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论方剂组方中的对立统一思想
方剂组成后的结构,不管有多少药,终离不开「升降浮沉」后的药势。此药势决定了当时病人疾病复原之快慢。观本草备要之药性总义,就有谈到这部份,然谈的是单味药的「升降浮沉」。取多味药后组成方剂,其中「升降浮沉」的变化就更多样化了,可多升中带点小降,可多沉中带点小浮,变化无尽无穷。
本草备要中总共538味药,最重要是那味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药性总义」这部份。
论方剂组方中的对立统一思想 伊丽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
对 立 统 一 规 律 是 大 自 然 的 总 规 律 、 总 法 则 , 普 遍 存 在 于 万 事 万 物 之 中 。 辨 证 整 体 观 是 中 医 学 的 认 识 论 基 础 , 辨 证 观 中 的 对 立 统 一 思 想 贯 穿 于 中 医 理 论 之 中 , 方 剂 组 方 中 尤 其 能 体 现 对 立 统 一 的 思 想 。 总 结 方 剂 中 对 立 统 一 的 制 方 规 律 对 于 发 掘 方 剂 配 伍 中 的 精 要 , 提 高 临 证 制 方 水 平 也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本 文 就 此 作 一 探 讨 , 请 同 道 指 正 。
1 上 与 下
脏 腑 经 络 的 相 互 联 系 , 使 上 下 贯 通 。 当 人 体 上 部 发 生 疾 患 时 , 常 不 限 于 上 部 的 局 部 患 病 , 而 是 整 体 阴 阳 失 调 后 在 机 体 上 部 的 表 现 。 根 据 上 下 相 关 的 原 理 , 治 疗 可 以 上 下 互 取 , 以 提 高 疗 效 。 如 参 苓 白 术 散 主 治 脾 胃 虚 弱 的 泄 泻 , 其 病 位 在 下 , 因 肺 与 大 肠 相 表 里 , 本 方 在 健 脾 益 气 的 基 础 上 , 还 用 了 一 味 手 太 阴 肺 经 的 引 经 药 桔 梗 , 以 宣 肺 畅 气 , 肺 部 气 机 通 调 , 可 使 下 部 大 肠 的 气 机 趋 于 正 常 。 吴 昆 谓 之 “ 能 通 天 气 于 地 道 ” 。 导 赤 散 原 为 心 热 下 移 小 肠 之 证 而 设 立 , 临 床 心 经 热 盛 未 移 于 小 肠 证 也 常 运 用 , 方 中 用 生 地 凉 血 滋 阴 以 制 上 部 心 火 , 木 通 清 利 小 肠 , 利 水 通 淋 。 因 心 与 小 肠 相 表 里 , 方 中 利 水 通 淋 药 可 引 心 经 火 热 之 邪 从 小 肠 而 泻 。 《 删 补 名 医 方 论 》 说 : “ 导 赤 者 , 导 心 经 之 热 从 小 肠 而 出 。 ” 凉 膈 散 主 治 中 上 二 焦 郁 热 证 , 方 中 在 清 热 解 毒 , 疏 散 风 热 的 用 药 基 础 上 , 还 配 用 了 芒 硝 和 大 黄 泻 热 通 便 , 以 通 利 下 部 , 开 畅 气 机 , 除 使 中 上 二 焦 火 热 之 邪 下 行 外 , 更 在 于 下 焦 气 机 通 畅 , 有 利 中 上 二 焦 结 热 得 以 清 散 , 此 为 清 上 与 泻 下 并 行 , 以 泻 代 清 , 使 事 半 功 倍 。
2 内 与 外
