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ome1948

种路人

级别: 分类版主 
版区: 工商服务
x184
x1129
|
分享:
▲
▼
陈进郎<二>
532期大赢家陈进郎 我在股市圆梦的四种力量(二)
股市致胜第二课
技术分析 撑起我的一片天
当我走进这间办公室,就把世界留在外面,我只专心研究图形。这个房间不论是在大风雪或是六月里月色皎洁的夜晚都一样。在这里,看见太阳出来就说『买进』,看见下雨就说『卖出』。
股市投机的成败关键系于能否正确判读市场,亦即在关键时刻判读出市场资讯蕴含的机会,并适时的回应。市场资讯可分为基本面消息、市场动态和技术指标讯号。
有的投机客是洞烛机先的预言家,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准确预测政经情势、社会动向和产业趋势,并从容布局牟取暴利。
次一等的投机客是思考型的实践家,他们善于从每天如潮水般的消息中,抽丝剥茧的区隔出流言斐语或是有用的讯息,推断该消息对股价是利多出尽或具剩余价值,从中获取价差。
我自忖资质、人脉不足,很难跻身预言家之林,于是致力提升自己对市场消息的穿透力,却常感到真相在第一时间被蒙蔽,事情的样貌也被扭曲,幸好我还有拿手的技术分析,才可以在充满情绪的市场里,透视昨天和今天股价变动的含意,推敲相对应的市场心理,按图索骥的提升自己对价格波动的预测能力。
一开始,技术分析就像我的听诊器,研判后市时,常有很多模糊地带,经由不断的尝试错误,技术分析已升级成为我诊断行情的电脑断层,对股市的图像更能兼顾每个层面、也更加精确具体。
一些陈义过高、反市场心理的老生常谈,例如「利空云集下股价不跌时是最佳买点」、「景气循环股应卖在低本益比」等笼统性说法,在不带感情的技术分析支援下,我才得以找到相对应的买卖点,才敢有恃无恐而且方向正确的反市场进出。
我不再轻易相信市场权威名师,不再盲目的「拿香跟着拜」,我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明牌。
除了股票该作短或作长的问题外,我还常被间到「行情怎么看?买什么股票?什么价位可以买(卖)?」「指数会跌到几点?股票被套牢怎么办?」「媒体看好的个股开出高盘,能不能追进?」这些问题都是一言难尽,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在技术分析,可以找到系统化的合理解答。
求人不如求己,投资人要发挥技术分析的威力就是要相信技术分析、学习并活用技术分析并遵守技术讯号操作。
技术分析是替市场提供了幻想 只问对或错
技术分析根檀于空中楼阁理论,经济学家凯因斯曾说,「预测经济基本面的长期趋势很难,预测群众心理可能比较容易。」
他在1936年清晰的阐释空中楼阁理论,他认为「投资人不该把精力浪费在估算股票的真实价值,而该用于分析投资大众未来的动向,以及在乐观时期,他们会如何把希望建筑为空中楼阁。」
技术分析派的经典名着,由Robert D. Edwards和John Magee合着的《股价趋势技术分析》,定义「技术分析」「是一种方法,通常采用图形的格式,来纪录某支股票或大盘指数的实际交易历史,然后根据图形的历史纪录,推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这是1948年出版的书,今天的技术分析,除了图形外,也衍生出了更多有用的指标。
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在于市场是一个敏感的机制,所有基本面和市场面的讯息、不管是媒体上已经公开的事实,或是未公开的发展中事件、以及投资心理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买卖双方的实力等所有相关因素,都加权结合为单一的数据,那就是成交价。
技术分析派认为他们所关注的成交价,已经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报表、景气和人气,既涵盖了基本分析的资讯,也多了基本分析所忽视的非理性因素和筹码面因素。
技术分析不强求是什么原因造成股价的波动,而要借助历史总是重演,由辨识目前走势的形态,来推断未来股价「将如何」。
第一个问号:过去历史是不是今日种种?
