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郎<一>
532期大贏家陳進郎 我在股市圓夢的四種力量(一)
我在股市圓夢的四種力量 文 陳進郎
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劍、寶石和鏡子。在各個領域,劍除了代表武器,更常象徵資訊和知識的力量,寶石象徵資金的力量,鏡子則是自知和省思的力量。我還關注第四種力量:火焰。在股市,我用火焰代表不斷的練習。
大文豪雨果曾用火焰來形容閱讀的好處,我把他的名言中的「閱讀好書」修改成「不斷的練習」,於是變成「各種愚蠢之事,在每天不斷練習的影響下,彷彿在火上燒烤,逐漸熔化。」
投資之始 一、知識(劍)和省思(鏡子)的力量:
民國七十六年九月,我的母親禁不起周遭朋友陸續在股市賺錢的誘惑,終於下定決心在九十元價位買了五張東元電機。
說也奇怪,原本遍地黃金的股市,在她進場後,竟成了吃人的市場。當時我正在當兵,月薪只有七千多元,而這五張東元電機每天跌價的損失,有時竟然超過一萬元,不只母親難以承受,連我每天醒來,都希望這只是一場夢。
沒想到這個錯誤的開端竟造成了我人生的急轉彎。為了報一箭之仇,我開始涉獵報紙證券版和一些速成的股市賺錢秘岌,從此沈迷於想要破解股價漲跌的祕密。
民國七十七年報禁解除,我無意中發現了新上市的《財訊快報》,其內容中竟然有我最想知道的經紀商進出表,我的軍旅生涯從此鮮活了起來。
白天,我忙著帶兵操練,晚上,我投入另一種型態的操練。每天晚上我滿懷期待地搭乘客運車前往市區買來《財訊快報》,透過經紀商進出表研判主力的動態。作完沙盤演練,我幾乎每晚打電話回家,請家人在隔天開盤前幫我掛進股票。當時只覺得好玩,壓根沒想到這樣的訓練,替我日後的專業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民國七十八年初,我趕流行的加入股友社,體驗了散戶螞蟻搬象的力量,後來也曾追隨主力內圍人士進出股票,結果都是先甘後苦。直到民國七十九年台股崩盤後,我才進一步了解到自己所學的不足,於是參加了技術分析研習課程以後。我從這些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有些後來經證實是不對的,有的從未派上用場,但在那個言必稱主力、以炒股為尊的年代,這些課程就像個領航者,引導我結合基本分析,走到正確的方向,避開股海中的暗礁。
我也廣泛閱讀投資相關書籍,以股市大師為借鏡。我更以股市的鏡子為師,從股票的報價中得到啟示。我覺得股市就像職業運動,數據就是一切。因此,做不好時,怪東怪西沒有意義,後悔也已經來不及。
我們要先順從市場,才能貼近市場,貼近市場後,市場自然而然會告訴你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修正。
我不但從失敗中學習,也從成功中學習,即使是賺錢的操作,我想看看能不能做得更好,在此同時,我的操作模式也日益成形。
成功伴隨挫敗 二、寶石(資金)的力量:
一滴水如何能不乾涸?宗教家的答案是「讓這滴水流入大海」,當它回歸到一個大的整體時,將會永遠存在。依此類推,「如何讓一塊錢不消失」的答案就是讓這塊錢回歸到金融體系,例如:把錢存到銀行或買保險。但我認為這些方法保守有餘卻開創不足。
一接觸股市,我就找到我的答案了。沒錯,就是把錢投入股市。我不會滿足於五的年利率,我要讓我的錢更有爆發力。我當然知道高報酬意味著高風險,但我認為年輕就是跌跌撞撞的本錢。
原則上,當整體獲利驟升時,我隨之增加持股比重,反之則減量經營。當我賺錢時,我也思考過該不該把賺來的錢抽出一部份,我覺得這視每個人的個性、自信心和操作額度而不同。當手氣好,市場氣氛佳,一而再的得逞,讓原本賭性堅強的我信心倍增。
我不但讓本金和獲利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我得寸進尺地利用融資擴大操作規模。即使年度酬率已達三、四成,我不會為了保持戰果而放慢腳步。
這樣地勇往直前,讓我用標會所得的十五萬元,在野戰部隊的一年半期間,用遙控的方式,迅速賺了二百萬元。我想退伍後天天可以看盤,豈不是如魚得水,於是才剛退伍,就訂了一間總價一千萬的預售屋,我要股市替我買單。
沒多久,台股自一二六八二點下跌,我在股市節節敗退,而房價的下跌又補了我一刀。我面臨是否要放棄這間預售屋的抉擇。
當時我已繳了七十萬元的頭期款,如果違約,只能拿回所繳款項的一成,這對剛出社會的我,是筆鉅額的虧損。幾經掙扎,我還是痛下決心選擇違約。
幾年後,我上技術分析課程時,碰到一位眾所公認的好老師。他不諱言自己在股市沒有賺到錢,他消遣自己:「房貸的壓力讓我輸不起,我永遠在等更低的股價。當指標發出買進訊號,進場的念頭一浮現 ,我的心跳加速、血壓升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