人 体 内 与 外 是 相 对 而 言 的 , 通 常 体 表 有 表 里 营 卫 脏 腑 之 分 , 肌 腠 为 外 , 脏 腑 为 内 ; 卫 为 外 , 营 为 内 ; 腑 为 外 , 脏 为 内 。 人 体 内 外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又 互 为 影 响 , 有 时 还 会 相 互 转 化 。 如 桂 枝 汤 主 治 外 感 风 寒 , 营 卫 不 调 证 , 方 中 以 桂 枝 为 君 , 发 散 在 表 之 风 寒 , 疏 达 卫 气 ; 用 芍 药 为 臣 , 益 阴 敛 营 ; 两 味 分 治 卫 郁 营 弱 , 所 谓 “ 调 肌 表 之 营 卫 ” , 然 因 营 卫 在 外 , 内 通 脾 胃 , 故 方 中 又 用 生 姜 和 大 枣 鼓 舞 脾 胃 之 营 卫 , 且 姜 助 桂 枝 实 卫 , 枣 协 芍 合 营 。 脾 胃 强 健 则 助 卫 益 营 , 以 祛 御 风 寒 。 此 内 外 同 治 之 理 。 清 营 汤 为 邪 热 传 入 营 分 , 虽 病 在 营 分 , 但 营 气 相 邻 , 营 分 之 邪 外 达 有 赖 气 分 之 透 畅 。 本 方 中 用 犀 角 、 生 地 清 营 凉 血 解 毒 ; 佐 以 银 花 、 连 翘 、 竹 叶 清 热 解 毒 以 透 邪 热 , 有 利 营 分 之 邪 转 出 气 分 而 解 。 所 谓 : “ 入 营 犹 可 透 热 转 气 ” 。
3 升 与 降
肝 升 肺 降 , 脾 升 胃 降 , 升 降 相 因 , 人 体 正 常 生 理 活 动 就 是 处 于 不 断 的 动 态 的 气 机 升 降 之 中 。 济 川 煎 是 治 疗 老 年 肾 虚 便 秘 的 方 剂 , 功 能 温 肾 益 精 , 润 肠 通 便 。 本 方 在 以 肉 苁 蓉 、 当 归 温 肾 养 血 润 肠 的 基 础 上 , 配 枳 壳 下 气 宽 肠 以 助 通 便 , 泽 泻 泄 肾 浊 , 均 以 通 降 为 目 的 ; 除 此 之 外 , 方 中 用 升 麻 一 味 , 升 清 阳 , 宣 上 焦 , 与 枳 壳 升 降 相 因 , 所 谓 “ 寓 升 于 降 ” 以 加 强 降 浊 通 便 之 效 。 麻 杏 石 甘 汤 治 疗 风 热 袭 肺 之 喘 咳 , 用 麻 黄 为 君 , 取 其 能 宣 肺 而 发 越 邪 热 , 是 “ 火 郁 发 之 ” 之 义 , 合 大 寒 之 石 膏 , 宣 泄 肺 热 , 清 肺 不 留 邪 。 然 肺 之 宣 降 相 因 , 方 中 又 佐 用 杏 仁 入 肺 降 气 , 与 麻 黄 相 伍 , 寓 降 于 宣 , 有 助 肺 复 宣 肃 之 能 。 又 如 清 胃 散 主 治 胃 中 积 热 上 攻 , 牙 宣 颊 肿 , 方 中 在 以 苦 寒 之 黄 连 清 降 胃 中 火 热 的 基 础 上 , 伍 用 了 升 麻 升 散 郁 火 , 此 顺 其 火 热 升 动 之 性 , 以 使 黄 连 清 降 更 为 彻 底 , 而 避 苦 寒 凉 遏 之 弊 。
4 收 与 散
人 身 之 气 , 贵 在 流 通 。 升 降 相 依 , 出 入 有 序 , 则 功 能 调 和 。 肝 为 刚 脏 , 主 藏 血 , 性 喜 条 达 而 恶 抑 郁 , 所 谓 的 “ 体 阴 用 阳 ” 。 柴 胡 与 白 芍 是 常 用 调 肝 药 对 , 柴 胡 疏 肝 解 郁 畅 肝 气 , 白 芍 养 血 柔 肝 敛 肝 阴 , 此 散 收 兼 行 , 顺 应 肝 脏 散 敛 的 特 性 , 有 利 于 肝 脏 功 能 的 恢 复 。 再 如 定 喘 汤 主 治 风 寒 外 束 , 痰 热 内 蕴 之 证 , 方 中 主 用 麻 黄 、 白 果 为 君 , 麻 黄 辛 温 宣 散 , 宣 肺 以 平 喘 , 白 果 敛 肺 定 喘 而 祛 痰 , 两 者 收 散 兼 行 , 使 麻 黄 宣 肺 而 不 耗 散 肺 气 , 白 果 收 敛 而 不 碍 邪 。 又 如 小 青 龙 汤 中 麻 、 桂 和 姜 、 辛 解 表 散 邪 , 温 肺 化 饮 , 又 佐 制 芍 药 、 五 味 子 之 收 敛 , 使 温 热 辛 散 不 伤 气 液 , 寓 收 于 散 而 助 肺 复 宣 肃 。