针对技术分析的第一个质疑:「短期的股价变动无法预测。我们不能由过去的股价走势来预测未来的股价。」但是大投机家杰西.李佛摩就一再利用华尔街的几次价格突破而大捞一笔,他醒悟到「股市了无新鲜事……,价格变动不过是一再重覆。」
《股价趋势技术分析》一书中也提到「股市中意外情况发生的机率,实在不如初学者想像那么高……,我们可以轻松提出十倍数量的例子,藉以说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仍然重复发生于最近几年。」
而就我的观察,市场在有些时候走势型态的确具清楚的结构性,包括双重底、头肩底、几乎平行的趋势通道等;在关键时刻,某些技术指标也的确深具实用性。尤其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市场主力消声匿迹后,线型上的人为操纵痕迹明显减少,技术指标和线型更具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二个问号:长期投资是不是赢家?
针对技术分析的第二个质疑:「经电脑测试25年来的资料显示,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胜过买进并持有的策略。」这个质疑本身包含了三个盲点,首先,没有人可以测试过「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
其次,不论电脑测试时用的是固定的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每个买卖点都仅以一个指标来作进出的依据。但事实上,技术指标集体运作的效果最好。电脑无法像人脑般,在不同的走势型态下,将每个指标视情况给予不同的解读,而加权结合成为最后的进出指令。
最后,这25年的比较期间,可能是在长期的大多头市场,如果你因此心动而采取买进并持有的策略,但接踵而至的是长期的空头市场,那么你的损失,照理说也会大于依照技术分析操作。
我在民国78年6月退伍时,报导上处处可见国泰人寿长期持有的惊人报酬率,当时每股价格1700元,股本为28亿,我如果因而东施效颦的买进并持有,至民国93年6月底还在套牢。
正如Michael Steinhardt所言,「在1950和1960年代,长期投资人是英雄;今天,聪明的人是英雄。」令技术分析初学者感到气馁的莫过于美国基金评鉴公司Morning Star的结果论,「在《富比士》400大美国富人中可分成三类:创业家、长期持有的投资人和继承祖产的人。买低卖高或技术派投资人很少名列其中,每日进出市场的人根本挤不进名单内。」.但我觉得投资人进入股市,为的只是圆一个财务独立的梦想,而不会幻想成为世界首富。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巴菲特,却有成千上万靠技术分析圆梦的投机客。
尤其是近年来上市公司蔚为风潮的员工分红配股,乃至于员工参与现金增资、特定人询价圈购、以及不当的发行可转债和优先股等,都在在稀释了原始投资人占该公司股权的比例,凭添长期投资的风险。
第三个问号:多人用的讯号是不是一定灵?
针对技术分析的第三个质疑:「某项技术分析方法果真管用,投资人一窝蜂的仿效,就会让它失灵。」的确,技术分析之所以准确,是因为有部分人相信,部分人怀疑,某项讯号如果广被采用,就不再有效了,因为每个人都想制得机先。
所幸市场上迷糊的人不少,就算全部的人都变得精明也不足为虑,因为如前面所述,技术指标要集体运作,在有些情况,某个指标的重要性会超过其他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视情况而改变。
某项广为人知的技术讯号出现卖点,却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技术讯号背道而驰,唯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一窥全貌的客观研判。而且就我的经验,技术讯号会有自我调整的机能。
在某段时间,某项技术指标特别灵验,等到投资人竞相采用后,它就慢慢的失灵。过一段时间,大家不再过度重视它,它又恢复往日风采。但整体而言,经过充分测试的指标,还是保有一定的信赖度。
虽然技术分析的微妙只能意会,很难言传或教条化,任何决策也要考量许多因素来综合评估,我还是尝试以简化的例子来阐释上述的说法。
众所周知,走势图上头部或底部所形成的压力或支撑,非常的明确实用。在历经漫长的多头走势后,投资人对手上持股跌破短期底部支撑,起初不以为意,但若破底后该股票跌幅扩大,他就曾警觉地出脱手上其他刚跌破短期底部的个股。
如果线型结构趋向空头,这时,破底停损会成为市场共识,下一个线型底部支撑可能也是不堪一击。
如果股价终于探底完成而反弹,当反弹结束拉回后,有的人因为害怕股价再次跌回前波底部时,卖压强大而来不及卖,甚至股价跳空,无量下跌,所以他们不会等股价跌破反弹前的底部支撑再减码,而以短期底部连接前一波低点,所形成的修正上升趋势线,做为是否脱手的依据。
如果股价跌破这条修正后的上升趋势线,但未跌破近期底部,而形成N形底,有的人会以连接N形底两个低点的趋势线跌破时减码。
假设股价再次向下探底后反弹,当反弹结束后,上一回的历史可能再度重演,持股者可能又会杀红了眼,但如果再次破底后,下档紧临强力支撑(例如年线),股价随之反弹,那么杀低的投资人,下次碰到股价破底时,可能就会三思而后行。
第四个问号:倒底甚么是做股票?
