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lan0116
|
分享:
x0
|
[保齡球][討論] 球進入口袋全倒點(Pocket)的方式 (一)
球進入口袋全倒點(Pocket)的方式 (一)
John Jowdy
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如今已經徹底改變及肩負起擊出全倒球瓶的局勢,雖然以往傳統材質的保齡球也曾幫忙球員創造佳績,但是自90年代起研製的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在今日儼然是保齡球的主流,是球員打擊球瓶的重要因素,而好的球要打全倒必須注意進球角度(Entry angle)和偏向系數(Deflection factor).
首先在介紹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的功能之前,請想想,是誰具備這種非凡的能力扭轉傳統的保齡球發展? 答案是球員本身,因為他們想提昇分數,他們想贏得比賽!!! 舊時代(50-60年代)一些優秀的球員知道從1-3號球瓶薄點(light-pocket hits)進球,使球瓶形成如投下導向飛彈般四處倒地;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後期,某些強力打法的球員以大弧度(wild-arcing)行進球全倒的方法引爆不小的震撼,繼而引發改革聲浪. 然而當時仍有多數傳統平順打法(smooth-stroking)的球員對他們的大突破不以為然,且仍佔絕大比賽優勢,主張依賴溫和的曲球路線擊敗球瓶. 80年代後期加洲保齡球設計師Steve Cooper成功研究出一顆名為Excalibur的獨特優利膠樹脂(urethane resin)材質的球從此改變了保齡球的世界. Excalibur這顆球讓大家在1989年大開眼界它使曲球的行進路線具有變化尤其當Marc McDowell (現在已經退休球員)在ABC電視轉播賽中使用Excalibur這顆球贏得比賽,成千上萬的觀眾見識到優利膠樹脂球的與眾不同,開啟保齡球設計的新紀元. 短期之內保齡球急速發展,除AMF仍製造原始的優利膠球外,Brunswick,Columbia, Ebonite及Faball所有知名製造保齡球的工廠加入活粒樹脂球(Reactive)的生產線. 誠如預期,接下來的研究發展是非常複雜及繁瑣的,除了球在球道的行進路線角度外,還得考慮球員出手放球的問題,還有球員打法力道等種種問題.
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如何創造大多數人的認同以及革命性的改變保齡球運動? 簡單的說就是進球角度(Entry angle)和偏向系數(Deflection factor). 球最後進入口袋點的角度不能與行進時的角度完全相同,球瓶才會很容易推擠造成全倒.
現在全倒率是取決於球最後的進入球瓶區的角度,那也就是說球必須如補片一樣在最後貼上球瓶區的1-3號球瓶中間點,即口袋點(Pocket). 打球者經常忽視進球角度而造成單支殘瓶(7-Pin,8-Pin,9-Pin,10-Pin號)甚至是開花(7-10 Split),卻誤認為自己進球的角度是完美的. 無論如何,有些球館的電腦慢動作顯示系統或攝影機影像軟體可以讓打者很清楚的看到球最後進入球瓶區時的真象更加迅速讓打者可以修正打球方法及進球的角度.
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確實加強了職業球員對抗球道的實力和速度的操控,很明顯的,知名球員如Walter Ray Williams 和Norm Duke 兩者有80%的冠軍頭銜及賺取高額獎金是自使用活粒樹脂保齡球後獲得. 許多球員迄今為止仍然出手力道較為薄弱,但是現代具控球能力的球員如Amleto Monacelli ,Pete Weber則是幾乎與活粒樹脂保齡球搭配相當完美.
先前介紹優利膠球(Urethane Balls)時較優秀的球員依靠3種基本的路線讓球最後能進口袋點(Pocket).
第一: 直線(Straight-line Shot)打法,出手時把球對準右手邊第1個箭頭以斜直線行進的方法讓球最後進入口袋點(Pocket). 習慣站球道右方的打球者把球從右向左直線擲出.
第二: 由上而下之間(Down and In Shot)打法出手時把球對準右手邊第2個箭頭以直線行進的方法讓球最後進入口袋點(Pocket). 擅長沿球板溝道送球的球員常用此法
第三: 是比較具爆發力打者,他們站在球道左邊的助走道,出手時搖擺球至右手邊10到15塊板處,利用很強勁的力量使球行進彎曲至口袋點(Pocket).
在1963年有一位經驗老到的選手Jim St. John,他站在球道右手邊遠處把球自第2塊板處擲出,然後球在35-40呎前彎曲進入口袋點,當時這種大膽不撓的打法即像是如今稱為溝邊打法(Gutter Shot)一樣. 這樣的打法確實也影響了後來職業選手的打球行進路線,成為PBA比賽中球員克服球道的致命武器. 如David Ozio他就是把這種球路發揮得很好的球員之代表.
接著球道保養上油的方式革命性的改變,再加上高性能球的不斷研發,傳統的基本三種打法徹底的被顛覆,因此溝邊打法(Gutter Shot)仍然保留於現代保齡球常見的六種打法之一.
活粒樹脂保齡球(Reactive bowling ball)的出現增加了四種不同於傳統的打法:
1. Deep Inside Shot(如圖示): 將球自左方第三個箭頭處擲出,越過第四個箭頭前進35-40呎前彎曲再進入口袋點.
2. Down and In Shot(如圖示): 將球自10-13塊板處擲出,直線前進35-40呎前彎曲進入口袋點(不同於Outside是介於7-5塊板擲出)
3. Gutter Shot(如圖示): 將球自溝邊2-3塊板處擲出,直線前進35-40呎前彎曲進入口袋點.
4. Very Deep Inside Shot(如圖示): 將球自左方第二個箭頭處擲出,越過第五或六個箭頭前進35-40呎前彎曲再進入口袋點.
在1968年間Don McCune(PBA球員)把他的波利球浸泡化學柔軟劑試圖讓球在球道上比較”咬板”(磨擦力強). 但是易燃的溶劑在球道上高速磨擦對球員是相當危險的事因此美國保齡球職業協會和美國保齡球協會已經明令禁止用這樣的加工球比賽.
在此我要衷心的提供我的建議:面臨這麼多種打法你要如何選擇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選擇任何一種打法都必須是你體力以及技巧可以配合負荷的. 如果選錯了方法,分數是絕對不會好看的…只好嘗試其他方式:換球,改變持球方式,控制球速或是試看站不同點出手. 同時記住仔細計算適當的出球時機,下球點約在距離腳滑行處7塊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