神王常拥护之。是为十德。若有菩萨不舍大乘慕度众生,常当追乐出家之业,是为一法不失所愿,随志所好致何佛土,如意辄成严净佛国,是则菩萨第一善利。”
  佛告舍利弗:“菩萨复有二事法不舍所愿。何谓为二?一曰、不乐小乘,不学其行,不与从事愿开度之,不说其法用教化人;二曰、常以无上正真之道,劝进众生令成佛法。是为二法,勤心正真等诲不倦,则便逮受十功德福处。何谓为十?一者、摄取佛土无小乘学;二者、纯诸菩萨圣众来会;三者、诸佛世尊常念护之;四者、十方诸佛所见叹誉,称其功德面为说法;五者、发微妙心常修正真;六者、不愿天帝释、梵王,心常精勤志存正道;七者、若生人间作转轮王,主四天下以道教导;八者、所生之处不违道业,常见诸佛无上正真;九者、诸天人民所见爱敬;十者、受不可计无量功德。是为十处。所以者何?说能化度一佛国众生之类,皆令致得无着果证,不如菩萨弹指之顷,劝化一人发无上正真,何况十处功德妙深,随意所欲在取何国,如愿辄成严净之德!是为二法不违本愿。”
  佛告舍利弗:“菩萨复有三法不失所愿,能具功德严净佛土。何谓为三?一曰、尊乐闲居心习靖寂,二曰、常以殷勤谨护禁戒未曾阙漏,三曰、常惠法施无衣食望。是为三法,坚护禁戒行菩萨禁,因此辄逮十无畏:一者、能护戒行入于城邑,若至聚落心无所难;二者、若在众会说法勇猛;三者、入众中饭食不恐;四者、在家讲颂心无所惧;五者、若入精舍亦无所畏;六者、居在圣众不怀怯弱;七者、言谈说事不以恐惧;八者、往奉师父及诸和尚,恭恪不慢无畏所犯;九者、若有所说,常抱慈心心不畏恶;十者、若受衣食、床卧、医药亦无所难。是为十。又加十事乃具严净。何谓为十?一者、不畏恶业,二者、不贪亲族,三者、不求名称,四者、不慕家种,五者、不姤种姓,六者、常知止足,七者、衣食床卧、病瘦医药而知节限,八者、虽在家居叹说道法,九者、诸天往造稽首礼侍,十者、未曾思念非宜之想,心常念佛,欣然专精无衣食意,是乃具足严净佛土。又复十事受德名称。何谓为十?一曰、弃舍众会不慕因缘,二曰、常习宴处不思城邑,三曰、心存禅思无有邪念,四曰、不志多事愦闹之中,五曰、心常念佛无他之思,六曰、不舍身安而为危害,七曰、净修梵行未曾中碍,八曰、以少事故得三昧定,九曰、闻所说义要妙章句识念不失,十曰、如所听经解义归趣能为人说。是为十法。”
  佛告舍利弗:“复有四法不失所愿。何谓为四?一曰、菩萨所作言行相应,二曰、弃捐自大,三曰、舍于贪嫉,四曰、见他人安代之悦豫。是为四。又有四事至诚谛教。何谓为四?一曰、所生之处口常清净气优钵香,二曰、言辞辩慧无所阙漏,三曰、诸天世人皆保信之,四曰、不失好声必获佛音。是为四。复有四法所修训诲。何谓为四?一曰、不生三趣无憎恶者,二曰、所学不慕九十六种所见迷惑,三曰、怨家恶友不得其便,四曰、天上世间咸共归礼。是为四。复有四法流布训诲。何谓为四?一曰、不舍布施之心,谷米踊贵因时惠施;二曰、不慕世荣所有财业;三曰、往奉自归禁戒之士;四曰、若有布施不怀贪嫉。是为四。复有四法,可悦他人心知止足。何谓为四?一曰、是众生等是为我所吾当安之;二曰、斯等贪财依怙身力以为无双,菩萨加哀施以所安,当计财业非是我侣,常畏五分侵夺无期;三曰、若多财宝,妻子炽盛眷属丰饶,不以信乐不恋国土,何况他人望于众生!四曰、志未曾求非业钱财行在诸俗。是为四法,菩萨行是不失所愿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复有五法不失所愿。何谓为五?一曰、常乐经法勤求道义;二曰、知无数世所生往反;三曰、以闻经法,如诸佛行成就功勋;四曰、所从听经每事问义,造立何行具足疾成;五曰、若闻经法寻能奉行。是为五法,不失所愿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复有六法不失所愿。何谓为六?一曰、好喜布施心无悭嫉,以身施与不惜寿命,不爱妻子异女眷属,心无希冀不怀妄想;二曰、菩萨在家若出行学,宁失身命不犯禁戒,谨慎守护常住梵行,兴发众生以戒劝助;三曰、知身假借诸法如幻,坚住忍力逆对不起,设遭毒害刀杖、加刑恶骂、咒咀愁恼之患,未曾起意而有恨心;四曰、奉行精进心无所着,深念非常如救头燃,行止卧觉未曾懈废,设火烧身心不退却;五曰、专心守静寂无他念,入无生寂伏想不起,心如灰灭形如枯朽;六曰、见正从谛灭除邪伪,晓了三界如响如幻,法无常名如水月形,愍哀一切劝诲众生。是为六法如愿辄成,具足功德严净佛国。”