针对技术分析的第四个质疑,也是我个人长年以来的疑惑,就是:「技术分析派不靠市场消息,也可以做股票。」民国八十年初敞公司新任总经理一走马上任就对我们约法三章,尤其严格禁止在公司内传递任何市场消息,以免市场消息干扰了他的技术讯号。
对我这种靠市场消息才能做股票的人,这真是一大酷刑。多年后,我拜读《漫步华尔街》,提到《股市走势技术分折》作者约翰.麦吉(John Magee)的工作室,连窗户都用木板钉上,以防外界干扰,我不禁会心一笑。Magee说过,「当我走进这间办公室,就把世界留在外面,我只专心研究图形。这个房间不论是在大风雪或是六月里月色咬洁的夜晚都一样。在这里,我不会对客户不尽职,看见太阳出来就说『买进』,看见下雨就说『卖出』。」
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面和基本面已公布的资讯和潜藏的内线消息,都已反应在股价上,因此,有些纯粹技术分析派的专家甚至连报纸都不看。但事实上,某些资讯是突发的,不可能事先反应在股价上,我们也不能对这些资讯不闻不问。
例如,在2005年2月的某天收盘后,我看到太设的走势亮丽,本想等下一个交易日加码买进,岂知随即传来太设跳票的新闻。万一我不明究里,在开盘前挂进太设,岂不是自投罗网?
即使是Magee,也在书中提到,他不建议投资人完全漠视市场消息而操,「但如果这位技术分析家其有足够的经验,即使他不知道某支股票的名称,只需要有涵盖期间够长的股价走势图,就足以获利。」经过多次消息面误导技术面的切身之痛后,我终于厘清多年来的疑惑,原来纯粹技术分析派未必全盘否定市场资讯的价值。他们可能认为,突发的重大事件并不多见,内线消息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没有内线消息,他们也可以自线型或指标中,感应出利多或利空正在酝酿。
我应是个基本技术分析派
市场消息对他们而言是弊多于利,既然不可能视若无睹而不被干扰,干脆谢绝消息眼不见为净。但对我而言,基本面资讯是我买卖股票的重要诱因,我只能尽量坚持以技术分析作最后决策的依据,我算是个基本技术分析派。
绝大多数的投资人和分析师都是基本分析派。技术分析派所关心的股价,乃是市场对股票所认定的价值,而基本分析则关心股票的真正价值。
基本分析专家查阅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未来每股盈余和股利,再参酌利率水准等来认定股票的合理价值,当合理价值和实际价格严重背离时,他们便大张旗鼓。
此外,基本分析最大的盲点就是忽视了投资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基本分析判定股票合理价值所用的本益比,随着市场的情绪起伏而修正,再加上融资效应,因此,令基本分析者难以置信的超买或超卖,总是不断的上演。
一般投资人所谓的基本分析更是等同于追逐明牌或内线消息。就我当年旭丽差点惨遭灭顶的例子,印证了杰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书上所言,「你产业内围的朋友可以通知你买进,却无法偕同你卖出。他要真的这么做,就是背叛他的合伙人。」
因此,即使你是极少数具内线消息的幸运儿,你也必须学习技术分析,来判断市场气氛会将股价推向何处,才能善用你的优势。而对一般市场资讯不对称的投资人,也唯有以技术分析扳回颓势,才能受到股市公平的对待,不致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学习并活用技术分析