5 寒 与 热
“ 寒 者 热 之 ” , “ 热 者 寒 之 ” 是 治 疗 疾 病 的 一 般 原 则 , 寒 与 热 虽 属 性 截 然 相 反 , 有 时 却 有 反 成 之 用 。 左 金 丸 主 治 肝 火 犯 胃 证 , 其 病 机 肝 火 冲 逆 犯 胃 , 理 当 清 热 泻 火 , 使 火 不 犯 胃 , 故 用 主 入 肝 胃 经 之 黄 连 六 两 以 清 泻 火 热 , 但 黄 连 苦 寒 , 虽 切 中 病 机 , 但 一 味 苦 寒 凉 降 恐 有 凉 遏 冰 伏 或 折 返 激 动 之 嫌 , 所 以 方 中 又 佐 用 了 一 味 辛 热 的 吴 茱 萸 一 方 面 制 约 黄 连 苦 寒 伤 中 , 一 方 面 作 反 佐 之 用 , 以 使 药 性 顺 应 病 情 , 发 挥 更 好 的 治 疗 作 用 。 白 通 汤 为 治 疗 少 阴 病 阴 盛 格 阳 证 , 方 中 用 辛 热 之 干 姜 、 附 子 振 奋 阳 气 , 葱 白 以 通 阳 破 阴 , 去 除 阴 寒 。 但 本 证 里 寒 盛 而 格 阳 外 出 , 纯 用 辛 热 恐 相 反 相 激 , 故 又 加 胆 汁 、 人 尿 性 寒 之 品 , 顺 应 其 寒 , 除 滋 阴 和 阳 , 还 可 引 领 辛 热 之 品 深 入 阴 分 , 更 好 的 发 挥 作 用 。
6 阴 与 阳
阴 平 阳 秘 是 人 体 的 正 常 健 康 状 态 , 阴 阳 对 立 而 互 根 , 补 阳 时 佐 以 补 阴 之 品 , 以 阳 根 于 阴 , 使 阳 有 所 附 , 补 阴 时 佐 以 补 阳 之 品 , 以 阴 根 于 阳 , 使 阴 有 所 化 。 如 右 归 丸 治 疗 肾 阳 不 足 , 命 门 火 衰 , 为 元 阳 不 足 之 证 , 本 方 根 据 阴 阳 对 立 统 一 原 理 , 采 用 阴 中 求 阳 的 制 方 法 , 方 中 在 鹿 角 胶 、 熟 地 、 山 茱 萸 、 山 药 、 菟 丝 子 、 枸 杞 、 杜 仲 等 填 精 滋 阴 之 品 的 基 础 上 , 配 用 桂 、 附 , 以 收 强 肾 补 阳 之 效 。 左 归 丸 又 用 了 阳 中 求 阴 的 方 法 , 本 方 在 用 熟 地 、 龟 板 胶 、 枸 杞 子 、 山 药 等 滋 阴 填 精 的 同 时 , 又 用 了 温 补 肾 阳 的 鹿 角 胶 , 以 使 阴 得 阳 助 , 其 效 益 佳 。 此 所 谓 “ 善 补 阳 者 , 必 于 阴 中 求 阳 , 则 阳 得 阴 助 而 生 化 无 穷 ; 善 补 阴 者 , 必 于 阳 中 求 阴 , 则 阴 得 阳 升 而 泉 源 不 竭 。 ”
7 泻 与 补
“ 实 者 泻 之 , 虚 者 补 之 ” , 但 脏 腑 藏 泻 , 互 为 因 果 , 治 疗 是 藏 泻 兼 顾 , 寓 补 于 泻 , 寓 泻 于 补 , 使 补 而 不 滞 , 泻 不 伤 正 。 如 六 味 地 黄 丸 治 疗 肝 肾 阴 虚 , 方 中 熟 地 、 山 茱 萸 和 山 药 为 “ 三 补 ” , 补 益 三 阴 之 阴 精 , 同 时 又 佐 用 泽 泻 泻 肾 浊 、 丹 皮 活 肝 血 、 茯 苓 渗 脾 湿 , 以 使 肾 肝 脾 气 机 通 畅 , 不 为 补 药 所 壅 , 更 好 的 协 助 补 益 药 充 分 发 挥 作 用 。 再 如 玉 屏 风 散 治 疗 气 虚 不 能 固 表 之 自 汗 , 方 中 用 黄 芪 益 气 固 表 , 用 防 风 御 风 邪 使 外 邪 不 复 侵 犯 肌 表 , 又 可 使 黄 芪 固 表 而 不 留 邪 , 且 方 中 防 风 之 辛 散 , 更 助 黄 芪 布 达 阳 气 加 强 补 气 固 表 之 力 。
指 导 老 师 : 谢 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