  佛告舍利弗:“复有七法不失所愿。何谓为七?一曰、一切所有而以布施,所可施者亦无所获;二曰、奉戒不亏不想所禁;三曰、劝于众生不起法忍;四曰、以精进行不得身心;五曰、成就禅定一心摄念;六曰、具足智慧不怀希望;七曰、常志念佛舍众希望。是为七法,所行具足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复有八法不失所愿。何谓为八?一曰、所宣不说无益之言,二曰、以布施事用为庄严,三曰、其心柔和而无粗犷,四曰、恭敬法师不怀轻慢,五曰、常行谦恪下意顺众,六曰、性行清白而无沾污,七曰、若不持戒知报应事,八曰、不自伤行不毁他人。是为八法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复有九法不失所愿。何谓为九?一曰、常护身行令不亏失,二曰、口言谨慎而无缺漏,三曰、将护其意使无邪想,四曰、弃去贪欲心无所着,五曰、刈除嗔恚心不起恨,六曰、灭愚冥业不为闇昧,七曰、常行至诚而无欺惑,八曰、行慈坚固心不移易,九曰、依善知友未曾舍远。是为九法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复有十法不失所愿。何谓为十?一曰、闻地狱苦心怀恐惧,奉修哀心;二曰、闻畜生苦亦复怖懅,兴随道哀;三曰、闻饿鬼苦亦复畏难,发起大慈;四曰、闻天上安亦复不喜,常兴大哀;五曰、闻于人间谷米踊贵、弊恶加害而兴慈仁;六曰、心自念言加勤精进悉忍众苦,乃使佛土严净无量;七曰、令无三苦众恼之患;八曰、使其佛土丰饶平贱;九曰、人民安和寿命无限;十曰、皆自然生无所名属,至成无上正真之道。是为十法所愿不失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萨执华诣如来时,若诣塔寺,当作是念:‘愿使众生心意软净,颜貌和悦,如华软妙形色香洁,见莫不欢爱之欣悦。愿成佛时令我国中,香树妙华周匝普遍,衣被、饮食、杂彩幡盖、金银珍宝皆自然生;其土人民禁戒清净,心意柔软和雅其性,逮深法忍神通无上。’又舍利弗,菩萨所为先人后己,念安一切如父如母,见人得安欣然代喜:‘愿成佛时生我国者,皆令安和无嫉妒疑,恬然入定心无念思。’又舍利弗,菩萨护口未曾犯失,不可之言不加人物,语常如法非义不出:‘愿成佛时生我国者,言辞柔和无有不可,语声八种出口和雅。’又舍利弗,菩萨戒净身口意善,复劝他人使行己善,令转相教普及一切:‘愿成佛时生我国者,令身口意完净无漏,神通具足在所至凑。’又舍利弗,菩萨所游兴隆道化,常以正真开度男女,未曾讲论小乘之语:‘愿成佛时生我国者,不闻声闻、缘觉之行,转不退轮逮最正觉,令纯淑行流布无极。’又舍利弗,若有菩萨不嫉彼供,不断他养,见人得供代之悦预:‘愿成佛时生我国者,无贪嫉名皆获法利。’又舍利弗,若有菩萨不自称善,不说人短,不讲众僧比丘尼阙,闻见人论有如己犯:‘愿成佛时生我国者,皆令清净不闻罪名。’又舍利弗,若有菩萨慕求经道如渴欲饮,志存正真不好异法:‘愿成佛时生我国者,皆乐经道慕求正法。’又舍利弗,若有菩萨常作音乐歌颂佛德,供养如来若塔形像,以是德本劝助学者:‘愿成佛时,百千伎乐不鼓自鸣,演八法音闻皆欣悦,开发道心悉获正真。’又舍利弗,若有菩萨见众生心放逸驰骋,开视正要使不愦闹:‘愿成佛时生我国者,使无乱志,摄念入定以禅为食,众想寂灭皆至正觉。’”
  佛语舍利弗:“假使如来以劫之寿咨嗟佛土,成就功勋不可究尽,而譬喻之,今粗为汝略举之耳!若有闻是菩萨行德,思齐慕及逮志不疑,亦当成其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萨复有三法,疾逮正觉,不失所愿如意即得。何谓为三?一曰、所愿特尊与众不共,二曰、所行安谛而不放逸,三曰、如所闻法奉行不惓。是为三。”
  舍利弗言:“善哉!至未曾有,如来善训道品备悉,所愿成就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尔所云,如来作佛积行所致,不以饰辞巧言成道。放逸行者自误入冥,堕四颠倒,没生死河求出难得。若有菩萨闻是经者,愿乐奉行立不放逸,必当成就如上所教。”
  于是会中,八万四千菩萨即从坐起,叉手自归,同发声言:“我等世尊,愿皆奉行如佛训教,具足所愿从行得道,除去饰辞放逸之巧,备悉弘誓戒德之要。愿使一切悉行敏诲,以行自严去众秽操。”
  时佛欣笑,口中五色光出照于十方,还绕身三匝从顶上入。贤者舍利弗,前白佛言:“何因缘笑?今佛既笑,必当有意。”
  佛告舍利弗:“汝宁见此诸族姓子师子吼不?”白言:“已见,世尊。”
  佛言:“是族姓子于后来世,竟百千劫皆当成佛,号曰净愿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国土严净犹如西方安养之国,功勋严净等无有异,其寿命等亦无差别。”又问云:“何其寿命等亦无差别?”佛言:“各寿十劫。”
  尔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白佛言:“文殊师利童真,诸佛所叹咨嗟功德,今当久如成最正觉?”