Magee认为技术分析「显然不是精准的科学,因为任何的法则都有例外。它需要根据许多因子进行评估与判断,而这些因子往往互相冲突。」
但Magee并不像科斯托兰尼把股票投机视为艺术,因为艺术难免让人联想到天才横溢,Magee认为「图形分析仅需要技巧,而任何具有正常心智的人都可以取得必要的技巧」,他并认为能够洞烛机先的判读图形潜在发展,不是一种罕见的能力,也不是一种「顿悟」,而是经过深入的研究与长期的经验培养,所逐步累积的直觉。
他认为实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应具备:一、相对单纯,大体上很容易由直觉的角度解释,二、它们遵守最根本的原理,三、它们代表自然的现象与力量,不会让我们期待过多,四、它们相辅相成。
短、中线技术指标各有所用
我烙遵Magee以简驭繁的精神,使用过的技术线型或指标不过就是K线、型态、趋势线、移动平均线、短天期RSI、9KD、MACD、乖离率、融资融券余额和成交量。
除了末二项,其余都是价格的型态或指标。其中某些项目在某些时候具有一致性,例如,主要上升趋势线常和季线亦步亦趋;有些项目也需要相辅相成,例如型态的完成要借助趋势线、颈线和成交量,每个项目的实用性视当时形态而有所不同,例如,箱型整理时,很难以移动平均线作进出依据,日KD相对灵验,但最明确的买卖点是股价突破或跌破乡情头部或底部时;此外,关键价位的功能也经常互换,原来的线型支撑,一旦有效跌破,反而成为后市的压力。
我采用的技术讯号,大多很容易解释它的意涵。以60日均线代表的季线而言,它的数值代表着这60个交易日来的平均买进成本。它上升或下降的角度和趋势,代表着最近一个交易日和60个交易日前追价意愿的相对强弱和趋势。当股价自高档下跌至季线,也就是这60天买进的平均成本,大多数持股者开始有面临亏损的迫切压力。
一旦跌破季线支撑,常见追杀卖压,也预告中线空头的来临。如果股价持续探底,等季线走平反转,宣告中线空头确立。
我也曾涉猎艾略特波浪理论,总觉得该理论有太多主观的假设和一些后见之明,实在难以派上用场。后来,我再没有持续寻求更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因为我原来的方法,在反覆的实战测试后,已慢慢的奏效。
心法:选用技术讯号就像交朋友,在精不在多
我体认到,选用技术讯号就像交朋友,在精不在多,重点是你必须随时对它们保持关注,才不会渐行渐远。而且技术线型和指标要集体运作,运用的指标太多,除了不容易一一掌握外,你很难确认相互之间的讯号,因而产生莫衷一是的研判。
我是个短中线操作的投机客,因此用季线作为判定多空的主要依据之一。平时看线形图时,我同时看日线和周线,也偶而看看月线。
周线或月线使我了解大致的趋势和轮廓,让我建立一种宏观视野,而日线图则帮助我细部分解。日线图上的短天期RSI、9日KD等相当敏感,虽然在短线操作颇具实用性,但在波段行情,容易因为震荡而太早出脱持股,在跌势市场,也常因抢反弹而被套牢,因此同时看日线和周线图,可以兼顾操作的灵活性和波段的趋势。
心法:我已懂得忍一时,躬逢其盛
学习了技术分析,让我从抢进杀出的短线帽客,慢慢懂得慎选买卖时机,也体会了李佛摩所说,「买卖股票要能赚到钱,必须打从一开始进场就获利才行。」以往,我常买得太早,只要几天不涨,我就不耐烦的杀出,现在我已懂得在何时躬逢其盛。
