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www.udn.com/2006/9/12/N...511456.shtml 中醫認為,過動兒的行為偏差是因為「體質」的關係,須及早接受矯治。
過動兒就像跳跳虎一樣,精力旺盛,容易衝動,常使父母不知如何管教。鑽研中、西醫學,本身也是過動兒家長的署立台東醫院醫師曾綺華,從中醫觀點看過動兒,是體質導致肚子怕熱、鼻子怕冷、一肚子大便、頭腦近視的緣故,就像「小螺絲釘未鎖緊的小巨人」。家長照顧過動兒要「三心」。
曾綺華在一項「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照護研討會」上表示,俗稱「過動症」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其病因在西方醫學認為與大腦生病有關,但中醫觀點則傾向是胃熱、脾氣虛、腎氣虛、肝風內動或風痰所引起,在中醫古書中即有診治記載,提醒醫界能從胃熱等角度研究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曾綺華依該院門診的一年治療觀察發現,過動症的辨證可分為四型,包括:(1)胃熱型:便秘、手心流汗、坐不住;(2)脾氣虛:鼻子過敏、氣喘;(3)腎氣虛:夜尿或尿床;(4)肝風內動:夜間手腳抽動、夢遊。
以中醫觀點而言,過動兒除了注意力較差外,約80%的孩子有便秘、手心流汗及坐不住的現象,且多數合併鼻子過敏、鼻塞或氣喘的現象;有的孩子有夜晚抽搐或夢遊;也有些出現夜尿或尿床情形。
曾綺華認為,過動兒的行為偏差是因為「體質」的關係,大部份都有肚子怕熱、鼻子怕冷的情形,也可能是「一肚子大便」好幾天不解便,因而影響他們的思考及學習態度,他們的行為模式是「不得已」而且「不是故意的」。
另外,過動兒也是一群「頭腦近視」的孩子,體質因素導致思考失焦,學習態度有誤,也因此常丟三落四、忘東忘西,成為生活中「小螺絲釘未鎖緊的小巨人」。
曾綺華認為,過動兒由於自我認識不清,加上學校、家長難以理解與包容,而容易衍生許多社會適應的問題,如果不及早治療,在進入青少年及成年後,有可能成為憂鬱症或躁鬱症患者。因此,過動兒的早期療育是必要的。她建議,以藥物調理、教育及運動為主軸。
她強調,父母要有三心:愛心、耐心及狠心,來調整孩子的焦距,不要過度寵愛小孩,更要訓練孩子學習克服逆境的勇氣與毅力,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有方法鎖緊孩子的小螺絲釘,他們就有機會成為生活中的「大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