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出處】 http://forum.mymaji.com/t...7-1-1.html厭食症是一種常發生在女性的疾病,病患常拒絕維持最低正常體重,或是極度害怕變胖。即使目前病因未明,但有研究指出,與內在體質、節食、外在壓力及心理社會因素均可能有關。
厭食症近年來有漸增之趨勢,其中九成發生在女性,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的高社經階層人士當中。但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現男性或學齡兒童個案。
厭食症的臨床診斷標準是:第一,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85%以下;第二,即使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變胖;第三,對自己身材有不恰當的評價;第四,已造成無月經或連續三次月經沒來。
厭食症常發生在10到30歲的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有些個案是剛好發生在壓力事件之後,例如轉學,離家去外地求學,或是在身體、情感受創之後等等,但大部份仍為隱藏而漸進性發病。
其中一半的病人,偶爾會有暴飲暴食的現象;40%的病人,會自己催吐;而有些人會使用瀉劑、減肥藥或過度運動來想辦法降低體重。也有在長期節食減肥,飲食型態先產生異常後,再逐漸發展成厭食症的例子。
雖然有人再三指出:因為媒體過度渲染“瘦即是美”的觀念,造成厭食症的高盛行率,但是這點在研究上仍無法十分確定,因為此病仍有許多生物面及心理面的因素待澄清,但只有理想的體重,才能應付日常活動所需,過輕過重都不好。
厭食症常常合併焦慮、憂鬱、強迫性想法、或完美主義個性一起出現。也有研究指出:這類患者思考較固著、缺乏彈性;會極力想控制周遭環境,但又無能為力;或是有長期情感壓抑,社交被動的情況持續出現。
厭食症最讓人擔心的是,已經危害健康,並造成身體機能改變或不良合併症出現,例如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無月經、蒼白虛弱、便秘、低血壓、心律過慢,甚至骨質疏鬆等等,請務必留意小心。
在家庭因素方面,厭食症患者常是比較脆弱、固執且被過度保護的角色,這類家庭對於衝突的解決能力,也較為薄弱。至於是否有基因或遺傳的因素,仍不是很清楚,但在厭食症患者的一等血親中,出現情感性身心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到10倍。
至於厭食症的病程及預後,多數個案是起伏不定。有少數急遽惡化致死,也有幾近痊癒的個案。研究指出,發病5到8年內,有5%的死亡率;發病20年以上,則上升到13-20%,著名的美國歌星卡本特兄妹(木匠兄妹)的妹妹,即因此症造成的重度營養不良而過世。
最後提到厭食症的治療,首重兩個立即性的階段目標:第一是營養重建,第二是恢復正常飲食型態。一般是採用門診追蹤,配合藥物治療,再輔以個人、團體或家庭治療;若有嚴重內科合併症出現,內科住院及強制灌食治療,也必須慎重考慮。
臨床門診,常見厭食症患者多由家人半強迫地帶來,除了心不甘、情不願外,更常見抗拒治療的情況,所以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必須在治療一開始,就與患者訂立明確的治療“契約”,不容他們討價還價,堅定而溫和地讓個案接受規則追蹤。
在讓患者在漸漸信任醫師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治療聯盟”,並了解種種出現在厭食症的不適當想法、認知扭曲、不當進食或催吐行為、及種種可怕的後遺症,與醫師真正的好好配合,來尋求症狀的漸進緩解。
【心得感想】愛美的人,想瘦身還是要顧及健康喔~ 正常的三餐飲食絕對不能少,尤其早餐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