前日本职棒明星秋山幸二说,「每个打击者都要有自己的打击假想线。」因为如果打击者擅长打的好球都打不到,何况是不好打的球呢?虽然也会因此而错过一些边边角角的好球,但只要咬住设定的好球再出棒,却有极高的安打率和长打率。
同样地,我们应等待拿手的技术讯号即将出现或已出现买卖点时进出,才有较高的胜算,这样虽然不会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却也不会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虽不能每一击都中的,但判断正确时却可以攫取较多的利润,用以弥补判断错误时的损失。
心法:亏损也是经验上的获利
我经由参加研习课程而认识一些基本的线形和指标,但教会我技术分析的是股市。我把课堂上学来的方法套用在过去的走势图上,测试它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慢慢找到实用的技术讯号,我归纳比较这些讯号的关连性和适用时机,并统合各讯号来作模拟交易,然后在市场上小试身手。我发现从纸上谈兵到实现获利竟是遥不可及,每当我遭受打击,我总会想起李佛摩的交易
方法也才不过是六成的准确率,而科斯托兰尼也说,「每次交易上的亏损,同时也是经验上的获利。」
经过市场一年多的洗礼,我的交易方法终于稳定地发挥战力,但即使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技术指标,仍然会让我蒙受重大失利,我会告诉自己「技术分析长期让我获利,偶尔的马前失蹄是非战之罪,我犯了错的作法是当时情况下唯一的明智之举。」但如果我背叛了技术分析而惨遭市场修理,我会因此懊恼不已。
球员在球场上,如果一意孤行,不遵照教练的战术打球,即使歪打正着建了功,还是会受教练责难,因为即兴式的机遇战,理论上成功率远不如系统战。
同样地,如果投资人不能坚守以技术讯号为依据的单一交易系统,随着消息面或自己的感觉起舞,违背技术讯号操作,即使赚了钱,但赚钱的来源是随机的庞杂讯息,很难如法炮制,这不是有效学习。
这种不扎实的胜利,如果只是比赛几回合,可能胜负各见,但如果战线拉长,注定要一败涂地。
技术讯号出现买卖点后,干扰进出的因素包括心理面、市场面、基本面和技术面等四大类。
领悟:会赔钱的人想法都一样,还会自己安慰自己
第一,干扰进出的心理面因素:像是股票出现卖点时,心存侥幸地认为「这次将不一样」;或安慰自己「卖压虽然沈重,但低档也有接手。」
股票卖得掉当然就有人买,后市端看买卖双方的实力和意愿。先不论筹码的归宿,当股价弱势跌破关键点,多头已落居下风。其它心理面因素,例如:对股票有感情、成本观念的作祟、证交税和手续费的考量、对失之交臂的价位耿耿于怀而执着不卖、以及一厢情愿地以为股价跌幅已深,逆境很快就会过去,想等股价涨回某个价位再卖;或是没有下决策的胆识,想等他人来强化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决策背书、或是在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事件,来解释技术讯号的买卖点,但等找到他人背书或好理由时,已错失先机了。
第二,干扰进出的市场面因素:我们常因法人进出、MSCI正要调整台股权重、他人的看法等和技术讯号相互矛盾,因而举棋不定。股市开始大跌时,大家喜欢看乐观的报导,媒体应运成了投资人疗伤止痛的心灵导师。