  佛言:“汝自以是问文殊师利?”
  寻如佛教,前问文殊师利:“仁尊,久如当成无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当作是问,仁为志学无上正真道乎?所以者何?假使吾身学佛道者,当作斯问。吾不求道,当何因成最正觉?”
  又问:“仁不以众生求最正觉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众生不可得故。假使吾得众生处所,当为众生志求佛道。所以然者?无有吾我、人、寿命故,由是之故,身无志求亦无退转。”
  又问:“仁不求佛慕佛法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佛法。若使众法无有众漏无受因缘无想,是志佛道,解了若此逮一切法。又如仁问逮立佛法,随仁意答,谁求志者?色志佛道乎?色志本净志佛道乎?其色本无志佛道乎?色自然、色悉空、色恍忽、色本净、色寂然,以此色法志求佛道成正觉乎?”
  答曰:“不也。色不志道本净自然以空寂然,诸色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觉法亦如是。”
  文殊师利又问曰:“痛想行识及与识法,志求佛道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五阴识法不成正觉。于意云何?其外五阴我、人、寿命,可言有处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我当分别,以何等法志求佛道成最正觉?”
  又问文殊师利:“其阿夷怙新学菩萨,闻是教训将无恐怖乎?所以者何?仁之名号一切导首,为众重任而今造证,为诸菩萨颁宣诸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法界不恐,本际不惧,闻佛说法无所畏难。其恐惧者则怀忧戚,无忧戚者则离尘埃,彼则解脱,其以解脱则无所着,以无所着则无复转,以无复转则不复脱。其不脱者彼无从来,以无从来亦不从去,其无从去则无所愿,其无所愿则无志求,其无志求则无退转,以无退转,若不退转便不退转,空无不转无想不愿。斯本际者佛法不转,佛法无作无有边际,佛法无着则无所倚,佛法无行亦无精进,亦无所行无有教令,其诸佛法假有号耳!又计空法无所从生,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又计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无尽不起,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
  又问文殊:“为谁说是?”
  文殊曰:“其恐怖者乃有妄想,以有妄想,心自念言:‘我身当得成最正觉。’缘是之故便起道意志存正觉。于意云何?从来未曾有觉成空不?”
  答曰:“无也。”
  文殊又曰:“世尊不云一切诸法等如虚空?”
  答曰:“有是。”
  文殊又曰:“道犹虚空等亦本无,虚空如道,道如虚空,空之与道则无有二不可分别。其解斯等,则无所知亦不无慧。”
  文殊师利说是语时,四千比丘漏尽意解,十二垓众得法眼净,九万六千人从古以来未发道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四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复问文殊师利:“发意久如应发道心?”
  文殊答曰:“止!族姓子,勿怀妄想,一切诸法皆无所生。假使有说‘我发道心’、‘吾当行道’堕大邪见。所以者何?今观察心,都永不见心发道意,亦复不观彼发道心者也。吾亦不见道心所存,吾由是故不发道心。”
  又问:“仁者,以无所见,今何以故宣此章句?”
  文殊答曰:“无所见者乃为等教,无所见趣,名是章句平等言辞。”
  又问:“何故言曰趣平等乎?”
  文殊答曰:“如族姓子所言等者,无若干故。其平等者彼无行法,于其平等无有譬喻,不见诸法是乃平等。若宣斯训则宣一业,若寂然业无有尘劳,不为嗔恨而说经法,不有断灭、不计有常,不起不灭,不有吾我亦无所受,不举不下不高不卑;虽有所说,无有妄想亦无思求。若族姓子,有晓此法而奉行者,乃曰平等。又有菩萨广入于法,不见若干,亦复非一乃曰平等。其平等者则无偏党,其无偏党是甚清净。”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文殊师利所说巍巍乃如是乎!发道心以来为几何耶?众会思渴愿乐欲闻。”
  佛言:“族姓子,文殊师利在深妙忍,所入深忍不逮得道,亦不得佛复不得心,以无所得故不说之,久如发心为发道意,唯佛今当为汝解说本初发心。乃往过去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乃尔世时有佛,号雷音响如来至真等正觉,乃在东方,去此七十二垓佛土世界名曰快成,其佛土在彼颁宣道教,弟子声闻八十四亿百千垓众,诸菩萨等复倍是数。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安拔号为法王,治以文法王四天下,王有七宝。圣王尔时往诣雷音响如来所,供养尽意八万四千岁随其所安。王心念言:‘我已积功德行难量,不用斯心,宁以德本并修劝助。’复更思惟:‘以德劝助当求何劝?天帝、梵王号、转轮圣王、声闻、缘觉耶?’适发是意,上虚空中演大音声:‘大王,如是莫兴贱意,当发无上正真道心!’王闻是言即时大悦,王弘慈心不转道意。所以者何?用其天人开示意之故,知我心念。时,安拔王与大众俱九十六亿垓人,往诣雷音响如来稽首足下,右绕七匝退住一面,以偈叹曰:

  “欲问殊胜法, 以奇雅答我,
   云何人在世, 而致最超异?
