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5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甲乙丙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討論] 覺後空空無大千
禪宗有云:「竹密無妨水過,山高不礙雲飛。」其意是告訴我們,一個修行者要打開心胸、現無量智慧,才能在娑婆世界中,所面對的一切善惡緣、順逆境,能來去自如、不留痕跡。
因此一個修行者要低心下氣,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唯有「低到極處,就能感覺高的妙用」,把心中成見斷除,才能接納更多的智慧。
1.低到極處─如清淨蓮花,處混濁仍能展現脫俗自在的氣質。
2.高的妙用─①現菩薩心─以眾生心為心,力行菩薩悲愿。②現菩薩的智慧─隨順眾生,隨緣渡化。
◎要知道修行若有界限,有分別對待的成見,縱然你是一山的宗師,或者是為人師者,都很難出離三界,執著我相便有了自私心,會阻礙智慧成長,在心靈上又多了一顆不淨的種子,如此修行,自心何時才能清淨自在呢!?
◎修行很多人都知道要開發智慧,可是要如何開發呢?
智慧來源:「在於苦難擔當,有了苦難的棒喝,才懂得學會清醒,才知修行方向在那裡?」
苦難擔當─①菩薩是藉苦難磨鍊自己、成長自己,達到智慧圓滿之地。②消苦根了苦業,心境才能自在,帶著身口意的包袱怎會修有道呢?
◎想想菩薩為何總是現「不穿鞋」的相?在暗示什麼?
菩薩不是不穿鞋,而是暗示修行要:「謙下包容,一步一腳印的付出」,因為菩薩總是用赤裸雙腳走遍大地,去體會眾生流離生死的痛苦,才能為眾生解脫諸苦。
1.想想菩薩不用言語闡述修行過程,而是「用行動來表達生命的價值」、「用慈悲來承擔眾生的苦難」,這種慈悲的堅持,值得我們效法。
2.一燈能除千年暗,修行「只要起步,永遠不遲。」要知道一個修行者,不管心靈深處曾經有什麼?不管好與壞,只要看開放下了展現菩薩的真心,那麼你我皆是菩薩的化身。

「覺後空空無大千」意指一個修行者開悟後,外在悟諸法皆空,內在心境空無一物,才能跳出娑婆世界的束縛。
◎佛說法四十九年沒有第二個字,就是這個「心」字。若「心外有法,保證你是個凡夫,永遠不能解脫。」所以佛經有云:「但悟一心,即超三界。」現今修行者都是外求,修這個法門,也修那個法門,這些全是心外法。心外法即是生死法。
1.修行若能悟入無心之心就是空性,就是吾們的本來面貌,才能真正出離三界了脫生死。
2.住相之心─是妄想心、虛妄心。
離相之心─是本來心、清淨心。
◎佛經云:「心異則千差萬別。」意指:修行用不同的心,即能產生三界十方不同的境界。
1.要知道讓我們作佛、作眾生、上天堂、下地獄,皆是這個心。
2.若能「心平則一道清流。」心境上做到「平靜、安祥、無事」,即能展現菩提本心。
①心平─任何委曲、打擊、受辱、受謗等一點也不煩惱,一點也不在意。
②明鏡現前─即是心平之境,八識田中清清淨淨、一無所有,對境無心。
◎降伏其心是修行最高原則,靜中要修,動中更要掌握這顆心,用心思惟:我們所修的法是否在正知、正見之中,理念偏差,馬上導正。
1.正知:所說的法─目標在於解除眾生憂、悲、苦惱及一切苦集。
2.正見:所談的道─必須可以親身實踐、體證。

禪宗云:「念念不離本心,時時護守道意。」意指:念念清淨不染外物,時時護持我們念頭,沒有一點攀緣、沒有一點私念。
/患得患失不得安寧─煩\
\此心偏激不得平衡─惱/
修道人生不可隨境攀緣,若外境攀緣太多,心智便無法啟發,人生就不自在了。
◎要知道:「世間人追求名利,修行人追求解脫」,這都是一種貪求,因為有求內心就會產生「得失、分別」。意念因此不清淨,這就是輪迴的種子。
◎佛經有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要知道求是苦,求不到更苦,求到了反而產生愩高我慢,這也是一種煩惱、一種業障。
1.無所求的心,才是正定,即是「不起愛憎,不隨所染,對境無心」,因此這顆心即成了「金剛心」,一切塵境、色相、一切塵緣物慾,均看開放下,才能開啟清淨本心。
2.修行過程,不起心、不動念、不求什麼,才能得到究竟解脫,唯有「心無求」,才能「隨順菩提道行」。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8-07-24 21:5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358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