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5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熱傷脾胃 中藥補元氣
【林昱良/台北市常生中醫副院長】

夏天,很多人懶洋洋,困倦萬千,工作提不起勁。

夏天最易出現的心煩氣躁、口苦咽乾、睡臥不寧、四肢困倦乏力,時有腹痛腹瀉等症狀,中醫稱為「疰夏」或「濕阻」,簡單地說,就是在夏天濕熱的環境下,身體臟腑功能失常,產生熱傷脾胃的症狀。

《素問》提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說明夏季時濕熱的氣候影響身體散熱機能,造成身體虛弱且煩躁。「疰夏」症狀和中暑相類似,但中暑較為嚴重,必須立刻醫治;「疰夏」則會讓人以為只是天氣炎熱胃口差,天氣轉涼時,症狀稍減緩,所以比較易忽視。

「疰夏」是中醫特有的病名,很多人到了夏天就會全身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抽血也查不出有什麼毛病,一到了秋天就不藥而癒,到了第二年夏天照樣渾身不對勁。

夏天暑熱之氣下降,地上溼氣上蒸,人體脾胃容易感受濕熱之氣而影響正常運作。常見的症狀有低熱纏綿不退、汗多身重、食欲不佳、口膩舌乾、精神委靡、惡心嘔吐、小便短少有灼熱感、大便黏膩不通暢等。

疰夏常發生在暑期,尤其台灣處在亞熱帶地區,夏季天氣濕熱的情形,更是疰夏的肆虐高峰期。

中醫治療以芳香化濕、苦溫燥濕為主,並配合健脾利濕。根據筆者的經驗,配合傳統的藥材調理後,身體多可恢復原有的元氣。

飲食方面,不可因為身熱煩躁就大量飲用冰水或冰品,雖然暫時得到涼爽的感覺,卻增加了身體濕氣,更損傷脾胃的陽氣。建議多吃清淡多汁的新鮮蔬菜水果,除飲用適量的水分外,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食品如冬瓜湯、烏梅汁、綠豆湯、蓮藕等,可以多吃。最忌辛辣刺激的食物,煎、炸、燒、烤等易上火的食品會加重病情,也須特別留意。

【2006/08/15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8/15/N...470358.s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8-20 17:1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5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