   以普俱供养, 自归于世护,
   用无所着心, 永无所劝助。
   世尊察知之, 吾独寂发心:
  ‘以兴广供养, 云何劝助之?
   志天帝梵王, 为四方之王,
   若求于声闻, 当慕缘觉乘?’
   我适发是念, 空中宣洪音:
  ‘仁者慎莫得, 劝助下劣心。
   当为一切故, 兴发微妙心,
   开显大道意, 饶益于世间!’
   今欲问于佛, 在诸法自由,
   云何起发心, 不失于道意?
   唯说斯义趣, 何因逮是处?
   如我所像人, 而发菩提心,
   天中尊愿说, 宣上妙章句。”

  “大王且听之, 当宣以渐训!
   愍哀于众生, 乐住于法本,
   如所誓志愿, 转得成所趣。
   吾亦往宿世, 因发起道心,
   愍哀于众生, 而兴斯誓愿。
   如本所志愿, 亦若心所念,
   逮无动佛道, 在世寂上圣。
   大王当强志, 造立极上心,
   若修诸正行, 仁亦当成佛。”

   以闻是言教, 王意便欣然,
   在一切普世, 颁宣师子吼:
  “假使于本际, 不知生死元,
   为一一人行, 如若干众生。
   今发于道心, 在一切世间,
   普请于众生, 令不堕贫匮。
   从今日以往, 假使生欲心,
   辄当欺诸佛, 现在十方圣。
   若生嗔恨厌, 嫉妒及贪苦,
   未曾犯不可, 至成人中尊。
   常当修梵行, 弃欲舍秽恶,
   当学于诸佛, 戒禁调和性。
   不以斯四色, 疾成佛正觉,
   用心切之故, 当行于本际。
   常严净佛土, 无限不可议,
   当宣传名称, 通彻于十方。
   唯圣见授慧, 成佛人中上,
   令其心清净, 永无众犹豫。
   常修治身行, 口言亦如是,
   亦当净心念, 不犯众瑕疵。
   假使我成佛, 在世人中尊,
   以是正真言, 地当六反动。
   设我言至诚, 真正不虚诈,
   由是见证明, 虚空宣伎乐。
   若实不谀谄, 无贪嫉不厌,
   以是诚信故, 雨清净意花。”

   适宣斯言已, 至诚言无异,
   十方亿万国, 则六反震动;
   于上虚空中, 有巨亿音乐;
   天雨杂意华, 积地四丈九。
   其王以学是, 二十亿众人,
   口宣柔和音, 必成佛上道。
   二十亿众等, 一切建佛道,
   见王发大道, 亦效学洪业。

  佛语师子步雷音菩萨:“欲知尔时安拔王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则今文殊师利身是也。发道心已来,如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佛土满中尘;逮无所从生法忍已,过六十四江河沙劫。于彼世等则具十住,成就十力,普备一切诸佛道地辨诸佛法,从初以来未曾一反生心而有发意也,皆以逮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我亦不念言当云何成最正觉。其二十亿人,在往古雷音响如来所发道心者,悉已逮致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已转法*,为诸众生兴立佛事,灭度去已;悉是文殊师利之所劝发,皆悉供养勤修众行,六度无极,普以执持传宣正法,于今现在适有一佛说法未灭度耳!下方界分,去是四十四江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地底,其佛号持地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法,与无央数诸声闻俱,其寿无限。”佛说是往古喻时,七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仁者在往古佛,具一切法如来十力,已备十地,用何等故不成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不以往古过去诸佛一切诸法成最正觉。所以然者?此言得道则为不得,亦无所逮。”
  又问:“云何具足佛法?”
  答曰:“具本无故。”
  又问:“云何具足本无?”
  答曰:“备悉虚空乃具本无,晓了虚空及诸佛法本无之义,等无有二不可分别。”
  又问:“云何以具一切诸法?”
  答曰:“具足五阴,乃能具三界一切,普备十方诸佛之法。”
  又问:“云何具足诸色?”
  答曰:“仁等见色,色有常乎?若无常耶?”
  答曰:“不也。”
  曰:“诸法有常、若无常乎?又彼五阴有增、有减耶?”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是故族姓子,若于诸法不增不减,故曰具足。”
  曰:“何以具足?”
  答曰:“备诸法慧不所解,亦如如慧不转,尔乃不知诸妄想处,以无妄想不造具损,其不具损乃曰平等。是故族姓子,等见诸色尔乃等见一切诸法,痛想行识亦复如是等无有异。”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又察仁者逮得法忍以来,久远悬绝迥邈巍巍,如是不一发心‘吾当得道’,仁者云何劝化众生使发道心?”
