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政府開倒車 業者:還是我埋單 更新日期:2007/07/23 04:39 記者: 陳鳳英/台北報導 油價飆漲,點燃大宗物資另一波漲勢,為平抑國內物價,政府擬將過去行之有年的平準基金復出江湖。對此業者反應不一,有人支持,也有人痛批各家業者採購成本都不相同,政府要走回平準基金的老路有困難:「現在大宗物資這麼貴,政府哪有錢補貼,到最後還不是得由業者埋單」。
身為台灣黃豆、玉米及大麥等大宗物資進口業者之一,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表示,不反對設立平準基金,讓國內物價平穩一點,但基金的運作必須透明化,相關細節要等接到上級指示後,才會進一步研究。
過去政府針對玉米等大宗物資也有設立平準基金,隨後因台灣加入WTO貿易自由化而廢除。以「糧食平準基金」為例,民國六十二年因發生能源及糧食危機,國內糧價暴漲,行政院隔年馬上核撥特別預算卅億元,以生產成本加兩成利潤作為保證價格收購農民稻穀。惟此一基金運作廿五年下來,貸款加利息,累積短絀已近千億元。
近來隨國際油價大漲,全球大宗物資漲勢一波接著一波,國內食品價格也受到牽動,多項產品醞釀調高售價。據業者透露,國內一年玉米需求約為五○○萬噸、黃豆為二四○萬噸、小麥則為一○○萬噸左右,由於每家廠商全球採購力不同,下單時間也將影響採購成本,「平準基金是要業者在約定價格下吃大鍋飯,不符國際貿易與企業經營管理原則」。
還有業者私下痛批,產品價格取決於市場供需,現行的國際貿易比以前複雜得多,政府早已失去以平準基金平抑物價的時空條件,「現在國際大宗物資這麼貴,政府哪有錢補貼,到最後還不是得由業者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