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91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t1232345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水族][教養] 孔雀魚完全版飼養手冊(part 1)
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
別名:彩虹魚、百萬魚、鳳尾魚  
學名:Poecilia  
科種:鱂魚科(胎生)
產地:委內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
水溫:22~24℃
硬度:10-30dGH
Ph值:7.0-8.5
食物:紅線蟲、水蚤及幹飼料均可。
性情:性情溫和、活潑好動

雄魚色彩鮮豔,五彩繽紛,有些個體表具藍黑色小圓斑,周圍有淡色的環紋,宛如孔雀的尾翎,故稱“孔雀魚”。

它的另一特點是,幾乎全年均可繁殖,每個月或隔月就能繁殖一次,每次產幼魚20~100尾不等;子代經4~5個月便性成熟,一對孔雀魚一年繁魚後代的數量是驚人的,因此有“百萬魚”(millions)之稱。

孔雀魚的英文名為Rainbow fish和Guppy,中文譯名常稱之為“彩虹魚”或“格比(魚)”。此外,尚有摩比魚、虹鱂和水溝魚(Longkang Hee)的俗名。

一、原產地與觀賞性

孔雀魚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特立尼達、巴巴多斯、委內瑞拉、圭亞那、巴西北部以及西印度群島。作為水族箱魚類飼養始自1862年,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1908年首次運到歐洲,德國將這種魚當作觀賞魚放在魚缸中飼養;傳入我國的時間可能稍晚一些。在人工飼養中,由於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加上人工選擇近緣雜交,使其遺傳因數變異而增育出體態多姿、顏色、尾形不同的品種,受到人們的青睞。歐洲國家每隔若干年要在德國舉辦一次國際觀賞魚大賽,孔雀魚是主角。

孔雀魚是一種熱帶淡水魚,其色彩猶如珠寶般鮮豔亮麗,體型小巧玲瓏,令人喜愛。由於它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強,適合於家庭觀賞和庭院經濟養殖。孔雀魚的外觀表現因數主要在色彩和鰭的形態上,通過雜交出現了千變萬化。如體色有淡紅、淡綠、淡黃、夾雜紫、紅、黃、藍、黑、灰等多種顏色;在些魚體上還佈滿閃爍光澤,豔麗奪目,在水族箱中成群遊動時猶如眾星閃爍于夏夜長空之中。雄魚色彩絢麗,且各具特色,以至很難找出兩尾相近似的雄魚來。在尾鰭形態上,有圓尾、旗尾、琴尾、火炬尾、燕尾、上劍尾、下劍尾、雙劍尾、三角尾、齒尾、裙尾、剪刀尾、長尾、尖尾、扇尾等10餘種之多,鰭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和色彩,遊動起來宛如孔雀開屏。

胎鱂科的魚除了具觀賞性外,在醫學和衛生上常把它作為一種滅蚊魚。因為它嗜食孑孑,可有效地抑制蚊蟲孳生。

二、形態、生態習性及飼養方法

魚體呈紡綞型,前部圓筒狀,後部側扁。頭中等大,吻尖,腹鰭小,尾柄長大于高。雄魚與雌魚的形態別較大。雄魚身體瘦小,體長約4~5cm,背鰭短而高,尾部占全長的三分之二左右;臀鰭一部分鰭條成為交尾器官;尾鰭寬而長,並有各種形狀。雌魚體形較粗壯,約比雄魚大一倍,各鰭均較雄魚為短,體色單調,稍透明,唯有尾鰭具有色彩或花斑。

孔雀魚的適應性較強,水溫16℃以上為適宜溫度,低於13℃就靜伏水底不動,如水溫再下降會造成死亡。它能忍受較髒的水質,喜歡弱鹼性,也能適應中性水質。食性屬雜食性,水蚤、豐年蟲、纖毛蟲、絲蚯蚓、孑孑、及昆蟲均是它喜歡的食料;也有吃些植物性飼料,如水族箱內生長的青苔,飼養者可以把菠菜切碎後用水焯過喂給孔雀魚吃。平時活潑好動,雌鱘受驚後極易跳躍;尤其是當雄魚向雌魚追逐時,更顯活潑。要獲得色彩華麗,體形優美,尾鰭長大的孔雀魚,須從仔魚開始創造一個優良的生存環境。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真正的美麗必須由內而外散發出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香港城市電訊 | Posted:2007-03-03 17: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89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