这时报导上会说,「基本面无虞,大家不必自己吓自己。」但这时可能有重大利空正在酝酿;也有的报导以偏盖全地选择某项偏多的指标,来麻醉投资人。这种近乎宗教式的集体催眠,往往等你清醒后,跌势已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市场上并没有太多能人异土,今天的股市救世主,明天也可能错得离谱。在恐惧迅速蔓延、投资人相互践踏的空头市场,与其冀望某人有点石成金的魔力,毋宁相信自己长年秣马厉兵的技术分析。
第三,干扰进出的基本面因素:诸如股票出现卖点时,你心想等到下午的法说会出现利多再卖也不迟,如果利多正如预期,你还可能因公司高层为股价叫屈而迟疑不卖,甚至报载竞争对手收购该公司股票,而加深了你持股的决心。
这时你可能会合理化自己不卖股票的原因,比如说「该股票本益比不到十倍,不值得为有限的下跌伤神,股价终究会涨回来」;或是「我又不缺钱,我买的是股息殖利率远大于银行定存的绩优股。」但众所皆知的低本益比、高殖利率已是「既成事实」,对产业前景的预期,以及市场心理转折后盲目地追涨或杀跌,都会造成本益比的修正。
第四,干扰进出的技术面因素:不卖股票的原因,往往是过度相信下档支撑。根据经验法则,股市翻空时,股价一再测试支撑,则该支撑跌破的机率很高,跌破该支撑后,一般人又心存侥幸地寄望于另一个支撑。例如较敏感的技术讯号出现卖点时,你自我壮胆「没有跌破季线,多头走势不变」,等季线有效跌破后,你又安抚自己「年线目前还往上走,长多趋势依旧」。
事实上,中线多空反转与否,季线是重要的分水岭,尤其当大盘弱势跌破季线,而且季线正要走平下弯,盘势更是岌岌可危。
除非指数已濒临长天期的均线,否则期间愈长的长天期均线,愈不能反映近期趋势的变动。如果你不幸一路套牢,等到大盘跌破年线,且年线开始反转而下,你才依教科书上的理论,判读这是长空确立,忍痛杀出持股,不但为时已晚,你还可能为随后的跌深反弹而捶胸顿足。
因此,当股市疑似翻空,股价跌到支撑或关键点时,我们应先行稳健地酌量减码,等支撑确定跌破后再进一步减码,因为一旦跌破支撑,我们常因卖压涌现而错失先机。
领悟:往往在冷不防时,叫你吐回去
我历经民国九十三年三二0后的操作,再次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完全守纪律的遵照技术讯号操作。选后的跌深反弹,我为自己整体获利领先大盘创新高而沾沾自喜,但市场正要给我好好地再上一课。
那时,我手上的DRAM和面板股,股价频创新高,当它们涨势犹豫,或出现疑似危险讯号时,我开始酌量减码。我在茂德相对高档的24元附近出脱了三分之一持股,随即从报上得知力晶公司在该价位买进茂德股票,我的卖出动作因而暂缓。
稍后力晶和友达董事长相继公开看好自家产业景气,并为股价叫屈,也延缓了我在高档减码力晶和面板股的速度。
此外,我一直帖记着配息3元的中钢,即使它的股价从反弹后高点跌到33元时,技术讯号出现了卖点,我也只减码了三成。
至于选后重挫的通航概念股,由于反弹不如预期,我也无视技术讯号,一张也卖不下手。直到大盘跌破60日线的6645点,我才亡羊补牢地将总持股降至五成以下,保住了年初以来的部分战果,也为日后反弹保留了实力。
我有一位朋友,平常不太留意股市,只有听到所谓的明牌时才进场,他认为股市致富端看人际关系和运气,「千线万线不如一条内线;景气人气不如一次好手气」,在道听涂说间游走了近十年,财富像浮云般聚了又散。
前年他看了杰西.李佛摩的《股票作手操盘术》后,领悟到:「股市致胜的关键不是镜花水月般的消息,而是扎实的交易能力。」他因而潜心学习技术分析,决定以股市投机为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