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61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hnnydee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鲜花 x2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显示卡] [XF]青云国际PCI 8600GT 老电脑的春天



如果你的电脑还是坚持着AGP介面,但是看着新款游戏不断推陈出新,想要体验一下却又因为电脑显示卡等级不够而徘徊在升级与放弃不玩的边缘的话,那么你应该来看一下这张相当特殊的8600GT。


甚么时候了还有8600GT?


现在电脑淘汰率已经不是以往那种计算方式,想买台电脑撑两年不换机?除非你是不食游戏烟火的纯粹文书机器,要不然通常不到一年就又换更新的机种了。不过李嘉诚的儿子就是这么一个,不会是你也不会是我,下辈子请早。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花钱如喷水,小弟还知道甚至还有人有钱就是不愿意换,只因为原本的机器还是正常服役中,只是有些许遗憾,不能玩新电玩,跟高清无缘等等,大部分的人据小弟观察,要不就是死守着AGP不放,要不就是内建显是死撑,因此这次这张特殊介面的显示卡,刚好能让你跨越这个思考逻辑。


PCI、 AGP、PCIE


以前的ISA、VESA甚么鬼的就让它往事随风吧,想当初我可是有VESA BUS的忠实FANS呢,现在跟垃圾一样,因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显示卡常用的两种汇流排吧!这一切都要从PCI开始的。



还是有很多介面卡使用PCI,因为频宽以及供电都够用。(图片干自网路)


PCI全名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它是负责连接主机板与外部设备的汇流排标准,是由Intel在1990年代所主导,1992年发表PCI 1.0标准,然而这只是告诉设备制造商,准备开发生产这种标准适用的介面卡啰!隔年1993年正式发表PCI 2.0规格,才正式开启PCI汇流排的时代,由于它比起以往的ISA汇流排传输速度要快很多,也比起EISA以及VESA要方便,体积更小,因此很快便取代了这些汇流排,也让小弟的VESA "专业绘图加速卡"变成往日情怀。
PCI的架构并没有风行很久,PCI 3.0是最后一个INTEL发布的官方规范,但是对于日趋吃重的显示卡介面来说并没有帮助,因此基于PCI架构的AGP便这样起来了。



AGP也有很多分别,有吃3.3V的,后期3.0版AGP有吃1.5V的。(图片还是干自网路)


AGP全名是Accelerated Graphic Port,于1996年提出,最主要它是为了解决PCI介面显示卡的资料传送频宽的瓶颈,举例来说,PCI是33Mhz,133MB/s的话,AGP就是66Mhz,但是也如同全名一般,这是只有显示卡专用的Port,应该也不算是汇流排,因为其他设备不能与AGP槽共用。AGP发展是用倍数来看,最早发表的是AGP 2X,当然有很多AGP强卡相信各位"有点年纪"的都能如数家珍,最强大的应该是6200 AGP开8管这个轰动业界的东西吧,阿,那年代真美好。最后AGP发展到8X,规范也提升到3.0,最大理论传输频宽可以到2.1GB/s,但是3D产业与游戏画面品质提升的速度令人惊讶,很快的AGP 8X也面临同样不够频宽的危机,这时候,有人提出AGP 16X的理论,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实现,因为全新架构PCI-Express起跳就是16X。



死忠AGP?ATI直到3850都还有AGP版本哦,堪称AGP内最强的显示卡。 (图片也是干自网路)



PCIE就是前面PCI加上Express的意思,那么单纯只是16X我想还是无法吸引INTEL以及各大制造商的注意,重点是它比起AGP的单工点对点传输模式有了革命性的进步,AGP的单点一对一,是衍生于PCI BUS上,因此在AGP上寻求16X模式不是不可行,但是进步不大。所以可以全双工的PCI-E介面不但传输速率可以飙高到8GB/s,而且还可以因应不同需求的汇流排,对应不同的外部设备产品,所以在各位在主机板看到的1x、2x、4x、8x等等是给显示卡以外的设备连接,传输速率以1x来算,在全双工模式下也能有500MB/s的频宽,不论是网路设备或者是其他需要高频宽的资源都能有效获得解决,所以取代PCI也是迟早的事情,我们在最新的X58平台上,也顶多看到一根或者两根的PCI汇流排保留了。



愈来愈多厂商开始开发这种短小精干的PCIE 1X介面卡,这个频宽就比PCI多很多,而且金手指面积缩小,减少Layout困难度。(图片一定要干自网路)


PCI介面的显示卡,让我在刚拿到这张卡的时候,着实有那种瞬间被拉回去那个PCI时代的感觉,只不过,这次的核心不是那种两光货色,而是8系列的中阶显示卡产品-8600GT,这种新旧的冲突与融合,老实说颇让人有另外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接下来就请跟着小弟一起从开箱上机测试来验证它是不是老电脑的救星吧!