  答曰:“吾不劝众生令发道心?”
  又问:“何故?”
  答曰:“众生不实,众生寂寞所在颠倒,故劝化之令发道心。假使众生不处颠倒,则无有道,何所发乎?吾以是故,不劝众生使发道心,亦不化之令悉求道。所以然者?无所想者乃曰平等,其平等义无所志求亦不退转,是故名曰无所归趣、无所从来。当观生死,所谓平等斯章句空,空无志求。又族姓子,向者所问逮得法忍以来,久远悬绝迥邈巍巍,如是不一发心‘吾当得佛’?卿宁见心,以何等心得成佛道?”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心者无形,不可睹见。”
  “道亦复然,亦无形色复不可见。所以道者?假有号耳!所曰言心及与佛道是悉假托。是故,族姓子,吾宣斯辞,不一发心‘吾当得佛’。其无发心无所生亦无所毁,以无所生无所毁者,乃名曰逮。”
  又问:“何所是时曰约时,乃曰为时耶?”
  答曰:“族姓子,所云时者畅平等觉,所可觉者不增不损,永不起想亦无所灭,尔乃名曰随其等时,其不妄想本无本,是则名曰随等时也。若逮正见,等于平等达于诸法,都无所获则不造计,若干种品一无所念,尔乃名曰随等时也。若身证明一切诸法,诸所相者皆为法相,晓了如是故有心着;若无有相则无所倚,尔乃名曰等随时矣!”
  又问:“何谓为逮?”
  文殊师利答曰:“无所行也,谓名所迹故曰为逮。而于三界悉无所行,假有斯辞其得尘劳则不能逮。所以然者?意无所存斯法无言,以是之故不可逮得。又族姓子,无所得者乃曰为逮,其无所言则不逮法便无所住,若不得法乃曰为逮。”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唯如来说,文殊师利成佛道时国土何类?”
  佛告之曰:“汝以是语问于文殊师利?”
  即受佛教问文殊师利曰:“仁成佛时国土何类?”
  文殊师利答曰:“族姓子,若仁好乐佛道者,当问成佛国土何类?”
  又问文殊师利:“仁者,不乐佛国土乎?”
  答曰:“不也。”
  又问:“何故?”
  答曰:“其有所乐则为乐欲,其乐欲者则有恩爱,其恩爱者则有所受,若有所受则有苦患,其苦患者则无有护,是故吾身不成正觉。所以者何?无所得故,若不得道是故无乐。又如向者仁之所言,国土何类说其本末?吾不堪任自亏其身。所以者何?若有菩萨用叹己故,便自亏灭佛及国土功勋严净面见如来无极法藏。”
  时佛告曰:“文殊师利,宜用时说成己佛土功勋严净,以何志愿如来听之。或有从仁闻说所愿,诸余菩萨缘是发意具足斯业。”
  文殊师利答曰:“唯然!不敢违教。”即从坐起,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叉手白佛:“唯承圣旨今当宣之!若族姓子及族姓女,求佛道者且共听之,闻已具得行是所愿。”应时十方各如江河沙诸佛国土六反震动。
  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之本愿如佛所言,从如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行菩萨业,不成道场不致正觉,道眼彻视光睹十方悉见诸佛,普劝化一切众生悉成佛道,吾心坚住咸开化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而劝助之,皆是吾身之所劝化。唯然,大圣,今观十方以无挂碍清净明眼所见,诸佛皆以劝助建立无上正真之道,斯等皆办,乃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也。虽有是言故尔续立不成正觉,假使所愿若具足者乃成佛耳!”
  时,彼众会诸菩萨等各心念言:“文殊师利前后所见诸佛世尊为几何?”
  于时,佛即知诸菩萨众心之所念,告师子步雷音菩萨曰:“犹如,族姓子,有一丈夫出现于世,取是三千大千佛土满其中尘取破碎之,一一诸尘各各碎之,各如一佛国满中诸尘。族姓子,所趣云何?岂宁有人知是尘数多少者不?”
  答曰:“无能知者,天中之天。”
  佛言:“假使族姓子,悉能晓了知是尘数佛国多少,不足言也。文殊师利明眼所睹,十方佛土所见,过是尘数之国,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兆载劫数不可限,无量无边,所愿如是不成正觉。正使佛国如江河沙,周匝十方满中佛树,一一树下有坐菩萨,须臾一时皆成无上正觉之道,逮最正觉,临灭度时,不须佛树道场起焉普为一切。复过十方不可计量诸佛国土,化于众生说法使度,所愿巍巍致此佛国乃成佛道,使其国中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萨灭除疲厌嗔恨之难,净修梵行周遍佛土,悉复不闻女人之名,使诸菩萨皆得化生,身被法服跏趺而坐,佛国严净纯诸菩萨,炽盛巍巍除小乘法。”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成佛之时所号云何?”
