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俊杰】
鲤鱼,亦称「赪鲤」,其名由来独异。据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云:「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其意是说,鲤侧线上有36片鳞,鳞上有像十字的黑纹,古一里为360步,36乘10,恰好是一里之数,鱼和里合成一鲤字,故而得名。
鲤是我国最早养殖的鱼种,已有2400多年历史,可谓家鱼之首。据春秋末越国 大夫范蠡所着我国第一部《养鱼经》云:「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古人视鲤为尊贵的象征,相传孔子得子时,鲁昭公赐之以鲤。孔子满脸荣光,为感动国君的恩赐,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并期望儿子像「鲤鱼登龙门」也。由于鲤鱼「易长又贵」,秦汉以前,养鲤业曾有过昌盛的时期。可是到了唐朝,由于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为避讳只可养而不能吃,大大打击了养鲤业的发展。因此,引起了我国养鱼史上的一场变革:民众改养当时被认为是野杂鱼的青、草、鲢、鱅,使之成为「四大家鱼」。这是唐肃宗李亨始料不及的。
由于鲤鱼的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容易养。其适应性、抗病力均强,且四季可繁殖,故得以广泛养殖。其品种甚多,大约有400多种,常见的有镜鲤、革鲤、荷包鲤等,含脂丰富,肉质鲜嫩,多为食用;尚有红鲤、黄鲤、白鲤、三色鲤等品种,体态艳丽,小嘴圆眼,逗人喜爱,多供观赏。
食品上味 脍炙人口
鲤鱼自古以来就为上等美食。宋朝的《本草图经》,将鲤鱼列为「食品上味」。清代的《清稗类钞》更明确指出:「黄河之鲤……甘鲜肥嫩,可称珍品。」相传,在古都汴梁(今开封市)的历史名菜中,有「龙须面溜鲤鱼」和「糖醋溜鲤鱼」两道菜,脍炙人口。龙须面溜鲤鱼,原是宋朝皇宫举办大型喜庆宴会或招待外国使节才烹制的佳肴。糖醋溜鲤鱼,则是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之难后,取道开封返回北京时,开封府衙派名厨为其烹制的一道菜,深得光绪和慈禧的嘉许。这两道采流传至今,久盛不衰。
鲤鱼体肥厚,内脏小,肉细嫩,少骨刺,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鲤鱼肉中,含蛋白质7.3克,脂肪5.1克,碳水化合物1.8克,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并含有胱氨酸等10多种游离氨基酸,这是其产生美味的主要成分。尚含有肌酸、磷酸肌酸与维生素B1、B2、A、C、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及组织蛋白酶。
利水消肿 下气通乳
鲤鱼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多种医疗功能。中医药学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功能利水、消肿、下气、通乳。主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据《食物疗法》载,鲤斗1条250克,洗净,冬瓜1000克,去皮切片,同煮服食,连服5~7日为1疗程,隔 3-4日后,再连续服用。或以大鲤鱼1条洗净,与醋60克同煮至醋干后食鱼,每日1次。均可治水肿。《吉林中草药》载,大鲤鱼1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可治黄疸。民间方载,鲜鲤鱼1000克、荜芨5克,川椒15克,生姜适量,加水烧开后改文火熬40分钟,再加调料服食,可治肝硬初期。又,鲜鲤鱼500克,与赤小豆50克(先下水煮开)煮熟,不加任何调料,于早饭前或与早饭同时一次服完,重症一天可服二剂,轻症及巩固疗效阶段可只服半剂,可治门静脉性肝硬化伴见浮肿或腹水者。《抗癌药膳》载,鲤鱼1条750克,水发香菇、火腿肉、冬瓜皮各50克,生姜、冬笋各100克,调料少许,蒸熟食之,可治肝癌胸腹水。又,鲤鱼1条,去内脏及鳃,另取鱼腥草60克,加水800克,以文火煎取药液500克,去渣后放入鲤鱼及适量调料,文火煮烂服食,可治皮肤癌放疗后局部热源性肿胀。又,金丝鲤鱼1条(500-1000克,去鳞杂),胡椒3克,调料适量,煮熟服食,可治子宫内膜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物疗法》载,鲤鱼1条(约600克),赤小豆130克(先煮熟),陈皮6克,共煮至豆烂鱼熟,分2次服食,隔日1剂,可治妊娠水肿。亦适于治疗胆囊炎。又,鲤鱼1条约600克,治净,蒸半小时服食,可治妊娠呕吐。
【2006/07/09 民生报】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7/9/N...396191.shtml