盒装的质感还不错,这口味果然是日本人喜欢的那种类型(此8600GT最早是在日本上市)(图片自己拍的谁敢干走)



盒装背面也有特别强调是PCI介面哦。



配件上相当丰富,为了适应各种可能的老旧电脑环境,所以青云还附上了短挡板、DVI转D-SUB,色差输出端子,虽然这些线材并不是很贵重的东西,但是看到一应具全,一次购足的方案也会觉得爽度提升。



显示卡本体当然是走Low Profile啰,输出端子也包含了HDMI,让老电脑变成HDMI Player也是很棒的想法。



风扇以及铝质大面积散热片采用两颗螺丝对角固定,因为Layout的关系,空间有限,所以元件组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才需要几乎是全面积的铝质散热片来散热。



很简单就能轻松拆卸下来。



厚度上也颇有份量,并不是好看而已的花枪。



核心是编号303-A2的8600GT核心,记忆体采用三星GDDR3,总容量共256MB,比以前的PCI-E 8600GT相比也不逊色。



这个输出端不论线材的品质以及长度都有一定水准及考验,对于传送萤幕讯号不能有任何杂讯干扰。



由于免外接电源,又能让各大显示卡厂自行变更Layout与用料,因此青云才设计出这款专给老电脑的升级方案,全固态电容,没有便宜的外露线圈等等,说明它并不是张随便的卡。



换上低档板来看看,因为等等要在我的一台XP 1800+准系统上测试啰,由于原本的NFORCE晶片内建显示不够力,想要玩卡丁车都会觉得LAG,而又只有PCI插槽连AGP都没有的准系统,你的救星来啰。


实机测试-主流桌上型平台篇


虽然说现在P45以及G45开始变成主流平台,而且很多内建显示晶片效能也不会输给这片8600GT,甚至还有内建独显的专属GDDR记忆体而非分享主记忆体的产品出现,不过我们还是测试看看,这张86在同样的PCI插槽,但是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来做个参考值,虽然可以预见的是CPU上的差异会比较大。桌上型的部分,以目前在使用中的P5E3 Premium X48晶片,E8400 OC 3.6G,DDR3-1600来跑,由于这是工作机的萤幕,只有到1280x1024解析度,因此只有测试1024x768与1280x1024的成绩,甚么,我偷懒,不是吧大哥,既然你萤幕都已经用24吋Full HD的话,当然至少要配9800GTX以上的显示卡啦。



3DMark03的成绩,NoAA 1024X768解析度下,得分6352分,不过由于GPU-Z无法显示PCI的频宽,等等会用Sandra来检视看看,这里的频宽是记忆体的。



2AA下得分4732分。



4AA得分4097分,衰减程度很低。



8AA则是2994分。



至于3DMark06则是1280x1024解析度,NoAA,得分1388分,可以看到这个OC到3.6G的E8400推了不少分。



2AA只衰减100分唷,来到1223分。



4AA则是1025分。



8AA只剩512分了,对于反锯齿可能以PCI的反应来说频宽是扛不太住的,当然,只有256MB的记忆体容量也颇为吃亏。



另外也测试了Sandra 2009的GPU以及GDDR的频宽测试。



这边有看到BUS Information,最大频宽只有250MB/s每秒,比起PCI-E 16X的单工4G输多啰。


实机测试 Athlon XP 1800+ 准系统


这边才是这张卡真正该展现它的使命的时候,拯救老旧电脑,提振社会风气。这次我用的是这台连文书机都不太称职的Athlon XP 1800+ 浩鑫的准系统,这在五年前还算是意气风发呢,现在呢,推个卡丁车都气喘吁吁,就连魔兽也动不了,OFFICE大的像怪物,原本考虑拿去当作小朋友练习用电脑的,不过刚好这个Chance来个老旧电脑大拯救计画啰。



XP 1800+的3DMark 03 预设值1024x768,noAA得分5693分。



2AA得分4339分。



4AA得分3638分。



8AA得分2817分。



3DMark06的测试下,NoAA,1280x1024解析度得分1386分。



2AA得分1236分,不过也只能测试到2AA,因为4AA以后在CPU TEST完成都会当机而无法测试,这应该是CPU或者是那个180W准系统电源不够力的原因。



在K7上面的PCI频宽稍微比在P45低一点,不过对于数字的影响不大,最大差异还是在CPU上。



先不看效能的话,光是耗电瓦数这边我们看到它只有30几瓦的耗电量,实在是相当的省电啊。



可以看HD影片吗?当然是可以啰,只要CODEC对的话都可以看,这边是硬解的部分,不过单核心老电脑就是这样,资源还是在CPU的手上,因此CPU的使用率没办法像是双核心那样子可以降到20-30%。



软解则是不OK,CPU解不动了,画面其实是幻灯片的样子在跳。



XP 1800+内建显示要玩的动巫妖王之怒简直是痴人妄想,不过现在有了8600GT加持,特效还能半开以上来执行1280x1024解析度下的魔兽世界,真的很赞,反而是硬碟、记忆体的速度跟不太上,转换场景花费的时间颇久,但是很明显的显示卡的特效还扛的住。


后记:

这张规格特殊的8600GT,可以说是专为老电脑而重生的产品,现在虽然桌上型的入门显示卡已经是9400GT的时代了,但是8600GT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当然想要玩些FPS大作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样可以看HD以及执行一些网路游戏还是余刃有余、宝刀未老,这张卡的出现不仅延续了8600GT产品的生命周期,更连带使得原本濒临淘汰边缘的旧主机带来一线曙光,这个不景气的时代,如果你的老战友还能继续服役,就帮它换个更好的显示卡让它成为客厅的第二台HD Player或者小游戏机还是很好用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8-12-05 22: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09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