  佛言:“名曰普现如来至真等正觉。所以号曰普现者何?其佛功德普现十方无限国土,其有得见普现如来,若睹光明皆当得莂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于今若佛灭度之后,得闻将来普现佛名,亦当得决,然后成无上正真之道,除入灭志得道迹者。”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所誓愿得成佛时生我国者,令无饥渴饮食之想,众味馔具自然满钵在于右掌,适在掌中心则发念:‘不先供养十方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贫匮、危厄乞丐、下劣众生,先自食者则为不宜!先饱一切然后乃食。’寻如所念神通备足,在所至凑无有挂碍,行疾如风,所念即到十方供养诸佛、下遍众生,宝衣法服俱亦复然。先供养诸佛,次及所尊、穷贱下劣皆先使安,无有八难众苦恼患,语则可意不闻恶言,学无禁戒是非之音。无尊无卑,无富无贫,其生我国皆同一伦。”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尔时彼土无名号字?”
  佛言:“如本誓愿所志具足,世界名曰离尘垢心。”
  复白佛言:“在于何方?”
  佛言:“在于南方,去是忍界极在其边,众妙宝摩尼明珠合成佛土,十方一切未曾见闻,奇珍众宝流布遍现,未曾朽败而有减损。菩萨所作欲令其地化成众宝,如念即成在作何宝。众妙香华所欲备有,亦无日月明、冥昼夜。若菩萨身光所照随意,唯华开合别昼异夜,无有寒暑老病死事,唯行菩萨便成正觉。若生他方亦无异业,天上世间悉行菩萨,临命终没皆成正觉,无有终没,无中灭度。虚空之中不见伎乐悲和之音,自然而作其音,不宣爱欲之辞,恒出佛法六度无极菩萨箧藏经法之音,随意所好闻经法音,如念即解皆发正觉。见佛疑灭,闻经解达。于时会中有无央数诸菩萨众,同时举声謦扬大音,佛闻是号适得其宜,名曰普现无违道教。若有众生闻普现名,乃获快利无极之庆,况生其国得见普现,值遇神化法则其行!若有闻是所说决者,则为见佛,闻经入心藏之不忘。但逮得闻文殊师利成佛名德,巍巍乃尔,何况目见!”
  时,佛告是诸菩萨曰:“若有得闻百千亿佛名号功称,利益众生开化度人,不如文殊师利一一劫中化导众生永安无患,何况得遇普现如来,其庆无喻诚如所云!”
  于是众会,闻佛赞是诸菩萨言,应时座中诸天神王,及世间人各万亿垓,俱时稽首礼文殊师利,同发声言:“今自归命普现如来!”自归适讫,便有八万四千垓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余无量人积众德本立不退转。
  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今我愿是诸不可计无量佛土,功勋严净目之所睹,由从所愿瑞应处所,皆使合并成一佛土。不计声闻、缘觉,严净五浊恶世发意之顷。正使我身江河沙劫称叹诸国功勋严净,无有限量不得其底;我所誓愿复过越彼,无能究竟证明我者,独佛缕练明知我耳!”
  佛言:“善哉!诚如仁言。如来通慧三达无碍,真尔真尔等无有异。”
  尔时,会中诸菩萨众又心念言:“如佛咨嗟文殊师利成佛国时功勋严净,何如西方安养世界无量寿佛严净等不?”
  时佛即知诸菩萨心,便告师子步雷音菩萨:“欲知西方安养世界无量寿佛功勋严净,比于文殊师利,难以喻哉!假譬言之,如取一毛破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水一渧,无量寿佛如一分毛水一渧耳!文殊师利成佛汪洋如海,巍巍荡荡不可思议。”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曾颇有余方如来国土严净如是者不?”
  佛言:“有!东方去是百亿江河沙界,名曰超立愿,其佛号名普照常明德海王如来至真等正觉,与诸菩萨眷属围绕而说法经,兴演以来江河沙劫。其佛寿命亦无有限,比普现国严净正等。有四菩萨被弘誓铠得不可议。”
  又白佛言:“唯愿加哀宣布未闻,具说普照常明德海王如来其土严净。又四菩萨名号何等,在于何方游何佛土,净德普备能具斯处?”
  佛言:“第一菩萨名曰光英,游于东方无忧首如来佛土。第二菩萨名曰慧上,在于南方慧王如来佛土。第三菩萨名曰寂根,在于西方智积如来佛土。第四菩萨名曰意愿,在于北方钩锁如来佛土。”
  于时,世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其三昧名悉现严净,应时见东方普照常明德海王如来佛土,及诸菩萨功勋严净,自昔以来所希见闻。譬如掌中视宝珠耳,如普现佛国土无异。众会睹之莫不欣喜:“诚如世尊所言,无有异也。”
  世尊即便告诸菩萨:“当如文殊师利所行为法。”
  诸菩萨众同发声曰:“唯然,受教,当学文殊师利本发心行,成就严净不敢懈废。”
  于时,世尊寻便欣笑光从口出,五色晃昱,普照十方掩覆日月,绕身三匝还从顶入。弥勒菩萨即从坐起,长跪叉手前问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意,是何因缘愿佛说之?”
