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登山][桃竹苗] 2009元旦北插天山赏雾淞
【相关资讯】
个人评等: ★★★★
【心得分享】
[upload=1] [upload=1] [upload=1] [upload=1]
2009年1月1日从东眼山进,时间如下 08:05东眼山登山口 10.00到3插点 11:00到水源地 13:05攻顶(第1次登顶成功) 15:37回水源地 16:14到3插点 18:35回到东眼山登山口 合计用10:30分(攻顶时用太长时间4:37分) 心得: 1.入山太晚登顶时13:05雾淞以融化所剩不多久(懊恼) 2.攻顶时用太长时间(4:37分) 3.回程太晚以至于摸黑下山 4.雨鞋真是好(便宜又大碗.捉地力赞又不怕用脏双脚) 5.山顶路湿滑(需穿登山鞋或雨鞋) 6.头灯必带(以防摸黑下山) 7.山顶天气良好风景优(云海及云海瀑布合雾淞)真是人间仙境
装备:雨鞋(底下垫2层鞋垫) 水2000cc 御寒衣 饭团2粒 肉干2包 棉手套1双 登山背包 登山仗 头戴式头灯
雾淞是积聚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呈针状和粒状的乳白色疏松之微小冰晶或冰粒,多出现于寒冷而温度高的天气条件之下。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粒状雾淞与晶状雾淞两种。 粒状雾淞出现在气温约-2~-7ºC有雾且风速相当大的天气里,它是由于风的作用,将过冷却雾滴吹到物体表面冻结而成,形态呈球状,直径约为0.02~0.03毫米。由于雾滴与物体接触时冻结得很快,因而保留了原来雾滴的形状。 晶状雾淞是一种结晶冻结现象,它的结晶形状与霜的结晶形状相似。它形成在气温为-15ºC的严寒而有雾(或空气呈过饱和)。 微风的日子里。它可以由空气中过饱和水汽在物体表面直接凝华生成,也可以由雾滴蒸发的水汽而形成。因为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同温度的过冷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因此在过冷雾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晶状雾淞的增长。
虽然雾淞和霜在形状上相似,但在形成过程上却有差别。霜主要是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形成,而雾淞可在任何时间形成。此外,霜是在强烈辐射冷却的水面上形成,而雾淞则在垂直面上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