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村惟祿

|
分享:
▲
▼
另一種解釋方式,
如果台灣是一企業,
則匯率代表股價,
外匯,代表公司的自由資本,
如果股價不穩定,則企業投資環境就會不穩定,
因此透過自有資金可以穩定價格,所謂的繁榮則是建立在穩定之上,
如果需要對企業做投資改造(公共投資),則需要投入更多的自有資本,因此自有資本短期減少,
但是長期而論,有效的投資改造有助於企業的競爭力(通常政府的投資都很失敗),因此則擴大了經濟的地基,則外匯又會增加,
最好的公共投資叫作教育,一如一台頂級的電腦(硬體環境)丟在非洲剛果他依然是廢鐵,
因為缺乏創造延伸價值的人才,
而所謂的績效(經濟繁榮)建立在營運績效(國家競爭力)與財務績效(金融操作)
營運績效(國家競爭力),講的是本業在長期的作為, 財務績效(金融操作),是短期的作為,
營運績效好,則出口大於進口,做口碑,經濟成長, 財務績效好,則加深了台灣人的賭性堅強, 有一說,台灣的純樸與儲蓄的精神, 在70(欺凌)年代的股票熱後就盪然無存了。
以上為個人不負責任的見解。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財富:20 (by weifan) | 理由: ~~~感謝回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