  佛言:“弥勒,向佛说法现三昧力,皆见东方普照佛国,具足备悉严净功德,众会欣悦誓愿志学,今现八万四千菩萨咸共发心成严净国,复有菩萨八万四千十六正士发仁慈心,性弱和雅所愿具足,斯等如是当逮文殊师利。其余菩萨不能若斯,虽尔缘是功德福,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国土成就不及文殊师利严净之德。”
  佛言:“弥勒,若有菩萨心性至真,口宣誓愿不犯本心,亦当具足如文殊师利身。其心怯弱而有信乐,缘是口勇宣辞誓愿,转得超越六十万亿垓劫终始之难,六度无极则以具足。”
  时,四菩萨各从其方化作重阁众宝校络,各从诸天无数百千,雨众天华鼓众音乐,神足威变地为动震,四面俱进来趣世尊,光照众会见莫不欣。
  弥勒长跪而白佛言:“今地大动天华纷纷,重阁晃曜四方来臻,鼓乐弦歌天香苾芬,此何瑞应?谁之威神?”
  佛言:“弥勒,是四菩萨即来见佛,用自神力感动众会,故现此瑞劝化于法。”
  时四菩萨即进诣佛,稽首礼足绕佛三匝,佛命使坐退而就榻。时佛宣告诸会菩萨:“此四正士多所劝发,兴建誓愿不可称计。设族姓子,谦敬渴仰于此正士,因问法义疑网永止,行菩萨业灭除终始,必逮无上正真之道,超二十亿劫周旋之恼,普具诸法六度无极。若有女人闻是正士名号之称,速转女身疾解正觉。”
  尔时,世尊敛复威神,一切众会还自如故,彼佛国土忽然不现。
  于是文殊师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一切诸法犹若如幻!幻师所作适起寻灭,诸法展转亦复如是。其不起灭乃曰平等,平等学者必逮正觉,逮正觉已度脱一切。”
  慧上菩萨问文殊师利曰:“菩萨何行而成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无逮无失是曰正觉。”
  慧上又问:“宁可复得不可逮乎?亦复无乎?若不逮有,则无有众不可逮众。”
  文殊师利答曰:“亦不可逮,亦复不无。所以不逮?是诸法过悉无所生,初无所有,非方当有不怀无得。”
  文殊师利又复问慧上曰:“何所一业敷演经法?”
  于是慧上答曰:“其无所生亦无所坏,不造异住,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光英菩萨曰:“其无来无往,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寂根菩萨曰:“其无所得亦无所等,亦不造证,亦不寂然,亦无淡怕,无去来今,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意愿菩萨曰:“其不妄想佛法圣众,不念菩萨,无国土想,无地狱念,不断章句,不倚有常,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弥勒菩萨曰:“不见五阴衰入诸种,不视不盲无妄想法,不畅入法不积不舍,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师子步雷音菩萨曰:“其于乱法而无所乱,不造若干是凡夫法。斯习学法此诸佛法,不怀妄想不受一法,其业寂寞,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爱见菩萨曰:“其逮本无不想今无,斯深妙法悉无妄想,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无碍辩菩萨曰:“诸法皆尽究竟尽者,乃曰无尽。演一切法不可尽者,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善心念菩萨曰:“其于诸念而无所思,若有所入亦不无心,不得不失,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觉离尘菩萨曰:“于诸尘法而无所染亦无不染,不着不忧,不忘不念,不作无不作,不取不舍,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海底菩萨曰:“其志如海永难得底,深入法要不见妄想,如所应行而颁宣法不我无彼,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十上月童真菩萨曰:“普等众生若如月满,心不见等无所等,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消诸忧冥菩萨曰:“其能休息一切忧疮不忧不戚,以能割除众愦诸本。何所是本?吾我之本。其有等住于吾我行而说法者,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钩锁菩萨曰:“若说于法,其不倚着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不着声闻、缘觉之法,不慕佛道,是曰不业敷演经法。”
  普现菩萨曰:“等宣诸法等于空无,不念于空不得平等,所说如是,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三品净菩萨曰:“其讲说法净三品场。何谓三场?不得吾我,不想法会,不倚诸法,是曰三场清净之业宣布法训。如斯说者,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在所吉菩萨曰:“知一切法归于平等,若晓了斯,而为分别不宣文字,以无所宣一切诸法,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深行菩萨曰:“若有睹见一切诸法,亦无所见,若讲如是言辞,是曰一业敷演经法。”
  如是要言,一切菩萨各言其志,说是一业经典法时,七千亿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八十万四千垓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七千比丘漏尽意解,九十六载诸天世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文殊师利成普现佛时,诸菩萨能有几所?其寿久如?何时成佛?”
  佛言:“卿自以是问于文殊师利?”
  即如佛教,问文殊师利曰:“仁当久如成最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虚空有形乃成正觉!假使幻人成佛道者,我身尔乃无着漏尽成最正觉!若呼有形,而响有影,月能昼明,日而夜照,尔乃我身成最正觉!志求道者,乃当问之成佛之期。”
  又问:“仁者为不志求道?”
  答曰:“不也。”
  曰:“何以故?”
  答曰:“道是文殊,文殊是道。所以者何?假有号耳!文殊及道其名寂寞,了无解空空则曰道。”
  佛告师子步雷音菩萨言:“宁曾见闻无量寿佛国中菩萨、声闻众不?”
