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款畫琺瑯蟠龍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雍正時期,在督陶官年希窯及其助手唐英共同監造下,官窯瓷器的燒造堪稱空前絕後、無與倫比,彩瓷、單色釉和各種仿古、創新釉色,品目齊全、種類豐富,林林總總加起來共達57種。展出的〈清雍正款黃釉蓮瓣盤〉,黃釉象徵皇室,蓮瓣、蓮子刻劃清晰、細緻,將一件平凡無奇的盤子裝飾得炫麗耀眼。
〈清雍正款茶葉末獸耳弦紋壺〉,以仿古銅器為發想,略似銅綠的茶葉末釉則為雍正官窯的新創意。
精湛的工藝技術同時表現在漆器、琺瑯器上,乾隆時期的剔紅上承明代的傳統技法,地紋細膩、主紋清晰的〈清乾隆款剔紅雙緣寶盒〉,兩圓相交的器形承傳自雍正時期,施塗於器表的紅、黃兩色漆,在工匠精心髹剔下,透過上、下層疊漆色的變化讓「職貢圖」的主題圖案明顯的展露出來。
這種層次分明的雕工隨後又加以轉換成如〈清乾隆款雕漆流觴寶盒〉,以營造紋飾連貫、立體感強又無明顯起迄線紋為效果的新風格。而15世紀自西亞傳入中國的掐絲琺瑯,清朝時或因西方傳教士的推波助瀾,至乾隆時期達到頂峰。由展出的〈清康熙款掐絲琺瑯冰梅紋五供〉和〈清乾隆款掐絲琺瑯獸面紋方鼎〉可略得一二。至如〈清雍正款雍正畫琺瑯蟠龍瓶〉,則以畫琺瑯表現黃地牡丹花紋,與鑲嵌於器表的立雕夔龍紋共同傳達清皇室講究的恢弘氣勢與軒昂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