  答曰:“唯然,亦见亦闻。”
  佛言:“为多少乎?”
  答曰:“不可思议,不能称限。”
  佛言:“普现佛国菩萨之数,喻如积尘满十方界,无量寿佛菩萨、声闻比数多少如一尘耳!又普现佛寿命无限,取譬言之,破碎十方三千世界皆使作尘,布散此尘过千佛国乃着一尘,周匝十方而尽其尘,于族姓子宁能计知此尘数不?”
  答曰:“无能限焉!”
  佛言:“普现如来以劫之寿当一尘耳!计尘之喻尚不足言,欲知其要如虚空无边,年寿劫数无以比焉!”
  于时,弥勒菩萨前白佛言:“假使有人学于大乘,为是大智无极之慧,当忍勤苦无央数劫,自归普现行菩萨法,如斯大道不当懈废。”
  佛言:“如是,弥勒,诚如所云。谁有闻是无极大慧,不发道意爱乐之乎?唯有懈废小节之类,不解正真不乐之耳!”
  佛说是时,十千众人发大道心。
  尔时,世尊告师子步雷音菩萨言:“今叹文殊师利自昔所行本心志愿,度佛无量菩萨无数,道慧高德不可思议,周匝十方诸得道者不能究尽。”
  为作譬喻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假使有人立弘誓愿无极之行,当如文殊师利志愿等不?忍勤苦行,于无数劫而无懈厌,不发劳想?”
  佛言:“族姓子,意趣云何?虚空宁念‘我行昼夜、日月时节、年限劫数’不?”
  答曰:“不也。”
  曰:“如是,族姓子,晓了诸法亦如虚空。虚空寂定,不念昼夜日月时节、年限劫数也。所以者何?空无念思,岂有劳想?过江河沙劫亦无增损,不衰不盛,不坏不毁,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去不来。所以然者?虚空与有假有号耳!文殊师利名号如是,其能晓了如虚空者,悉知诸法一切无辞皆无所有,便无恐怖不以为劳!文殊师利成佛久远乃尔志同,文殊师利等亦如是。”
  于时,海底菩萨谓文殊师利:“所被弘誓不可比喻,若有学者当云何进?”
  文殊师利答曰:“若有学我弘誓铠者,志存誓愿若如幻化,则无所有亦无所为。”
  佛说是经时,四大天王、天帝释、梵天王,及余尊大神妙诸天,佥然同音,俱共叹曰:“唯然,世尊,其闻是经,为得善利无极之庆,何况受持讽诵学者!我当受持讽诵修学,广为人说普令流布,将护行者使法久存。”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若有受持讽诵斯经得何福庆?若有闻者,即便发心追慕志学文殊师利竟则复云何乎?”
  佛言:“若有菩萨学是法者,犹如如来已无挂碍。若于将来最后末世,则以七宝积满十方诸佛之国,则贡上佛供养一切,等心众生历劫不废,又兼法施备具六德,此之功德又不足计!不如闻是严净经法,发心慕学文殊师利,模式讽诵经行七步之内,德过于彼巨亿万倍,无以为喻不可称计。”
  时,弥勒菩萨前白佛言:“是经所名?云何奉持?”
  佛语弥勒:“斯经典者,号曰《娱乐所愿殊特》,当奉持之。又名《文殊师利佛土功勋严净》,亦复名曰《其发道心志怀悦豫》,当坚持之。”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皆散天华供养是法,咨嗟文殊师利无量之德,法泽普润弘覆三界,开心受者皆逮正觉,前礼佛足绕佛三匝,忽然不现各还本国。佛说是时,化江河沙诸菩萨等立不退转,信是菩萨具成德本。
  于是文殊师利有三昧,名光普照辞训如幻,以斯定意而行正受。适三昧已,一切众会皆见文殊师利,普在十方不可称计诸佛之国,各各佛前文殊师利住立,咨嗟己国严净之德。众会见已叹未曾有:“文殊师利所愿无尽,道德巍巍超绝无比,乃使其身遍显十方,端坐在此而不转移,威神功德堂堂不訾。”
  佛说如是,诸菩萨众,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皆大欢喜,稽首佛足,作礼而去。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50 (by abinistyle) | 理由: 发文奖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2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云南 | Posted:2009-04-23 20:30 |
是泰 手机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头衔:阿泰朝山如是也阿泰朝山如是也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紫微斗数, 易经占卜, 五术哈啦
推文 x41 鲜花 x174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梓桐从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一事多占乱爻象,预见不准费周章
取临未臻隔日晴,妄测忌卜渎卦威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4-23 20:33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初识《严净经》的因缘是看松下幸之助的创业书籍,里面有提到松下先生请了一个叫加藤大观的佛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云南 | Posted:2009-04-23 20:36 |
俊桐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鲜花 x16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 abinistyle 于 2009-04-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献花 x1 回到顶端 [3 楼] From:云南 | Posted:2009-04-23 20:37 |
hsujungzung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2 鲜花 x5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礼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 (by abinistyle) | 理由: 心诚则灵


献花 x2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9-04-24 01:0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248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